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首义,像阴沉天空中的一声巨雷,震动了中国的大地。各个省区的革命浪潮翻腾,大有席卷全国之势。从10月中旬到11月下旬的五十天时间里,先后就有湖南、陕西、山西、云南、江西、上海、贵州、浙江、江苏、广西、安徽、福建、山东、广东和四川等十五个省区响应宣布起义或独立,脱离了清朝的统治,迅速形成一个全国性的革命高潮。由于各个省区的具体情况不同,其起义或独立的形式也不一样,大体上可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与湖北情况基本相似,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起义,推翻清朝政权,却把新成立的军政府的领导大权拱手送给旧军官或立宪派。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浙江、福建和陕西等省。
光复会的根据地浙江,一向是革命活动较活跃的地区之一。1907年徐锡麟、秋瑾的起义失败以后,浙江革命势力遭到残酷镇压,不少革命党人被通缉,但仍保持了相当的力量。他们积极在浙江军队中进行活动,军界的革命势力迅速增长。1911年11月4日晚上,革命党人率新军第八十一标、八十二标、各地会党群众和从上海赶来的敢死队发动起义,经过一夜的战斗,占领杭州全城。浙江巡抚增韫被俘,驻防将军德济也在5日下午率领旗兵投降。根据事先的约定,革命党人和当地士绅特派咨议局副议长陈时夏把曾任浙江铁路公司总理的汤寿潜从上海接到杭州,担任浙江军政府都督。汤寿潜就职以后,发布各部部长名单,只有担任政事部长的褚辅成是革命党人。
辛亥革命形势图(刘思源绘)
中部同盟会布置在长江流域发动起义,福建革命党人积极响应。担任福建新军第十镇第二十协统领的同盟会员许崇智,在新军中宣传革命,吸收各部军官加入同盟会。1911年4月刚入同盟会的彭寿松在福州成立军警特别同盟会。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入福建,咨议局议决成立新政府,要求闽浙总督松寿交出政权,福州将军朴寿坚决拒绝。11月8日晚上,革命军在许崇智指挥下占领制高点于山,次日凌晨炮击清营,与旗兵激战。松寿吞金自尽,旗兵于午后投降,朴寿被俘,福州全城遂告光复。11日,福建军政府正式成立,第十镇统制孙道仁被推为都督,咨议局议长高登鲤担任民政长,军政府的领导大权,全都落入立宪派和旧军官手中。
陕西是响应武昌起义最早的省区之一。10月中旬,护理巡抚钱能训和西安将军文瑞得悉武昌起义,下令驻省新军分别调往汉中、凤翔、宝鸡、长武等地,并决定对革命党人进行捕杀。革命党人和哥老会首领经过紧急磋商,即于22日在西安发动起义。革命军首先攻占军械局,取得枪械以后,迅速攻占各军事要点,在24日下午攻入满城。钱能训仓皇逃走,文瑞投井自杀。25日成立陕西军政府,推举未参加过任何革命活动的协司令部参军官兼二标一营管带张凤翙为秦陇复汉军大统领(后改称都督),既是同盟会员又是哥老会员的钱鼎、哥老会首领万炳南被任命为副统领(后改称副都督)。民政事务由同盟会员、咨议局副议长郭希仁负责。
第二种类型,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起义成功,掌握了军政府的领导权以后,很快就被立宪派和旧官僚通过政变或其他方式夺去。湖南、贵州和上海就是如此。
湖南是华兴会的发源地,革命力量较强。焦达峰于1910年便积极联络会党,同时也在学界和军界活动。曾经当过新军排长的陈作新,把湖南第二十五协新军作为自己活动的主要目标。武昌起义前夕,焦达峰同湖北革命党人约定,一省起义,另一省一定要在十天之内组织响应。所以,他一得到武昌起义的准确消息,立即准备发动。以咨议局议长谭延闿为首的立宪派看到这种情况,也急忙采取措施,表示愿意与革命党人合作。10月22日清晨,已为革命党人联络的湖南新军鸣枪起义,在焦达峰和陈作新的领导下攻入长沙,占领谘议局和巡抚衙门。湖南巡抚余诚格从侧门溜出,逃到停泊在湘江中的日本军舰;中路巡防营统领黄忠浩被当场击毙。当天晚上湖南军政府宣告成立,焦达峰和陈作新分别被推举为正副都督。湖南军政府立即派兵北上,支援武汉,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立宪派不甘心处于无权地位,暗中进行阴谋活动。他们先是强迫焦达峰同意成立以谭延闿为首的参议院,全省军民行政用人一切事宜均由参议院负责规划,都督的命令经过参议院认可,方可交各部执行。随后,他们又收买新军第二十五协五十标的营长梅馨,在11月1日发动兵变,谋害了焦达峰和陈作新,由谭延闿出任都督。第一个响应武昌起义的湖南,最先被立宪派推入血泊之中。
贵州起义发生于11月3日,直接发动者是陆军小学的学生和贵州新军,事先从事组织与联络工作的却是以张伯麟为首的自治学社。这个学社1907年成立,参加者以“寒士”和青年学生占大多数。开始时在清政府的现行法令下公开活动,1910年末和1911年初走上革命道路,积极联络新军、会党和学界中人,准备发动起义。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贵阳,立宪派任可澄等人建议巡抚沈瑜庆捕杀张伯麟等,使革命党人陷于群龙无首的境地,同时要求沈瑜庆宣布贵州独立,改称都督,遭到拒绝。立宪派就转而同革命党人妥协。11月3日晚,陆军小学的学生和新军,根据自治学社的动员令提前发动起义,4日凌晨占领贵阳,成立贵州军政府,同情革命并在起义中担任指挥的教练官杨荩诚为都督,队官赵德全任副都督。次日成立枢密院,作为全省的最高决策机关,由张伯麟担任院长,任可澄为副院长,黄泽霖充当巡防军总统。贵州军政府具有联合内阁的性质,并由革命党人掌握主要领导权。立宪派对这种局面很不满意,用重金收买巡防军东路分统谭德骥,1912年2月2日发动兵变,杀死黄泽霖,张伯麟被逼逃,贵州军政府陷于瘫痪状态。不久,立宪派又勾结滇军入黔,军政府中的自治学社及有关的人统统被赶下台,成立了以唐继尧为都督的新政府,任可澄等立宪派代表人物都担任了要职。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港口城市,是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从事秘密活动的重要基地之一。中部同盟会成立后,上海成了中部地区革命运动的领导中心。武昌起义以后,上海的动向不仅牵动着东南各省,而且影响着革命的全局。从10月中旬开始,上海革命党人积极准备组织响应。10月17日,光复会的李燮和召集部分会员开会,又分别去杭州、苏州、南京进行联络,并同尹锐志等招募敢死队,组织光复军,争取驻沪清军和警察。24日,同盟会的陈其美和沈缦云等也举行会议,决定联络商团,沟通士绅,同时与上海立宪派的头面人物李平书取得联系。为了集中革命力量,确保起义成功,陈其美和李燮和都表示消除成见,分工合作,定于11月3日下午一起发动起义。李燮和负责光复闸北,然后自北南进;陈其美负责光复上海县城,然后由南向北,双方会师后联合进攻清军的军火库江南制造局。3日上午,因事机泄露,闸北提前发动,闸北和吴淞先告光复。上海道刘燕翼和知县田宝荣闻讯逃走,负责进攻上海县城的商团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就占领了县城。下午五时许,陈其美率领敢死队百余人猛冲江南制造局,却遇到驻守清军的顽抗,敢死队无法前进,陈其美被获,押于局内。李平书入局解说,仍不得脱。李燮和急忙率领已经反正的清军巡防营、水师营和巡警队,会同商团和敢死队再次进攻江南制造局,在各方力量的配合下,次日上午攻克江南制造局,宣布上海全部光复。11月6日,沪军都督府正式成立,陈其美被推为都督,李平书为民政总长。沪军都督府也有立宪派参加,但领导大权基本上掌握在革命党人手中。自成立之日起,它在人力、财力和武器弹药方面对周围省区作了大力支援,对浙江的光复、江苏的“独立”和南京的攻克起了促进作用。上海是江苏省的辖区,这个都督府在1912年7月取消,一切事权由江苏都督程德全接管。
第三种类型,由巡抚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改称都督,原班人马执政。江苏、广西、安徽和山东等省即是。
江苏巡抚程德全,一贯善于看风使舵,他得悉武昌起义和上海光复,知道清王朝的统治已无可挽救。11月5日应苏州绅商的要求,宣布江苏“独立”。他把巡抚衙门改为都督府,更换了大门前的旗帜,又派人用竹竿挑去抚衙大堂屋上的几片檐瓦,表示“革命必须破坏”,就算大功告成。可是,摇身一变的这批旧官僚,仍然是老面孔。在都督府的通令中,饬令全省各地的清朝原任地方官照常办事,迅速同各界绅商筹议组织民团。“俾与军队联络声势,保卫治安”,如有“大帮匪徒”起来骚扰,妨害安宁,立即上报都督府,“当随时派拨兵队前往剿办”。(5)
广西地处边陲,清朝封建统治力量较薄弱,这里聚集了不少革命党人,会党、绿林也很活跃。他们得到武昌起义的消息,在各府州县联翩发动,组织响应。10月31日,同盟会员刘崛联络绿林二千余人在梧州独立。11月5日,罗佩珩聚众数千进攻平南县城。南宁的新旧各军以及会党、绿林,在革命党人的鼓动下准备起事。巡抚沈秉堃心慌意乱,在立宪派的操纵下,于6日晚上同意广西独立,被推举为都督,布政使王芝祥和提督陆荣廷为副都督。随后,沈、王都以率军北伐为理由,相继离开广西,军政府的军政大权便落入陆荣廷之手。(www.xing528.com)
安徽、山东两省的革命党人缺乏坚强的领导,都没有在本省的独立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致使这两省的独立都几经周折。11月8日,安徽的独立由咨议局宣布,巡抚朱家宝当上了都督,文武官吏一切照旧。人民群众非常气愤,把朱家宝赶走。此后都督几次易人,直到换上同盟会员孙毓筠,全省的局势才基本稳定下来。山东巡抚孙宝琦在革命形势的逼迫下,于11月13日同意独立,担任都督,但他却不敢对外正式宣布。到了24日,他又宣布取消独立。因此山东仍然回到清政府的建制之下。
第四种类型,包括四川、山西和广东等省,情况都较复杂。
11月5日,四川一部分新军由排长夏之时指挥在龙泉驿起义,21日进抵重庆近郊。第二天,革命党人张培爵在重庆宣布独立,迎接夏之时军入城,成立蜀军政府,张培爵被推举为都督,夏之时为副都督。困守成都的赵尔丰见势不妙,即与立宪派首领蒲殿俊等勾结,成立四川军政府,蒲殿俊出任都督,朱庆澜任副都督,他在幕后操纵。由于军队索饷哗变,蒲殿俊和朱庆澜逃走,赵尔丰又卷土重来,重新打出四川总督的旗号。原陆军小学总办尹昌衡,率领部分新军平定变乱,将赵尔丰杀死,继任四川军政府都督,稳定了成都的局势。1912年2月,成都和重庆的两个军政府合并,成立统一的四川军政府。
基本上已被同盟会员控制的山西新军,10月28日夜间在太原起义,击毙巡抚陆钟琦和新军协统谭振德,次日光复太原城,成立山西军政府,新军第八十六标标统阎锡山被举为都督。
从10月中旬开始,广东各地的民军纷纷起义,相继向广州进逼。11月9日两广总督张鸣岐被迫同意独立,各界代表把胡汉民从香港请到广州担任广东军政府都督。一个月后,胡汉民辞职随孙中山北上,都督由陈炯明继任。
以上四川、山西、广东等省的都督,都是同盟会会员,但却不是真正的革命者。他们掌握一省的军政大权以后,就同立宪派和旧官僚沆瀣一气,积极扩充自己的势力,逐步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
各省的独立和起义,在全国造成了巨大的革命声势,使清朝的封建统治迅速解体,对辛亥革命取得一定的胜利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这些省区的新当权者除了极少数革命党人以外,大多数人的思想立场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他们都极力维护旧秩序,对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实行镇压,使革命失去了群众基础,无法继续向纵深发展,从而给整个革命运动造成严重后果。
(1) 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55页。
(2) 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74页。
(3) 张难先:《湖北革命知之录》,上海商务印书馆1946年版,第280页。
(4) 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81—82页。
(5) 《辛亥革命江苏地区史料》,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6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