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与改良派进行大论战的同时,还不断地利用会党和新军发动武装起义。萍浏醴起义,就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
湖南浏阳、醴陵和江西萍乡,处于湘赣交界地区,向来是两省哥老会聚会的渊薮,1905年马福益被清政府杀害以后,会党群众誓复此仇,更倾向革命,继续谋划举事。第二年春天,长江流域发生严重水灾,米价昂贵,不少地区陷于饥馑状态。同盟会总部便利用这个机会派刘道一、蔡绍南回国,进行起义的准备。刘道一驻长沙,负责与同盟会总部联系;蔡绍南前往江西萍乡一带,联络会党。
蔡绍南在长沙明德学堂学生魏宗铨的帮助下,与会党首领龚春台等,以在两湖地区分布较广的洪江会为基础,联合哥老会各个派系与武教师会,组成六龙山洪江会,推举龚春台为大哥,以“忠孝仁义堂”为最高机关,下设文案、钱库、总管、训练、执法、交通、武库、巡查等,称为“内八堂”;又设一至八路“码头官”,负责联络、侦察和发展会员等事,称“外八堂”。誓词是:“誓遵中华民国宗旨,服从大哥命令,同心同德,灭满兴汉,如渝此盟,人神共殛。”(14)周围群众纷纷入会,洪江会的组织迅速扩大。
10月初,蔡绍南和魏宗铨到达上海,准备东渡日本,向孙中山报告工作,请示起义的具体日期。但因洪江会人多言杂,活动被清吏察觉,龚春台来信告急。他们又立即返回湖南,决定在年底清吏封印过年时发动起义。只因清吏派兵搜查甚急,几个会党首领先后遇害,起义便于12月4日提前发动。起义军定名为“中华国民军南军革命先锋队”,并散发檄文。浏阳洪福会首领姜守旦也宣布起义,号称“新中华大帝国南部起义恢复军”。
这次起义得到广大贫苦农民和安源煤矿工人的热烈拥护。不数日,集众至数万人,占据三四个县,声势之大,为历次义师所未有。清政府十分惊慌,急忙调集湖南、湖北、江西、江苏等省军队五万余人围剿。起义军用土枪、土炮、木杆和大刀等武器,与敌奋战近月,交仗二十余次。终于因领导不得力,指挥难统一而失败。刘道一、蔡绍南和魏宗铨等被捕牺牲,龚春台逃到湖南,不久也被逮捕。
萍浏醴起义失败后,孙中山于1907年3月被迫离开日本。他毫不气馁,又在河内成立革命机关,派人联络会党,连续在西南边境地区发动了六次武装起义,即1907年5月的潮州黄冈起义,6月的惠州七女湖起义,9月的防城起义,12月的镇南关起义,1908年3月的钦、廉、上思起义和4月的河口起义。这些起义,虽有一定的影响,但多因准备不足,冒险从事,结果一次一次失败了。与此同时,光复会在江浙地区也积极开展武装斗争。1907年7月,徐锡麟、陈伯平、马宗汉等在安庆率领数十名巡警学堂学生起义,刺杀了安徽巡抚恩铭。因事起仓卒,缺乏群众基础,很快就被扼杀。陈伯平当场战死,徐锡麟和马宗汉被捕遇难。女革命家秋瑾在浙江地区联络会党,准备响应,由于劣绅告密,也遭被捕,英勇就义于绍兴轩亭口。1908年11月,熊成基发动安庆新军马炮营起义,也因众寡悬殊,失败告终。
鉴湖女侠秋瑾
1909年10月,同盟会在香港建立南方支部,由胡汉民担任支部长,作为领导南方革命的总机关,并立即着手筹备发动广州新军起义。1910年2月,同盟会员倪映典率广州新军三千余人起义,结果又告失败,倪映典等壮烈牺牲。
广州新军起义失败以后,少数革命党人经不起挫折,满怀悲愤,从而走上暗杀的道路。曾在《民报》撰著政论闻名的汪精卫,与喻培伦、黄复生等人潜入北京,决心暗杀摄政王载沣,因事机泄露,汪、黄被捕入狱。
1910年11月,孙中山在马来亚槟榔屿召开秘密会议,商量卷土重来的计划。参加者除同盟会的重要骨干黄兴、赵声、胡汉民以外,还有槟榔屿、怡保、芙蓉等地同盟会代表,及南洋光复会领导人李燮和等。当时,黄兴等由于屡遭失败,相顾有忧色。孙中山列举自己的亲身经历,对他们进行鼓励,指出:“革命之风潮已盛,华侨之思想已开,从今而后,只虑吾人之无计划、无勇气耳。”(15)于是,大家精神复振,一致同意再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广州起义。他们决定以广州新军为主干,另选革命党人五百(后增至八百)名为“选锋”(敢死队),计划占领广州以后,由黄兴率领一军入湖南,赵声率领一军趋江西,谭人凤、焦达峰在长江流域举兵响应,然后会师南京,举行北伐,直捣北京。
同盟会接受历次起义失败的教训,在发动这次起义前,做了许多准备工作,一方面派人到南洋和欧美华侨居住区筹集款项,购买军械,一方面派人在国内从事组织与联络。1911年1月,同盟会在香港成立统筹部,以黄兴、赵声为正副部长,具体领导这次起义,并陆续在广州设立秘密据点,作为办事和储藏军械的地点。
4月8日,统筹部在香港开会,预定13日发难,分十路袭取广州城,由赵声、黄兴担任革命军正副总指挥。就在这天,同盟会员温生才没有同任何人商量与合作,独自刺杀了署理广州将军孚琦,清吏立即宣布戒严。而美洲的款项和从日本购买的军械也未能及时运到,起义只好延期举行。23日,黄兴从香港潜入广州,成立指挥部,由于内奸告密,清吏加紧搜捕革命党人,破获了几处机关,打乱了起义的部署。黄兴感到原来计划规模太大,临时将十路改为四路:第一路由黄兴亲自率领,攻打两广督署;第二路由姚雨平负责,攻打小北门;第三路以陈炯明为首,主攻巡警教练所;第四路由胡毅生统带,负责把守大南门。同时又把起义的日期定为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
27日下午五时三十分,黄兴率领“选锋”一百三十余人,臂缠白巾,手执枪械和炸弹,吹响海螺,猛攻两广督署。在督署大门口,数十个卫兵顽强抵抗。林文(时爽)等奋勇直前,击毙卫兵数人,其余的都逃入卫兵室内。黄兴率十余人由侧门攻入署内,遍搜两广总督张鸣岐不得,就放了一把火,又冲杀出来,与喻培伦等去攻打督练公所。他们在东辕门外与水师提督李准的卫队相遇,发生激战,冲在前面的林时爽中弹牺牲,黄兴的左手也受伤,仍然坚持指挥战斗。直到最后剩下他一个人时,才避入一家小杂货店内,换衣改装,退至河南机关脱险。喻培伦胸前挂了炸弹一大筐,左手执号筒,右手拿手枪,奋勇当先,抛掷炸弹。战至半夜,终因众寡不敌,全身多处受伤,率众退至高阳里盛源米店,以米袋作垒,向敌人猛烈射击。他们十几个人同清兵四百余人相持,鏖战数小时,毙敌百余人。后因敌人放火,他们才被迫突围,喻培伦被俘遇难。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起义失败以后,广州革命志士潘达微收殓牺牲的革命党人遗骸七十二具,葬于广州郊外的红花岗,并将红花岗改名为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这次起义也被称为黄花岗起义。
黄花岗起义是同盟会筹集款项最多,动员人力最强,准备也最充分的一次起义。可是,由于没有坚强有力的领导,革命队伍内部的思想与行动并不统一。面对清吏的严厉镇压,起义的日期一改再改,而到了预定的时间,又不能齐心协力,相互应援。姚雨平一路借口未能配齐枪械拒不出动,陈炯明和胡毅生则坚持延期而临阵脱逃。事先联系好的新军,也因没有枪支和刺刀而束手作壁上观。只有黄兴一路孤军苦战。这实际上是一种军事冒险,要取得胜利是很难的。
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但“七十二烈士轰轰烈烈之慨已震动全球,而国内革命之时势实以之造成矣”。(16)一场更大规模的革命风暴正在加紧酝酿,清朝的封建统治已经危在旦夕了。(www.xing528.com)
(1) 《东方杂志》第1年第7期,“内务”。
(2) 《清太后宪政谈》,《宋教仁集》上册,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6页。
(3) 《烈士吴樾意见书》,《民报》第3号。
(4) 《奏请宣布立宪密折》,《辛亥革命》(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第4册,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27—29页。
(5) 《康有为政论集》上册,第599、602、603页。
(6) 《政闻社宣言》,《辛亥革命》(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第4册,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115页。
(7) 《清末预备立宪档案史料》上册,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58页。
(8) 《新民丛报》第36号,第58页。
(9)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2卷上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0年版,第243页。
(10) 同上书,第401页。
(11) 饮冰(梁启超):《开明专制论》,《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2卷上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0年版,第189页。
(12) 且解(朱执信):《论社会革命与政治革命并行》,《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2卷上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0年版,第441页。
(13)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2卷上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0年版,第442页。
(14) 邹鲁:《中国国民党史稿》第4篇《魏宗铨传》,中华书局1960年版。
(15) 《建国方略》,《孙中山选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06页。
(16) 《建国方略》,《孙中山选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07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