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4月,《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全国哗然。各阶层人民纷纷集会演说,作文写诗,编写唱词,愤怒谴责慈禧太后、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投降派,声讨残暴贪婪的日本侵略者。全国立即掀起了反对割地赔款,要求继续抗战的浪潮。
这一年,正遇着全国会试,广东省举人康有为联络各省来北京会试的一千三百多名举人上书朝廷,要求废约拒和、迁都、抗战。特别是台湾籍举人,联名上书抗议“弃地畀仇”,严正表示:“如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台地军民必能舍生忘死”,为反抗日本侵占台湾奋战到底。有人在上海《申报》上发出了“我君可欺,而我民不可欺,我官可玩,而我民不可玩”(12)的呼声。四川农民起义军发布檄文,传告天下,坚决反对割地赔款,要求兴师讨伐日本侵略者。
“城头蓬蓬雷大鼓,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13)反对割台的斗争在台湾省更为激烈持久。还在割台之议刚开始时,台湾百姓就纷纷投军,立志抗敌,保卫家乡。要求投军杀敌者每日有成千数百,一时饷械不敷供给,许多人就设法自备。《马关条约》签订后第三天,台北鸣锣罢市,群众涌进巡抚衙门,愤怒抗议清政府的卖国条约,并宣布饷银不准运出,台湾税收应全部留供抗击日本侵略军之用。台湾同胞发誓:“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14)从台南到台北,抗日的武装义军遍布各地,比较著名的有吴汤兴、徐骧、姜绍祖、林崑冈、简成功父子等领导的队伍。他们与驻守台湾的清军刘永福部,是为时近五个月的反割台斗争的两支主力。
1895年5月20日,清政府无视台湾人民的愤怒呼声,仍派出李经方为割台大臣,如期交割台湾,并令台湾文武官员迅速撤走、内渡。5月下旬,日本派出中将北白川能久亲王率领的近卫师团,陆续向台湾进犯。5月底,悲壮的台湾保卫战揭开了序幕。
台湾人民反割台的武装斗争,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台湾人民反抗日本侵略形势图(刘思源 绘)
第一阶段,从5月底到8月中旬,战场在台北地区,主要战役是新竹保卫战。
5月29日,侵台日军分别由海军大将桦山资纪和北白川能久指挥,相继在三貂角登陆,向基隆进犯。6月1日,基隆陷落。7日,日军侵占台北。在大敌当前的时刻,台湾巡抚唐景崧和官绅相继溜回厦门。坚守台湾的军民,又共举刘永福为首领,领导全台抗日武装斗争。
6月12日,日军近卫师团分东西两路猛扑南入台中的门户新竹县。刘永福派遣分统杨紫云率领新楚军,会同义军吴汤兴、徐骧、姜绍祖等驻守。他们分别在东路的大科崁和西路的大湖口,据险阻击日军,奋勇杀敌,人民也群起响应,“四面包裹,杀声连天”(15),日军大佐樱井所带六十余人全部被歼。其余日军或者败退,或者驻守一地,不敢出战。双方相持十天,抗日武装终因粮械不济,被迫后撤。22日,新竹失陷。抗日武装的英勇战斗,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台湾同胞。台湾同胞都拿起鸟枪、大刀,甚至木炮、竹枪,四处出击。
7月中旬,杨紫云会同吴汤兴等义军,分三路大举反攻新竹日军。他们以猛烈的攻击,歼灭敌人步兵、骑兵各一队。在城东,他们与盘踞十八尖山的顽敌激战竟日。姜绍祖率部在枕头山,与敌战至弹尽而壮烈牺牲。其他各军也因得不到后援而败退。台北地区的抗战,历时一个多月,大小战斗共二十余次,有力地抑制了日本侵略军的凶焰。
第二阶段,从8月中旬至9月下旬,战场在台中地区,主要战役是彰化保卫战。
台湾人民英勇打击日本侵略者
占据新竹的日军经过一段时间休整,又得到约二万日军的增援,即于8月中旬出新竹,分三路向南进逼。驻守头份等地的新楚军,在副将杨紫云的指挥下,拼死抗击。杨紫云冒着枪林弹雨,奋不顾身地冲杀,最后壮烈牺牲。8月22日,日军猛攻大甲溪。黑旗军统领吴彭年率所部在岸边丛林中伏击,徐骧和黑旗军营官袁锦清由溪湾左右夹攻,日军纷纷落水。次日,日军再次进犯。袁锦清率精兵五十多人,冲入敌阵拼杀,全部战死。吴彭年、徐骧等退守彰化。大甲溪失守。日军进逼彰化。
8月26日开始,抗日武装展开了艰苦卓绝的彰化保卫战。彰化城外的八卦山,形势险要,是县城的天然屏障。吴彭年督率黑旗军精锐和各路军互相配合,据险布防。日军收买奸细引路,分兵绕道抄袭。27、28日,日军猛扑八卦山。守将李士炳、沈福山和汤人贵等率军在义军援助下坚守山顶,与日军展开肉搏战。日军以快炮猛烈轰击,守军诸将和吴汤兴先后英勇殉难。正在山下追敌的吴彭年,不顾生死成败,率领黑旗军三百余人回援,不幸身中数枪而阵亡。吴彭年原籍浙江余姚,任事广州。1895年春,正当台湾存亡的关头,他“见危授命,誓死不移”,(16)毅然东渡台湾,入刘永福军幕,协助批答公文。7月,前方告急,吴彭年主动请缨赴战。援苗栗,守大甲,最后为保卫祖国而捐躯。在这次战役中,日军精锐近卫师团伤亡一千多人,是侵台以来受打击最沉重的一次。
第三阶段,从9月下旬到10月下旬,战场在台南地区,主要战役是嘉义、台南之战。
日军攻占彰化之后,又占领云林县。刘永福一面命王德标率部加强嘉义的防卫,一面采取以攻为守的策略,派遣分统杨泗洪率部与各支义军反攻云林、彰化。这时退守台南的徐骧,又招募了高山族义军七百多人。简成功、简精华父子和黄邦荣、林义成等招募了数千人,也接受刘永福指挥。8月底,杨泗洪和各支义军夜袭嘉义北面的大浦林,歼灭大部分守敌。杨泗洪受伤后仍奋勇追杀逃敌,终因伤重牺牲。刘永福命令肖三发接任。9月初,抗日武装收复云林后,继续挥军北上,进击日军。当地群众则利用溪多林密等自然条件,设陷阱、埋竹钉,截杀日军,致使敌人马队多陷于泥淖,人马死者甚多。日军只得逐渐收兵,龟缩彰化城内。
由于清政府阻断大陆人民对台湾抗战的支援,财源、枪弹和粮食都极为困难,斗争因此难以长期坚持下去。与此同时,日本却向彰化调来大批援军,重新从彰化出兵,复陷云林,进逼嘉义。黄邦荣、肖三发、王德标等合力抗御,击毙近卫师团第二旅团长山根信成少将。
10月11日,日军进攻嘉义,王德标联合林崑冈所率义军奋起迎战,以地雷阵炸死日军七百余人,又设伏兵拦击溃逃之敌。次日,日军以大炮轰塌城墙,涌入城内。年近五十的林崑冈率领弟子,手持双剑,挟渍水棉被以挡炮子,踊跃杀敌,视死如归。王德标、徐骧和简精华等与冲入城内之敌浴血巷战,重伤北白川能久。一个月后,北白川能久伤发毙命。抗日武装方面,继黄邦荣、肖三发牺牲之后,林崑冈、林义成和总兵柏正才等,也先后英勇献身。王德标、简精华退入山中。嘉义陷落。
嘉义失守时,徐骧退守台南北面二十公里的曾文溪。在台南地区登陆的日军,配合近卫师团从三面围攻台南。义军在众寡极其悬殊的危急形势下,毫不畏惧。徐骧中弹倒下,仍跃起高喊:“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率领英雄们杀向敌阵,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在打狗港(今高雄市),侵略者受到刘永福之子率领的守军顽强抵抗,至15日才攻陷这个港口。随后侵台日军几个旅团合攻台南府。这时,台南城内已经弹尽粮绝。19日,刘永福乘船退回厦门。21日,台南失守。台湾省全境沦陷。
台湾军民反抗日本入侵台湾的战斗,从1895年5月到10月,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抗击了五万近代化日军,历经大小百余战。日本入侵台湾的主力近卫师团,有将近一半被消灭在台湾,被打死打伤近六千人,其中有一名中将、一名少将。(www.xing528.com)
日军占领台南后,满以为大局已定,于11月下旬正式宣布“全台平定”。但是,台湾人民并未屈服。12月,林大北在宜兰发动起义,提出“驱逐倭奴,恢复中华”的战斗宗旨。此后,台湾同胞采取各种方式,与日本入侵者斗争了五十年。
台湾人民的斗争,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所具有的热爱祖国、反抗侵略的优良传统。
(1)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02页。
(2) [美]泰勒·丹涅特:《美国人在东亚》,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392页。
(3) 龚古今等编:《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帝国主义侵华文件选辑》,第94页。
(4) [日]陆奥宗光:《蹇蹇录》,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9—10页。
(5) [日]陆奥宗光:《蹇蹇录》,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67页。
(6) 朱克柔:《四只脚》,见《中日战争》(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5册,第509页。
(7) 《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第1614件,见《中日战争》(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第3册,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109页。
(8) 梁启超:《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饮冰室合集》专集之三,第46页。
(9) [日]陆奥宗光:《蹇蹇录》,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53页。
(10) [日]陆奥宗光:《蹇蹇录》,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137—139页。
(11) [日]陆奥宗光:《蹇蹇录》,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137—139页。
(12) 见1895年7月15日《申报》。
(13) 黄遵宪:《台湾行》,《人境庐诗草笺注》,第678页。
(14) 《台民布告》,见《中日战争》(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第1册,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203页。
(15) 洪弃父:《台湾战纪》,见《中日战争》(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第6册,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337—338页。
(16) 连横:《台湾通史》下册,商务印书馆1945年版,第69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