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近代中国八十年历史回顾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近代中国八十年历史回顾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日本友人宫崎滔天介绍,结识了在中国留日学生中颇有影响的黄兴,共同商谈了组织革命大团体的问题。他的到达日本,正是在成立全国性革命大团体的客观条件已经成熟之时,因此立即在中国留日学生中引起了轰动。经过反复讨论,最后定名为“中国同盟会”,简称“同盟会”。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赤坂区坂本珍弥宅召开正式成立大会,到会者大约一百人。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近代中国八十年历史回顾

各个革命团体都把推翻清政府作为自己的斗争目标,但在如何推翻以及成功以后怎么办等问题上,彼此之间并不完全一致。在活动的地区方面,也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兴中会的主要基地是广东和海外华侨住区;华兴会和科学补习所的中心地盘是两湖;光复会的主要力量集中在江浙和安徽。其他革命小团体的活动范围,也大都不出各自的省区。所以,华兴会的长沙起事失败以后,“各派首领多避地日本,共谋卷土重来之计。顾以各派势均力敌,未能集中力量,合组一大团体,以与清政府抗衡,识者憾焉”。(9)因此,组织一个全国性的革命大团体,就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当务之急。

关于组织全国性的革命大团体问题,早在1903年就有人提出来了。《浙江潮》第三期在“论说”栏以《非省界》为题,发表署名文章,历述“省界”的严重危害,呼吁成立“中国本部统一会,集留东各省人,以共除省界为目的”。《江苏》第一期上的《江苏同乡会创始纪事》一文提出,要合小群为大群,认为如果“各省竟以爱其省者爱中国,驯致齐心一致,以集注于爱国之一点”,中国问题就容易解决。陈天华在《猛回头》中,则公开主张“大家合做一个大党”。与此同时,《湖北学生界》第五期在封底刊登了“大湖南北同盟会”的书刊广告邹容上海发起“中国学生同盟会”,想首先在学生中组织一个“绝大合法团体”,同清政府进行斗争;常熟教育会为了同上海的中国教育会取得密切联系,定名为“中国教育同盟分会”。这些均为全国性革命大团体的建立准备了舆论。1905年6月,以宋教仁为首的一部分具有革命思想的留日学生,在东京出版发行《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实际上是打破地域界限和建立全国性革命中心所采取的一个具体行动。

流亡海外的孙中山,也一直在为建立全国性的革命大团体,而努力从事各方面的联络工作。1903年秋,他在日本东京组织青山军事学校,“以收容有志军事教育之留学青年”(10),为革命培养军事人才。在入校誓词中,他首次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个字的革命宗旨,并为实现这个宗旨而积极斗争。1904年5月,他在美国旧金山华侨中进行革命宣传时,向当地致公堂建议,举行洪门会员总注册,为其修订章程,强烈谴责清政府的黑暗统治和保皇派的立场,又把他在青山军事学校入校誓词提出的十六个字,作为致公堂的宗旨写进章程。1905年初,孙中山渡过大西洋到欧洲,在各地组织革命团体。在布鲁塞尔加入者三十余人,在柏林加入者二十余人,在巴黎加入者十余人。这个革命团体当时还没有正式确定具体的名称,但它却是中国同盟会的一个雏形。

这一年7月,孙中山到达中国留学生集中的日本东京。经日本友人宫崎滔天介绍,结识了在中国留日学生中颇有影响的黄兴,共同商谈了组织革命大团体的问题。黄兴极为赞同。接着,孙中山又在《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社会见了宋教仁和陈天华等人,再次谈到组织全国性革命大团体的重要性。他说:“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此时各国乘而干涉之,则中国必亡无疑矣。故现今之主义,总以互相联络为要。”(11)但是,在要不要参加孙中山所倡导的新的革命团体的问题上,华兴会主要成员之间意见很不一致。由于无法作出统一的决定,最后便以“个人自由”决定作结。后来华兴会成员都加入了同盟会。

孙中山具有雄才大略、远见卓识,在国内外的革命者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是当时中国民主革命的一面旗帜。他的到达日本,正是在成立全国性革命大团体的客观条件已经成熟之时,因此立即在中国留日学生中引起了轰动。孙中山很自然地成为众望所归的中心人物。他的组党活动已有水到渠成之势。

7月30日,孙中山在东京赤坂区桧町三番内田良平宅黑龙会本部,召集组织全国性革命大团体的筹备会议,参加者有黄兴、陈天华、宋教仁等十个省的部分留学生共七十余人,日本友人宫崎滔天、内田良平也列席了会议。大家公推孙中山为会议主席。孙中山首先发表演说,谈了革命的原因、革命的形势以及进行革命的方法,强调为了更加有力地进行反清斗争,散布在全国各地的革命组织必须结成一个新的团体。到会者没有提出不同意见,孙中山就主持讨论新团体的名称和宗旨。关于名称问题,有人提出用“对满同盟会”,孙中山认为,革命的目的并不专在“排满”,还要废除封建专制制度,建立共和国,因而主张定名为“中国革命同盟会”。又有人说,这个会是秘密组织,不必明用“革命”二字。经过反复讨论,最后定名为“中国同盟会”,简称“同盟会”。谈到宗旨时,孙中山仍然坚持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这十六个字。有些人对“平均地权”表示异议,要求取消。孙中山“乃历举世界革命之趋势及当今社会民生问题之重要,谓平均地权即解决社会问题之第一步方法”,“吾党为世界最新之革命党,应高瞻远瞩,不当专向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必须并将来最大困难之社会问题亦连带解决之,庶可建设一世界最良善富强之国家”。(12)经过这番解释,一些人在思想上虽仍有保留,但会议仍以多数通过。随后,黄兴请入会者“书立誓约”。孙中山当即起草,制定出如下誓约:“当天发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矢信矢忠,有始有卒,如或渝此,任众处罚”。(13)(www.xing528.com)

为了扩大革命影响,黄兴和宋教仁发起,中国留日学生于8月13日在东京曲町区富士见楼举行欢迎孙中山大会,共有一千三百多人参加。孙中山在会上发表长篇演说。(14)他指出,中国革命的形势越来越好,“我们中国一定没有沦亡的道理”;中国有数千年的文明,“土地人口,世界莫及”,如能采用西法,“将一切野蛮的法制改变起来”,一定能够超过西方资本主义各国。他还批驳了保皇派所谓只能由专制而立宪,由立宪而共和的爬行论。

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赤坂区坂本珍弥宅召开正式成立大会,到会者大约一百人。黄兴首先宣读章程草案三十条,经大会讨论修改后通过。这个章程明确规定,“本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15)设立本部于东京。根据三权分立的原则,本部机构在总理之下设立执行、评议、司法三部。执行部分设庶务、内务、外交、书记、会计、调查六科,是本部中权力最重的机关,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和组织革命的实际活动。评议部又称议事部,设有评议员与评议长,司法部设有判事长、判事和检事长,均由会员选举产生。

中国同盟会章程还规定,在国内外设立九个支部,国内五个,东部设于上海,辖江苏、浙江、安徽三省;西部设于重庆,辖甘肃、四川、西藏、新疆贵州五个省区;南部设于香港,辖福建、广西、广东、云南四省;北部设于烟台,辖山东、山西、陕西、蒙古、直隶和东三省八个省区;中部设于汉口,辖江西、湖北、湖南、河南四省。国外四个:檀岛支部设于火奴鲁鲁,美洲支部设于旧金山,欧洲支部设于布鲁塞尔,南洋支部设于新加坡

由于《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社的社员半数都已加入同盟会,所以社员们愿意把这个杂志交给同盟会本部作为机关报。但《二十世纪之支那》第二期刚刚印好,就被日本政府下令没收了,理由是“妨害安宁秩序”,实际上是刊载的蔡汇东(一作蔡序东)的《日本政客之经营中国谈》一文,揭露了日本对中国的疯狂侵略。宋教仁和程家柽几次同东京神田警署交涉,均无效果。为了在表面上表示断绝与这个杂志的一切关系,同盟会便决定改出《民报》。

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尽管它的组织仍不够严密,但它的成立,终究使中国革命运动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核心,从而把中国革命推到一个新的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