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民族工业迎来黄金时代

中国民族工业迎来黄金时代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辛亥革命后,民族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地位的提高,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群众性的抵制日货运动,使中国内部出现了一个兴办资本主义工业的热潮。这就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所谓“黄金时代”。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商品倾销,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巨大障碍。总起来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确实有相当快的发展。

中国民族工业迎来黄金时代

辛亥革命后,民族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地位的提高,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群众性的抵制日货运动,使中国内部出现了一个兴办资本主义工业的热潮。

民国刚成立,资产阶级兴高采烈,陶醉于“统一”“秩序”“废除恶税”“发展实业”的热烈气氛中。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积极倡导兴修铁路、开发矿业,身兼中华银行总董、铁路协会名誉会长、永年保险公司董事长等职。一般民族资本家,对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愿望更加强烈,他们认为清政府已被推翻,革命已经成功,过去由于“专制之毒未除,障害我工业之发展”,“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1)1915年,中国人民为反对“二十一条”而在全国范围掀起的抵制日货运动,对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也起了不小的作用。1914年,日货输华总额为二亿一千万日元;1915年,在欧洲帝国主义国家对华输出减少的情况下,日货输华总额反而降为一亿八千万日元。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欧洲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压迫暂时放松,在客观上又为中国民族工业主要是纺织业和面粉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间隙。这就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所谓“黄金时代”。

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商品倾销,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巨大障碍。大战爆发后,欧、美列强忙于战争,其对华商品输出一时大幅度下降。占全国外贸比重最大的上海,1913年进口洋货二亿四千四百多万关两,1915年降为一亿九千八百多万关两,1916年也只有二亿另七百万关两。与此同时,交战各国对某些战略物资(如面粉、蛋粉、铁、锑、钨等)的需要急增,刺激了中国的出口销售,如以1913年为指数一百,后四年每年都增加百分之十四点八到百分之二十点五。进口下降了,出口增长了,而国内市场的需要却并未减少。

1912—1919年,中国新建的近代工业厂矿,多达四百七十余个,投资近九千五百万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八年间新增的资本,至少达一亿三四千万元,超过辛亥革命前五十年投资的总和。1903—1908年,平均每年注册的新工厂约二十一家;而大战开始时的1913—1915年,平均每年注册的新工厂增为四十一家,1916—1919年,平均每年增达一百二十四家。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四万三千马力,1918年增加了近一倍,达到八万二千马力。从各个部门的发展来看,以纺织业和面粉业为主的轻工业,增长最快。1890年,中国开办第一家棉纺织厂(上海机器织布局),至1913年,民族资本纱锭总数才只四十八万多枚;而到1922年,纱锭总数已增为一百五十万六千多枚。面粉厂则由1913年的五十余家,增加到1919年的一百二十余家,每昼夜生产能力,由四万三千袋增为十八万八千余袋,产品远销欧美、日本及东南亚各地。其他如针织、火柴、卷烟、碾米、榨油、丝织、缫丝、毛纺织、罐头食品、搪瓷、造纸、玻璃、肥皂颜料、制革等轻工业,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至于重工业,如采煤、钢铁、机械修造、锑钨、水泥等部门,也有一定数量的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商品倾销虽有减少,但对中国的投资压力并未减轻;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同时,日本和美国也乘欧洲帝国主义各国互相厮杀之机,扩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当时,英国虽无暇东顾,但它长期以来在中国经营的洋行以及对清政府的政治借款,仍然在发生作用。除东北三省之外,中国大部分通商口岸的主要洋行,如怡和、太古洋行等,还是英国资本。开滦煤矿、英美烟公司等大规模垄断企业,仍在英国手中。1917年,英国资本侵占河南焦作煤矿,1915年、1920年又霸占门头沟煤矿;1918年,英国政府还与军阀政府订立了掠夺中国无线电的《马可尼(2)无线电机件借款》。可见,这一时期英国资本势力在某些方面还有所扩张。(www.xing528.com)

日本和美国双方,又争夺又勾结。1917年9月,日本政府派前外相石井菊次郎为特使去华盛顿,与美国国务卿兰辛(Robert Lansing)谈判。11月2日,双方互换照会,即所谓《兰辛—石井协定》。协定写明:“美国政府承认日本在中国,特别在中国之与日本属地接壤的部分,有特殊利益”;日本政府则再次承诺,“永远遵守所谓‘门户开放’或在华工商业机会均等的原则”。(3)日、美之间暂时取得了妥协。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妄想独霸中国,它不仅通过“西原借款”、《中日陆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等,从政治和军事方面加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控制,而且还以高利贷和投资设厂等方式,在经济上疯狂掠夺中国。日本对华经济侵略的“推进”速度,是很惊人的。日本政府对华借款额,1912年为一亿零六百万元,到1919年累计达三亿五千四百万元。在华日本企业投资数,1913年为三亿八千多万日元,1919年为八亿八千多万日元,增加百分之一百三十二。日本财阀在中国的直接投资以纺织业为中心,据统计:1913—1919年间,日本在华纱厂拥有的纱锭,从十一万枚增加到了三十三万枚。(4)此外,日本又以各种手段,霸占本溪、鞍山抚顺阜新和山东部分矿场,几乎控制了中国生铁铁矿的全部生产,以及煤矿生产的三分之一。

参战最晚的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极力扩张自己在中国的经济势力。1914—1918年,美国对华商品输出,平均每年达四亿二千万美元。1913年,美国对华贸易额只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百分之七点五,1919年已增加为占百分之十六点四。同时期,美国在华企业数,也由一百三十六个,增加到三百零九个。1914年,美孚石油公司和袁世凯政府签订关于开采中国油田的合同,取得了陕西延长、河北承德的油矿开采、炼制和贩卖权,并在同年9月开始钻探经营。从1916年开始,美国的托拉斯和银行先后给中国北洋军阀政府以两笔五百万美元的贷款,作为交换条件,攫取了在中国修筑铁路的权益。

总起来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确实有相当快的发展。然而即使在“黄金时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还是很低的,并且发展不平衡,分布不合理,资金缺乏而受帝国主义垄断资本控制,所以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商业投机性,有很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烙印。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很快就由“繁荣”转入萧条。1920—1921年,陷入工业恐慌时代,纱厂大多无利,面粉也由出超转为入超,铁厂则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被迫闭炉停机。中国民族工业的暂时繁荣和迅速萧条表明,西方资本势力的扩张,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桎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