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琴史》解读:中国古琴设计思想

《琴史》解读:中国古琴设计思想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反思中国古琴设计中映射的关于宇宙、社会和人生的有益思想,对今日的设计研究仍富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数十年来,对该书的研究往往侧重于音乐史学方面,对研究宋及宋以前的古琴发展,特别是由琴的制作过程进而洞悉我国古琴的设计思想、由此探及中国传统的造物设计思想,尚未见引起应有的关注,这对正确认识宋及宋以前的琴学、琴史都是不利的。以下我们将以《琴史》为例,从若干方面对其中蕴含的古琴设计思想加以剖析,试作初探。

《琴史》解读:中国古琴设计思想

《琴史》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琴史专著[65],它不仅记录、总结了我国的琴史资料,而且蕴藏了丰富的古琴设计经验和设计思想。它的设计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反映了阴阳五行观念、道德隐喻与礼仪特征;采用了取象比类的设计方法表述社会文化和观念形态;选材、装饰和形制皆法自然物象,善于提炼,精于取舍。反思中国古琴设计中映射的关于宇宙、社会和人生的有益思想,对今日的设计研究仍富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有宋一代,文教昌明。文官政治的施行,使得上及皇族贵胄,下至士大夫阶层都孜孜不倦地追求文人趣味,使宋文化呈现出一幅精彩纷呈、美不胜收的繁盛发展景象和博雅精深的人文气象。弥漫着浓郁书卷气息的宋代,文人士大夫往往以著书立说的方式来彰显自身格物清赏的雅趣。古琴作为承载儒家正统文化的载体,具有通天地神明、抚慰心灵、移风易俗的功用,其演奏主体多为具有较高修养的文人士大夫阶层,堪称文人音乐的代表,因而普遍受到圣贤大儒的青睐,古琴在中国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此种氛围萦绕浸润下,北宋时期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记录琴史资料和反映“琴道”发展历史的专著——《琴史》。

该书作者朱长文出生于官宦兼琴学世家,年少时即因才学出众而未冠及第,踏上仕途,惜乎因意外的坠马导致跛足,从此闭门谢客,潜心撰史。他用如椽之笔,纵论古今,采摭详博,文辞雅赡。卢奇安在《论撰史》中曾提出理想的史学家必须具备两种才能:对社会历史的器识和撰史的文化素养。[66]显然朱长文均符合上述要求,他的著述遵循中国史学传统,采用以琴人为中心的叙史方式,分类记述其他,将散见、杂陈于历朝历代的琴记资料珍而拾之、集腋成裘,其结构吸收、参照了纪传体、纪事本末体等著述方式,采用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尤肖《史记》。全书共分为六卷,前五卷共记载一百五十八位与琴事有关的“琴人”,既有帝尧、孔子等先王圣哲,也囊括了师旷、师襄、伯牙、子期等以琴名世的乐师。第六卷从《莹律》《释弦》《明度》等十一个方面对琴制、琴徽、琴调、琴歌等展开论述。作者由“琴人”“琴事”“琴器”“琴乐”而系统地论及“琴道”,通篇贯穿着“琴以载道”的主旨。(www.xing528.com)

数十年来,对该书的研究往往侧重于音乐史学方面,对研究宋及宋以前的古琴发展,特别是由琴的制作过程(选材、定型、工艺等)进而洞悉我国古琴的设计思想、由此探及中国传统的造物设计思想,尚未见引起应有的关注,这对正确认识宋及宋以前的琴学、琴史都是不利的。以下我们将以《琴史》为例,从若干方面对其中蕴含的古琴设计思想加以剖析,试作初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