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洋务集团的崛起与衰落

洋务集团的崛起与衰落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头子们除了维护清朝统治的共同目的外,还各自打着小算盘,为本集团扩展势力。恭亲王奕和军机大臣、侍郎文祥等满洲权贵,是洋务运动的有力倡导者,他们长期主持总理衙门,是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也是洋务派中的满洲贵族集团。曾国藩于1872年病故后,曾氏洋务集团由曾国荃主持,长期以南洋、两江为地盘。

洋务集团的崛起与衰落

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头子们除了维护清朝统治的共同目的外,还各自打着小算盘,为本集团扩展势力。

恭亲王奕和军机大臣、侍郎文祥(1863年后晋尚书)等满洲权贵,是洋务运动的有力倡导者,他们长期主持总理衙门,是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也是洋务派中的满洲贵族集团。这一派在清政府中的地位最高,但实际上由于他们并未掌握军队,也没有经办和主持具体的洋务企业,因此并不是洋务运动中的实力派。文祥在1876年去世,奕则因与慈禧太后逐渐有矛盾,于1884年4月被慈禧太后撤去一切差使,长期处于投闲置散的地位,直到1895年才重入总理衙门,但那时洋务运动已经破产了。

湘军头目之一的左宗棠,是第一个主张建立海军的大官僚,1866年在闽浙总督任内,又创办福州船政局。但他不久调往西北,以后势力就长期偏处西北地区,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他所掌握的洋务企业,只有兰州织呢局和兰州制造局,规模和影响均不大,而且左宗棠在1885年时病死。

作为“中兴名臣”首列、洋务运动主要倡导人之一的曾国藩,声势极一时之盛。他率领湘军于1864年攻陷太平天国首都天京之后,唯恐“功高震主”,来个急流勇退,主动遣散大批湘军。加以左宗棠、李鸿章等已经相继另树一帜,清政府又有意扶持左、李,以抑曾国藩,所以他的权势相对地由盛转衰。曾国藩于1872年病故后,曾氏洋务集团由曾国荃主持,长期以南洋、两江为地盘。至中法战争,其所控制的南洋水师受损亦较大,实力更逐渐弱于淮系。

以李鸿章为首的淮系,虽出于曾国藩门下,但自1862年李鸿章率淮军到上海后,竭力投靠和勾结外国侵略者,大量购买洋枪、洋炮,聘请外国军官训练淮军,势力很快超过了湘军。李鸿章利用充任江苏巡抚(1862—1867)和1870年起长期充任直隶总督的有利条件,并在政治上利用清廷与曾国藩之间的微妙关系,积极创办洋务企业,扩充淮系势力,把持北洋地盘。在中法战争中,他又狡猾地自保实力,置身战外,未受损失,从而在中法战后使淮系势力进一步得到发展。之后,他又实际控制海军衙门和筹建北洋海军,主持清朝的军事、外交,势力更加膨胀了。

李鸿章的淮军

淮系势力的过分膨胀,引起了清廷的不安。因此,在中法战争前后,清廷一方面利用湘、淮系之间的矛盾,牵制李鸿章及其淮系,另方面又纵容和鼓励“清议派”(或称“清流派”)来牵制李鸿章。在七八十年代,有一批不掌实权的京官,集结在大学士李鸿藻(直隶高阳人)周围,经常议论朝政,弹劾大员,被清廷利用作为“舆论”力量。张之洞便是清流派中一位主角,曾以“忠君爱国”为标榜,且对李鸿章的攻击不遗余力,被清廷看中,1881年由内阁学士擢为山西巡抚。中法战争初期,因他力主抵抗,并有所建树,又被擢升为两广总督。

张之洞在山西巡抚任内,即已开始筹办洋务企业。中法战争结束后,他在广东筹建钢铁厂、织布厂和枪炮厂,委托驻英公使刘瑞芬等人分别向英国德国购买机器设备。1889年,他调任湖广总督,把广东的机器、设备搬到武汉,并添购新的机器,在湖北大力兴建工厂,以武汉为中心,建立起自己的洋务体系,成为洋务运动后期可与李鸿章相颉颃的新起洋务巨头。(www.xing528.com)

1889年,张之洞刚到湖北,就在醇亲王奕的支持下,从朝廷获准二百万两白银的巨款作为资金,向英国、德国进口机器设备,连同原来广东的机器设备,自1890年起在汉阳筹建湖北炼铁厂(即后来的汉阳钢铁厂),至1893年全部完工,包括六个大厂和四个小厂,日产铁五十多吨。因汉阳缺乏炼铁需要的原料和燃料,故派出大批人员到各地勘探煤、铁矿。旋即选中大冶铁矿,雇用一千多人开采铁矿石;并选中江西萍乡煤矿,才解决了铁矿石和煤的供应问题。

煤、铁要从大冶、萍乡运至汉阳,运费开支浩大,但张之洞以方便亲自督察为由,坚持把铁厂设在汉阳,仅建筑厂址一项就花去一百多万两白银。加以一切机器、设备乃至工料等购自外国,技师四十名亦聘外国人充任,耗资巨大,从开办至1895年8月止,共耗银五百八十多万两。由于亏折甚巨,1896年只得转让给盛宣怀,由盛宣怀改为官督商办。

张之洞还把在广东筹建的枪炮厂设备搬到汉阳,在1894年建成湖北枪炮厂(即以后汉阳兵工厂的前身)。

除上述两大工厂外,张之洞又把筹办广东织布局的设备搬到武昌,并另添设备,1893年建成湖北织布局。开工时有布机一千台,日产布二千匹。

在创办这些民用性企业时,张之洞因资金难筹,曾向英商汇丰银行借款十六万两。湖北织布局投产后,他打算招集商股,在织布局旁添设南北两厂,作为官商合办企业。但直到1898年北厂才投产,南厂则始终未能建成。

事实表明,张之洞在中法战争后继续大力创办的洋务建设,也并不能把洋务事业振兴起来。不过,他在当时重重困难下,创办拥有三千多工人的炼铁厂,是需要相当魄力的。汉阳炼铁厂是当时东方首屈一指的大型炼铁厂,比日本的八幡制铁所,投产还早七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