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近代中国八十年中的门户开放政策-俄国-意大利-德、法-美国

近代中国八十年中的门户开放政策-俄国-意大利-德、法-美国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它不甘心处于向隅不问的地位,因而提出了所谓“门户开放”政策。“门户开放”政策使英国能够借以维护既得的在华利益,也为英国提供了一个和美国协同行动反对俄国的良好基础。意大利以最干脆的语言,无保留地表示赞同“门户开放”政策。德、法两国接受“门户开放”原则,是想利用它插足英国的势力范围。美国两次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基本内容,构成了进入二十世纪以后的多届美国政府不断重申的一项“大政策”。

近代中国八十年中的门户开放政策-俄国-意大利-德、法-美国

俄、英、德、法、日等国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时,美国正忙于与西班牙进行争夺殖民地战争。在资本主义列强分割中国的盛宴中,它成了一个迟到者。但它不甘心处于向隅不问的地位,因而提出了所谓“门户开放”政策。

“门户开放”政策,是十九世纪末资本主义列强激烈争夺中国的产物,也是几十年来美国大资产阶级不断追求侵华权益的适时政策。

从1840年以来,资本主义列强每一个重大的侵华行动,几乎都与美国有关系;列强所攫取的每一项重大的侵华权益,也几乎都有美国一份。十九世纪中叶,美国军事力量在各资本主义强国中,还是薄弱的。1880年,美国海军力量仅居全世界的第十三位。由于历史上的原因,使得美国长时期主要采取步英国的后尘,利用片面的“最惠国待遇”来掠夺中国。

然而到了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情况开始发生变化。这时美国的工业已跃居世界第一位,总产值相当于欧洲各国总和的一半左右。美国资产阶级通过雄厚的经济实力称霸世界的野心,随着经济上的飞速发展而膨胀起来。美国一家很有影响的杂志《铁时代》夸耀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比美国更适宜在将来成为世界的工厂”(16)。美国垄断资本的喉舌《商报》,提出“美国不能再继续作为西半球的孤立国家”的呼吁。当时在欧洲,各国机器工业已普遍发展,关税壁垒高筑,因此,幅员辽阔而经济极端落后的中国,更加成了“美国经营企业、工业和投资的最有出息的场所”。(17)

事实上,美国的资本家也确实在迅速向中国扩张。十九世纪的最后十年间,美国对华的商品倾销,已上升到一千四百四十九万多元;甲午战争后五年间,美国资本在中国开设了八十一家工厂,总投资一千七百五十万美元。已拥有全世界首屈一指的经济实力,并且对打开中国市场有强烈欲望的美国,再也不安于扮演英国政策追随者的角色,也不满足于“均沾”别国所取得的在华特权了。1898年春,美国兼并了夏威夷。接着,又打败西班牙,占据菲律宾群岛。美国终于完成了通往亚洲和中国的第一步。这时,资本主义列强俄、英、法、德、日等国,已经强占中国沿海的一些最优良的港口,划分了各自的“势力范围”,美国要在中国夺得一块独占性的“势力范围”,则已太迟了。摆在美国政府面前的,只有两个方案可供选择:要么同俄、英、法、德、日等国合作,结成共同掠夺中国的利害关系;要么同其他列强对峙。可是,这时的美国武装力量尚相对弱小,想要同各国对抗,以武力来挤进瓜分中国的行列,是完全不可能的。于是,在占领菲律宾后不久,美国总统麦金莱(W.Mckinley)就声称美国“绝不在东方寻求一点非共同的利益”,而仅仅“要求门户开放”。(18)1899年,“门户开放”终于作为美国对中国的一项所谓“新政策”,而提出来了。

1899年9月至11月间,美国国务卿海·约翰(Hay John)先后训令美国驻英、德、俄、日、意、法等国的使节,征询各驻在国政府的意见,请各该国对美国提出的一份宣言作出承诺。这份宣言的内容,有下列三个方面:一是互不干涉各国在中国的一切势力范围或租借地内的任何既得利益。二是各国运往上述势力范围内一切口岸的货物,一律适用目前的中国税则,税款由中国政府照章征收。三是各国对于往来于上述势力范围内任何口岸的船只,不得征收高于本国船舶的港口税;在它的势力范围内所修筑、控制或管理的铁路线上,对他国货物不得征收高于本国同等里程、同类货物的运费。

这就是美国最初的“门户开放”政策的基本内容。这些建议提出以后,列强从各自的侵华利益出发,相继表示同意。最早复文表示有保留地接受这项建议的,是英国。长期以来,英国占有最广泛的在华权益,但是到十九世纪末,它在中国的地位已经受到俄、法、德、日的损害。特别是沙俄,不仅控制中国的东北和蒙古,而且觊觎华北,从而给英国的利益造成巨大威胁。“门户开放”政策使英国能够借以维护既得的在华利益,也为英国提供了一个和美国协同行动反对俄国的良好基础。这样,英国在1899年9月底和11月底,两次复照美国,并且在第二次照会中,明确答复,如果有关各国发表同样声明,英国则拟照美国政府要求的内容,发表声明。

日本在三国干涉还辽以后,同沙俄的利害冲突很激烈;相反,它同美国的关系一直比较亲密。更重要的是,日本在甲午战争以后,正在利用从中国勒索的巨额赔款,加强自己的力量,在朝鲜和中国台湾的地位也有待于巩固。如果中国“门户开放”,日本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向中国特别是中国东北地区,伸张其势力。因此,1899年12月下旬,日本政府表示了接受这项建议的意向。

意大利以最干脆的语言,无保留地表示赞同“门户开放”政策。它在中国没有取得自己的势力范围,“门户开放”正好帮助它取得想要而未能实现的侵华利益。

德、法两国接受“门户开放”原则,是想利用它插足英国的势力范围。德国不仅声明对“门户开放”没有异议,而且还说德国在远东的政策,事实上就是门户开放的政策。法国则声明,希望享有中国全境内的“平等待遇”。

最不乐意接受“门户开放”原则的是沙俄。在列强中,俄国经济实力最为薄弱,无力以经济的手段同其他强国竞争,因此迟迟不表示赞同。最后在其他有关国家都先后以不同形式表示同意的情况下,俄国才勉强同意接受。

1900年7月,在俄、日等八国联军侵入中国镇压义和团的时候,美国政府又一次向各国发出照会,除了重申上年“门户开放”的基本精神之外,又针对当时国际上瓜分中国的舆论,增加了一项内容,即要“寻求”一种“解决”中国局势的办法,以“保持中国的领土与行政完整”(19)。这个照会,就是通常所说的第二次“门户开放”的照会。其主要目的就是要使中国成为一个完整的、稳定的世界市场。这正是美国这个跃居世界首位的工业大国的利益所在。

美国两次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基本内容,构成了进入二十世纪以后的多届美国政府不断重申的一项“大政策”。

十九世纪末,正当欧洲各强国和日本为争夺在华利益而矛盾重重的时候,“门户开放”政策给各国提供了一个共同的妥协方案。列强相继接受这一政策之后,客观上使它们采取瓜分中国的任何举动,都有可能受到某种牵制。资本主义列强势力之间,也保持了一段时间的暂时平衡。

(1) [日]陆奥宗光:《蹇蹇录》,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46页。

(2) 同上书,第172页。

(3) [美]泰勒·丹涅特:《美国人在东亚》,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537页。(www.xing528.com)

(4) [日]陆奥宗光:《蹇蹇录》,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158页。

(5) 同上书,第160页。

(6) 黄遵宪:《马关纪事》,《人境庐诗草笺注》(下),第678页。

(7) [英]菲利浦·约瑟夫:《列强对华外交》,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70—71页。

(8) 翁同龢:《翁文恭公日记》第35卷,第11页;第37卷,第2页。

(9) 《国闻报》1898年8月24日(清光绪二十四年七月初八日)。

(10) 《维特回忆录》第2卷,第53页。

(11) 同上书,第53—54页。

(12) 《维特回忆录》第2卷,第61—62页。

(13) 《中国的战争》,《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14页。

(14) 《德国外交文件有关中国交涉史料选译》第1卷,第209—210页。

(15) 《清季外交史料》第130卷,第9—14页。

(16) [苏]罗曼诺夫:《日俄战争外交史纲》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257页。

(17) 《北华捷报》1899年3月13日。

(18) [美]泰勒·丹涅特:《美国人在东亚》,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525页。

(19) 《中美关系资料汇编》第1辑,世界知识出版社1957年版,第45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