首页 理论教育 选材及装饰思想:尽美实践-《艺术与设计新论》

选材及装饰思想:尽美实践-《艺术与设计新论》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尽美”本是孔子的美学思想之一,例如,《论语》曾记载:“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作者认为,琴的四美中为首的即为良好的材质,体现了对选材的高度重视。另外,斫琴时针对不同的木材有意识地搭配使用,也是选材组合的一种方法,即借木材质地、色泽、特性的对比、互补来取得良好的音效和装饰效果。一阴一阳,一柔一刚,阴阳相谐,刚柔相济,契合天地之道、阴阳之义,富于辩证精神,因而符合中国艺术的审美理想。

选材及装饰思想:尽美实践-《艺术与设计新论》

“尽美”本是孔子美学思想之一,例如,《论语》曾记载:“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78]孔子认为,未“尽善”的东西,也可以是“尽美”的,只要它在根本上不同“善”相冲突,因而“尽美”也具有它的独特意义和价值。《琴史》的作者显然继承了这一思想,在《尽美》篇中开篇即提出:“琴有四美:一曰良质,二曰善斫,三曰妙指,四曰正心。”作者认为,琴的四美中为首的即为良好的材质,体现了对选材的高度重视。但这里说的“美”,与其说是一般审美意义上解读的“美”,毋宁说是“好”,即材质本身优良的性能。为了进一步说明何为“良质”,作者援引昔日司马子微的话:“伏羲以八音,皆相假合,思一器而备律吕者,遍斫众木,得之于梧桐。”[79]提出造琴的良木来自大量的经验观察、积累和总结,最后归功于圣人伏羲,慧眼识得梧桐树而选为斫琴的良木。由于梧桐树高大挺拔,为树木中之佼佼者,自古就受到重视,而且梧桐常与凤凰联系在一起。凤凰是百鸟之王,最乐于栖息在梧桐树上,可见梧桐质地的高贵。在《诗经》的《大雅·卷阿》一诗里曾有记载:“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菶菶萋萋,雝雝喈喈。”[80]

但是良质并非唾手可得,它们往往生存于奇拔险绝之地,人迹罕至之境,譬如,据《琴史》中记载:“后之赋琴,言其材料者,必取于高山峻谷、深溪绝、盘纡隐深、巉岩岖险之地,其气之钟者至高至清矣;雷霆之所摧击,霰雪之所飘压,羁鸾独鹄之所栖息,鹂黄鳱鴠之所翔鸣,其声之感者,至悲至苦矣;泉石之所磅礴,琅玕之所丛集,祥云瑞霭之所覆被,零露惠风之所长育,其物之助者,至深至厚矣;根盘拏以轮菌,枝纷郁以葳蕤,历千载犹不耀,挺百尺而见枝,其材之成者,至良至大矣。”[81]这段话的大意是说,后人为琴作赋,提起斫琴的材料,必定选取生长于崇山峻谷、高山陡壁下深邃的溪涧、幽深曲折盘绕的险峻山岩之地(的木材),因为那里的气息最高远最清澈;(该树木)必须经受雷霆的摧残打击、霰雪的飘压、羁鸾独鹄在其上栖息、黄鹂鸟在其上飞翔鸣唱,因而这样的树木感受到的声音最为悲苦;(该树木)必须为气势盛大的山水泉石所环绕,长于美玉丛集的地方,被吉祥的云霭所笼罩,清露与惠风滋养它的生长,这样的树木得到的养分最深最厚;(它的)树根盘曲弯绕,枝叶纷繁茂密、郁郁葱葱,经历千载仍未显扬,挺立百尺方见分出枝杈,这样的树木堪称最好、最有大用的材料。

可见,中国古琴的斫琴选材往往从濡养精神、塑造心灵、锤炼人格的角度来整体衡量琴材的优劣,“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试比较《孟子》中的名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古琴的选材与即将委以重任的人才的擢拔标准,何其相似耶!斫琴的木材以能得日月山川之灵气的为佳,“一草一木栖神明”,客观上基于大量的实践经验认识、辨别和总结,通过“拟人”而言及材质的造就;而国外的制琴,一般着眼于系列科学数据、从木材的表面物理性能来衡量取舍,这一点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实际可归因于社会文化的异质性。(www.xing528.com)

另外,斫琴时针对不同的木材有意识地搭配使用,也是选材组合的一种方法,即借木材质地、色泽、特性的对比、互补来取得良好的音效和装饰效果。例如,古琴多以梧桐木为面,梓木作底。因为古人认为梧桐木纹理细腻,木质疏松,性质属“阳”,能够使琴音发散;梓木的木质优良,坚实又不乏轻巧,性质属“阴”,能使琴音收敛。一阴一阳,一柔一刚,阴阳相谐,刚柔相济,契合天地之道、阴阳之义,富于辩证精神,因而符合中国艺术的审美理想。古琴的取材、装饰和形制皆法自然物象,善于提炼,精于取舍,蕴含了“妙手天成”的趣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