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洋务派改革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

洋务派改革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洋务派为了改变经费拮据的状况,羡慕西方国家“以工商致富,由富而强”的途径,于是便提出“寓强于富”的口号。从七十年代开始,将筹办洋务的目标,由“自强”兼及“求富”,在继续筹办军用工业的同时,采用“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形式,着手筹办民用性厂矿企业。企图通过“求富”,达到“兴商务,浚饷源,图自强”,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这类旨在“求富”的民用性企业,包括采矿、冶炼、交通运输和纺织业等。

洋务派改革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

洋务派筹办军事工业的进程中,由于耗费巨大,有亏无盈,日益感到经费不济;而清政府鉴于财政枯竭,虽然“百方罗掘,仍不足用”。洋务派为了改变经费拮据的状况,羡慕西方国家“以工商致富,由富而强”的途径,于是便提出“寓强于富”的口号。从七十年代开始,将筹办洋务的目标,由“自强”兼及“求富”,在继续筹办军用工业的同时,采用“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形式,着手筹办民用性厂矿企业。企图通过“求富”,达到“兴商务,浚饷源,图自强”,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官督商办”,就是由商人出钱作资本,由官方派人管理企业。开办之初,往往有一笔官款作本,但须分年取利抵还。照洋务派的说法,叫作“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弊”,而“所有盈亏,全归商认,与官无涉”。(9)“官商合办”名义上是官与商共同出资、管理和共负盈亏,实际仍由洋务派(即官方)控制。

这类旨在“求富”的民用性企业,包括采矿、冶炼、交通运输纺织业等。从七十年代开始兴办,到中法战争前夕,共建成近二十个,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几个:

轮船招商局 这是中国第一家近代轮船航运公司,也是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官督商办的民用性企业。1872年,李鸿章奏准清政府,拨直隶练饷局制钱二十万串(折合时价为银十三万三千两左右)作为股本,委派从事沙船业的富商朱其昂、朱其诏兄弟,在上海设局招集商股,当年计招得四十七万六千多两,定为官督商办,正式开张。以后又陆续由各海关拨官款一百九十多万两。最初购入轮船六艘,后来继续增购,并在各地设立分局、栈房。1879年据薛福成在《筹洋刍议》中估计,招商局成立六七年来,已收入运费约二千万两,将中国航运业的利权收回了约五分之三。列强在华轮船公司,主要有英国太古、怡和,美国旗昌等,此时联成一气,采用大幅度降低运费等手段,与招商局竞争。在外国轮船公司的排挤下,招商局的海外航运,屡受挫折,1873年至1879年间,其驶往日本新加坡、菲律宾和美国等地的船只,都因受外商倾轧等因被迫中止。由于招商局除从事客运业务外,还包揽清政府的漕运和其他官物的运输业务,所以没有被挤垮。在激烈的竞争中,美商旗昌轮船公司反遭破产,而太古、怡和等公司,不得不与招商局在1877、1883、1889年三次订立“齐价合同”,避免在相互角逐中两败俱伤。

开平矿务局 这是中国最早用机器采掘的大型煤矿,1877年李鸿章派唐廷枢在滦州筹办。原拟官办,因清政府财政拮据,改为官督商办,计招得商股八十万两。1878年开始以进口机器钻探开采,至1881年日产煤达五六百吨,除供应招商局及天津机器局使用外,还有余额可供出售。但好景不长,在1900年,终于被英商夺走。

漠河金矿 这是中国近代以新法采掘金属的重要矿山。1887年由李鸿章和黑龙江将军恭镗筹建,募集官款、商股共二十万两,官督商办。1888年12月开工,次年正式产金。开办初期,每年产量约值银十二万两。头三年共产金砂值银六万二千余两。1893年后又增开观音山分矿,每年产值增至十五、六万两银。1897年时有工人二千名,年产达银三十多万两。这是甲午战争前中国规模最大、成效最著的一个金属矿。

唐山—胥各庄铁路 七十年代末,洋务派为了军事需要和解决财政困难,计划在中国修筑铁路。1880年,开平矿务局因运煤需要,开始修筑自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至次年修成十一公里,是为中国自有铁路之始。

中国最早的火车

上海机器织布局 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机器棉纺织工厂,1882年创设于上海杨树浦。起初,上海的几名官僚绅商,曾集资申请创办新式纺织厂,1880年李鸿章奏准拨给官款,派郑观应主持,官督商办,并请准享有专利十年。规定十年之内,只准本国商人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由于美国技师刁难,封建官吏营私舞弊,抽逃资金,直到1890年才建成投产。1893年不幸失火,厂房设备几乎全被焚毁。李鸿章委派盛宣怀负责重建,更名为华盛纺织总厂,还准备在上海、宁波、镇江等地设立十个分厂。

此外,还有左宗棠于1880年在兰州开办的机器织呢局(纯由官资筹办,产品专供军用);李鸿章于1880年在天津创办的电报总局(官督商办),等等。

在上述民用企业中,除兰州机器织呢局外,都是采取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的形式,招集商股作为资本,购买新式机器,雇佣工人进厂生产,产品主要作为商品销售于市场,以牟取利润。因而,这些民用企业,与军事工业不同,已是道地的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但这些企业在经营管理等方面,也还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它们都由洋务官僚倡办和操纵,经营管理大权都被洋务派所委派的代表,以总办、会办、帮办或提调名义把持,产品又往往服从于清政府的调配,首先满足官方或军事工业的需要,从而使它们很难积累资金,进行扩大再生产。这就不可避免地使民用企业内部充满了封建性和资本主义的矛盾。在封建性的严重束缚下,这些民用企业往往好景不长,有的瘫痪停办,有的被帝国主义侵吞,有的被迫转手让给私人经营,真正能维持下去的十分罕见。(www.xing528.com)

尽管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原意,并非为了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而且这类企业经营不善,管理腐败,并不足以抵御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但是,这些企业终究意味着中国古老的大地上,已出现新兴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方式。洋务派通过创办民用企业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技术,利用部分私人资本生产产品,这对中国民族资本的产生,也起了开风气的作用。这种促进中国封建社会解体的客观效果,是封建统治集团的主观愿望所不及的。

(1)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第4卷,第25页。

(2)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第25卷,第10页。

(3) 同上书,第1页。

(4) 《美国对外关系文件,1870年》,第355页。

(5) 《曾文正公全集》,“书札”,第33卷,第51页。

(6)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第76卷,第39页。

(7)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第77卷,第18页。

(8) 《曾文正公全集》,“奏稿”,第35卷,第13—14页。

(9) 《李文忠公全书》,“译署函稿”,第1卷,第40页;《李文忠公全书》,“奏稿”,第20卷,第3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