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谶纬观念兴起与祥瑞艺术形象的源起

谶纬观念兴起与祥瑞艺术形象的源起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汉儒不断将帝王身世神话化相伴的是,谶纬吸收了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倡扬的“天人感应”思想,从而导致大量的祥瑞现象在汉代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这些瑞兆成为汉室君权神授的有力佐证。随着祥瑞理论在汉代建立后近三百年的发展和风靡,直接影响了人们的观念,构成了后世造物艺术中包含吉祥观念的滥觞。祥瑞艺术形象的频频出现,以期达到“众庶悦豫,福应尤盛”[63]的目的。

谶纬观念兴起与祥瑞艺术形象的源起

“谶”与“纬”原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谶”是用神秘隐晦的语言作为神灵启示人们的预言,如预示吉凶祸福、治乱兴衰,往往包括图像和文字,所以又称为“图谶”;“纬”是用图谶预言诠释儒家的经典[53],又称为“纬书”,实质上是假托天意来解释经典。东汉的学术思想研究围绕谶纬、今文经学、古文经学展开[54],但与以往解释儒家经典的不同在于,西汉好言灾异,而东汉则同谶纬结合紧密,通经致用无非是以经义作为政治的粉饰,繁琐神秘的谶纬其实并无多少学理可言。“谶纬的中心思想,是阴阳五行,是灾异祯祥,这正是极合汉代经学家脾胃的。”[55]董仲舒的著作是谶纬的先导,谶纬是董仲舒思想论著的继承和发展”。[56]

中国古代的征兆思想早在《山海经》中就已有所体现,该书堪称“一部记载奇异现象的百科全书,又是征兆图像的索引[57]。《山海经》中记载许多奇禽异兽、灵木嘉草,不少条目下往往在描述动植物所处地理环境、形体特征后缀以预言:“见则某事会发生”,例如:“西南三百里曰女床之山,其阳多赤铜,其阴多石涅。其兽多虎、豹、犀、兕;有鸟焉,其状如翟,而五采文,名曰鸾鸟,见则天下安宁。”[58]鹿的题材早在周代造物艺术中就很流行,不仅因鹿的性情温和,体型美丽皆可资生,也取其与“禄”谐音,因而被视为吉祥之物。与汉儒不断将帝王身世神话化相伴的是,谶纬吸收了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倡扬的“天人感应”思想,从而导致大量的祥瑞现象在汉代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这些瑞兆成为汉室君权神授的有力佐证。

在汉代经董仲舒《春秋繁露》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论和《白虎通》充满宗教神学色彩的认识论强调下,征兆思想获得空前强化并引起广泛重视。《白虎通》继承了《春秋繁露》的神学目的论思想,并加以发挥和推演,把自然万物的秩序和社会政治制度紧密结合起来,提出统治秩序、伦理纲常与阴阳五行、天地星辰相互比附的关系,认为帝王若德行纯洽,就会阴阳相和、风调雨顺、万物有序、天地出现祥瑞;那么,用祥瑞图像装饰的造物艺术,则是带来好运的预兆。例如:山东苍山城前村画像石墓,对于墓门画像的文字说明为:“中直柱,双结龙,主守中霤辟邪殃。”“上有虎龙衔利来,百鸟共侍至钱财。”[59]这些祥瑞形象所要表达的愿望即是避开邪殃和多利多财。1972年发现的内蒙古和林格尔东汉墓后室北壁左方所画琼楼双阙,中有一株枝繁叶茂的高大桂树,左右各一弯弓射箭之士(射箭象征着猎取富贵功名),榜题所注“立官桂树”,所取“桂”与“贵”谐音,表达了“为官显贵”之意。[60]

描述吉祥征兆的“瑞图”可以追溯到武帝时期(前140—前87年),据载公元前109年,玉芝生于甘泉宫齐房,汉武帝为此特赋诗一首:“齐房产草,九茎连叶。宫童效异,披图案谍。玄气之精,回复此都。蔓蔓日茂,芝成灵华。”[61]西汉文献较少提及此诗中所说的“图”,然迨至东汉,文献中开始频频出现,如班固所作的《白雉诗》:“启灵篇兮披瑞图,获白雉兮效素乌。”[62](www.xing528.com)

又据《汉书·武帝纪》记载:“(武帝)行幸雍,获白麟,作白麟之歌。”“行幸东海,获赤雁,作朱雁之歌。”“得宝鼎后土祠旁,作宝鼎之歌。”汉宣帝时代又获得神雀、五凤、甘露、黄龙的祥瑞征应,儒家思想的影响,使得造物艺术服务于政教,载道、明道、“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的特点鲜明。例如,山东嘉祥武梁祠房脊两侧的大石板上即刻画了几十幅祥瑞图,与之相配的文字榜题说明其名称和作用,这些祥瑞图像包括神鼎(不炊自熟,五味自生)、麒麟(动静有仪)、黄龙(德至渊泉)、白虎(不暴虐)、比翼鸟(德及高远)、六足兽(谋及众庶)、比目鱼(德及幽隐)等等。从《宋书·符瑞志》可以发现,自东汉至南朝的几百年间,见于“祥瑞”最多的当属元和二年至章和元年的三四年之间,仅麒麟就出现过51次,凤凰出现过139次,黄龙出现过44次;其他各种祥瑞形象也不胜枚举。汉章帝不去考察这些祥瑞是否真实,倒以为是其德被天下的必然结果而沾沾自喜。上行下效,祥瑞形象在汉代造物艺术中频繁出现,例如,汉人常选择鸡、羊或鲤鱼等动物作为铜洗的文饰题材,因鸡和“吉”同音,羊和“祥”字通用,鲤鱼多子,取其“宜子孙”之意,形成普遍渗透于造物艺术中的吉祥文化。随着祥瑞理论在汉代建立后近三百年的发展和风靡,直接影响了人们的观念,构成了后世造物艺术中包含吉祥观念的滥觞。迄今,在民间艺人中仍流传着“出口要吉利,才能合人意”的口诀,个中包含的即是,在艺术创作时要选取恰当题材并赋予吉祥的寓意。

汉代基本的哲学问题是天人关系问题,思维基本形态为阴阳五行模式,以及与之相关的天人同类、天人相与、天人相副、以类合之、同类相动的思想,体现了经验主义与方法论层面的重视整体、系统和结构的特征。祥瑞艺术形象的频频出现,以期达到“众庶悦豫,福应尤盛”[63]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