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近代八十年历史:西南边疆启衅端

中国近代八十年历史:西南边疆启衅端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当清政府忙于应付日本对东南海疆的侵犯时,英国又在西南挑起了衅端。马嘉理事件明明是由英国蓄谋侵犯中国西南边疆引起的,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根据英国政府的训令,却对清政府大肆讹诈。在交涉初期,清政府鉴于处理台湾事件上的被动教训,为了预防西南边患的发生,一面派人去云南,以便迅速将此案确查究办;一面拒绝了英方的多项无理要求。这些规定就使英国取得了侵入中国西南边境的便利条件。

中国近代八十年历史:西南边疆启衅端

正当清政府忙于应付日本对东南海疆的侵犯时,英国又在西南挑起了衅端。它借口马嘉理事件,向中国大肆要挟,迫使清政府向英国出让一系列主权。

马嘉理事件发生在1875年初,地点在云南边境。这一事件的爆发有着多年的历史背景,其根源则在于英国企图抢先侵入中国的西南地区。

缅甸是与中国云南接壤的邻邦。在历史上,中缅两国有长远经济和文化交往;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缅甸国王孟云接受清朝敕封。但英国在占领印度后,竭力入侵缅甸。1824—1825年和1852年,英国经过两次侵缅战争,占领了下缅甸。从此,它便千方百计地寻找从缅甸直接侵入中国西南地区的道路。从六十年代起,英国不断派人偷越云南边境,窥探滇缅交通路线。1868年,英国第一次派出所谓“探险队”,从缅甸的八莫出发,闯入中国边境,妄图经过腾越(今腾冲),到达大理。这支“探险队”在腾越遭到当时控制这一地区的杜文秀回民起义军的阻挠,未能得逞。1874年,英国又组成一支名曰“探路队”的武装部队,共一百九十三人,由上校军官柏郎(H.A.Browne)率领,从曼德勒出发,北上探测滇缅陆路交通。英国驻华使馆向清政府谎称是少数几个人来华“游历”,还特地派出驻上海领事馆的一名翻译官马嘉理(A.R.Margary),前往云南入缅接应。1875年2月,马嘉理带引柏郎率领的武装“探路队”,挂着“游历”的招牌,擅自越过中国边境,闯入云南的蛮允附近。2月21日,马嘉理和几名中国随员被当地人民盘问,马嘉理蛮横地开枪行凶。当地人民激于义愤,打死了马嘉理。柏郎受阻,退回缅甸。这就是“马嘉理事件”。

马嘉理事件明明是由英国蓄谋侵犯中国西南边疆引起的,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Thomas Francis Wade)根据英国政府的训令,却对清政府大肆讹诈。他向总理衙门提出无理要求,以断绝外交关系、增派军舰来华等,进行恫吓。在交涉初期,清政府鉴于处理台湾事件上的被动教训,为了预防西南边患的发生,一面派人去云南,以便迅速将此案确查究办;一面拒绝了英方的多项无理要求。英国政府于1876年2月初,又加派军舰四艘,由印度来华,为威妥玛的讹诈助威。(www.xing528.com)

清政府经不住英方的多方威胁恫吓,一再退让,捕杀了十几名被认为“凶手”的中国民众,还答应赔偿巨款。可是,这仍不能使英国侵略者满意。在长达一年半的交涉过程中,除了总理衙门在北京同威妥玛进行谈判外,在天津李鸿章,也受命参加谈判。威妥玛蛮横表示,如果不全部接受他的要求,就要撤退使馆,断绝关系。他几次中断谈判,径自从北京跑到上海,做出决裂的姿态。清廷大员害怕“决裂”,李鸿章认为:“若果决裂,不仅滇边受害,通商各国先自岌岌莫保,南北兵力皆单,已有之轮船、炮台断不足以御大敌。加以关卡闭市,饷源一竭,万事瓦解。”“若与西洋用兵,其祸患更有不可测者”(4),竭力鼓吹不能“失和”,应全盘接受要求。最后,经过英国人赫德的调停,1876年9月13日,李鸿章与威妥玛在烟台会议,订立中英《烟台条约》十六款,另议定入藏“探路”专条。

《烟台条约》除了规定中国赔银二十万两,派专使赴英赔礼道歉外,还包括以下重要内容:(1)英国派官员由印度赴云南调查五年,察看通商情形,以商订章程。(2)扩大领事裁判权,凡遇内地各省或通商口岸,有涉及英人生命财产案件,英使可派员前往该处“观审”。中国人与外国人之间的案件,由被告所属国的官员“各按本国法律审断”。(3)增开宜昌、芜湖温州、北海四处为通商口岸,大通安庆、湖口、武穴、陆溪口、沙市六处为轮船停泊码头。(4)租界内洋货免收厘金,洋货运入内地,不论华商、洋商,都只纳子口税,全免各项内地税,从而更有利于洋货的倾销。(5)在“另议专条”中又规定:英国可派“探路队”从北京启程,经甘肃、青海,或由四川进入西藏,转赴印度;也可派员由印度进入西藏。这些规定就使英国取得了侵入中国西南边境的便利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