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京变乱后,全国的形势是:各地各族人民的反清斗争仍在蓬勃开展,第二次鸦片战争正在进行,清朝统治者内部,尤其是湘军与朝廷之间,仍有很大猜忌,等等。由于这些客观条件,洪秀全得以从多方面努力重整朝纲,挽救危局。
在争取石达开回朝不成后,洪秀全于1857年10月任命蒙得恩为正掌率,陈玉成为又正掌率,李秀成为副掌率。次年,又命陈玉成为前军主将,李秀成为后军主将,李世贤为左军主将,韦俊为右军主将,蒙得恩为中军主将。除蒙得恩之外,这些人都是长期带兵作战,具有军事才干的将领。尤其是陈玉成,从1850年十四岁入伍后,身经百战,屡建奇勋,是在太平天国运动中锻炼出来的一位赤胆忠心、智勇双全的卓越将领。至此,太平天国初步重建了新的领导核心,由蒙得恩主朝政,林绍璋、李春发辅之;陈玉成、李秀成、李世贤、韦俊等统率军队作战,而洪秀全自己则亲自总掌军政。
为了扭转兵败如山倒的危局,太平军在陈玉成等指挥下,开展了一系列战役。1858年8月,陈玉成、李秀成和各路将领,在安徽枞阳会商共解京围之策。之后,陈、李两路大军于9月25日在滁州乌衣会师合击江北大营,歼敌三四千人。26日又在江浦小店歼灭江南大营援军五千,进而在浦口向江北大营主力夹击,歼敌一万余人,江北大营溃不成军,不复再立(至次年3月9日,清政府正式明令撤销)。太平军乘胜克复江浦、天长、扬州、六合等地,天京与江北的交通恢复。
太平军炮击在天京挑衅的英舰(1858年)
浦口战役前后,湘军悍将李续宾所部六七千人猛扑安徽,连陷太湖、潜山、桐城、舒城等地。1858年11月初进攻三河。三河在巢湖西岸,是太平天国重要的后勤基地。陈玉成立即挥师西上,并命庐州守将吴如孝会同捻军张乐行部南下,又奏调李秀成前往助战。各路大军十万多人很快汇向三河,切断湘军的支援和退路。11月14日,陈玉成首先向敌军进攻。次日,湘军反攻,冲过三河附近的金牛镇时,陈玉成乘大雾漫天,率队从敌后杀出,李秀成也从附近白石山引军到达,三河守将吴定规则从里杀出。太平军把湘军围住环击,李续宾所部几乎全部被歼,李本人及曾国藩之弟曾国华,亦被击毙。围困安庆的清军,闻风而逃。太平军乘胜克复舒城、桐城、太湖、潜山等县。李续宾部是湘军中“威望冠诸军”的精锐,这支部队被歼,使湘军元气大丧。曾国藩在给邑人的信中哀叹:“三河之败,歼我湘人殆近六千,不特大局顿坏,而吾邑士气亦为不扬”,(11)可见湘军所受打击的严重。
经浦口、三河两役的重大胜利,太平天国制止了湘军长驱直入的攻势,改变了天京和安庆受围困的局面,复苏了广大将士被挫伤了的士气。
可是,太平天国在政治上起色却不大。主持朝政的蒙得恩,在定都天京以来长期主管女营事务,不出京门,缺乏政治才干。辅助他的是西征时在湘潭被湘军打败后革职闲居的林绍璋,他并无多大本领。李春发历任朝内官,也是一个无甚业绩的人。因此,太平天国“至蒙得恩手上办事,人心改变,政事不一,各有一心”。(12)
就在这时,洪仁玕于1859年4月来到天京。
洪仁玕是洪秀全的族弟,他与冯云山是拜上帝教的最早信徒。金田起义时,他从正在执教的清远赶往赴义,因太平军已转移,而折回广东。1852年春到香港,直到1858年6月,他大部分时间都在香港,努力研究西方的宗教、文化及其政治、经济制度,结交了一批外国传教士,并曾任基督教伦敦布道会牧师。1858年6月离香港后,经陆路于次年4月22日到达天京。洪秀全对他的来到大喜过望,赞其“志同南王,历久弥坚”,比作“板荡忠臣,可为万世法”(13)。5月11日即封其为“开朝精忠军师顶天扶朝纲干王”,总理朝政。同年6月,洪秀全晋封陈玉成为英王。不久,又封李秀成为忠王、李世贤为侍王、杨辅清为辅王。
洪仁玕的《资政新篇》(www.xing528.com)
洪仁玕是那时富有世界知识的中国人。他看到太平天国政涣人散等严重问题,亟欲通过革新,重振革命,并使中国独立富强,开创一个“新天新地新世界”。因此,在主持朝政几个月后,即向洪秀全提出了振兴太平天国的纲领《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从“因时制宜,审势而行”的施政原则出发,根据太平天国的实情和当时世界的潮流,提出了各项革新主张。在政治方面,强调中央集权和上下沟通,反对结党营私、卖官鬻爵、拥兵自重。其具体措施是严明赏罚,设立不受一般官员节制的新闻纸(即报纸)、暗柜(即检举箱)、新闻官(类似于监察官)等。在经济方面,提倡学习资本主义经营方式和先进技术,全面发展近代交通运输业,开办工厂,开发矿藏,创设银行、邮政、保险各业;一切皆提倡私人创办,给予专利权。在文化和社会改革方面,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慈善机构,废除庙宇,禁止溺婴、喝酒和鸦片,改革文风等。外交方面,提倡中外自由通商和开展文化交流,在国际交往中去掉一切夜郎自大的词句,但亦不准外国干涉中国内政,“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14)《资政新篇》上述主张,是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进行一些相应的上层建筑改革。它是中国历史上要求学习资本主义的第一个比较系统的纲领性文件。这一要求,是顺应当时世界大势和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洪秀全除对其中设新闻纸、暗柜和“勿杀”两条,从当时斗争需要认为不能实行之外,对其余建议大都批上赞同的意见,并批准予以全文颁布。这些表明洪秀全和洪仁玕等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找救国真理的热情。但是,《资政新篇》只字未提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提出的建设要求,也脱离太平天国的实际。所以这个纲领得不到广大农民和太平军将士的拥护,其基本内容均未实行,甚至根本没有试行过。
为了进一步争取形势的好转,太平天国在军事上继续作了坚持不懈的努力,1860年又取得了消灭江南大营并乘胜进军苏南等战役的胜利。
1860年初,江南大营加紧围困天京。为解京围,洪仁玕等制订了用进攻江南大营必救的湖州、杭州,引其撤兵,然后乘机迅速击之的策略,经洪秀全批准,由李秀成、李世贤两路大军于3月初开始行动。3月5日占浙江长兴后,李世贤攻湖州。李秀成则率谭绍光、陆顺德、吴定彩等,以轻骑六千人,用清军旗帜衣帽伪装,直趋杭州,3月19日一举入城,浙江巡抚罗遵殿自杀。这时,江南大营果然中计,急调一万多人,由张玉良率领奔救杭州。3月24日,李秀成见敌人已到杭州,诱敌目的已达,当晚从杭州撤兵,迅即经浙西入皖南,在建平会合各军将领。陈玉成、李秀成、李世贤、杨辅清、刘官芳等十多万人,分五路向天京进发,5月2日与江南大营决战开始,城内太平军亦分路杀出。5月5日,陈玉成首先突破天京西南的敌军长濠,毁敌营五十余座。当天,太平军歼敌几万人,江南大营被击溃,残部退至镇江。5月19日,太平军追敌至丹阳,又歼其万人,张国梁落水而死。5月26日,和春在浒墅关自杀。至此,江南大营最后消灭,太平军取得了重大胜利。
在击溃江南大营后,太平天国于5月11日商讨了下一步作战计划。陈玉成主张立即全力解救正遭湘军围困的安庆。洪仁玕主张分两步走:先乘胜东下取苏、常,再回师西上取鄂、赣,救安庆。李秀成附和洪仁玕。最后,洪秀全批准洪仁玕的方案,令陈玉成、李秀成东下,规定以一月为限,即返师西上。
陈玉成、李秀成大军于5月15日从天京出发东征,19日克丹阳、歼灭江南大营残部万余人后,陈玉成奉命渡江取扬州,东征战事交李秀成军进行。李秀成于26日克常州,30日克无锡,6月2日克苏州和江阴,东取苏、常的任务提前完成。但李秀成不顾洪秀全一月为期的时限,擅自决定进取上海。在分兵追逃敌入浙,并于6月14日克嘉兴的同时,他自率大军于6月15日克昆山,继而克太仓、嘉定、青浦,7月1日克松江,兵临上海城下。
上海是外国资本主义侵华势力集中之地。在太平军东进时,英国公使卜鲁斯、法国公使布尔布隆,于5月26日悍然宣布“保护”上海,阻止太平军的进击。6月2日,在苏松太道吴煦、买办杨坊等的支持下,美国退伍军人华尔(F.T.Ward, 1831—1862年)招集一批外国人组成“洋枪队”,助清政府对抗太平军,于7月16日夺取了松江。不久,洋枪队改由中国人为兵,外国人为官。面对外国侵略者的挑衅,太平军奋起反击,8月9日在青浦消灭洋枪队六七百人,缴获大批武器,8月12日夺回松江。
8月18日,李秀成以三千兵力进攻上海,尽管他事先向外国驻沪官员通知进攻日期,请他们不要对抗,但结果遇到英、法军队的正面干涉。李秀成对此缺乏思想准备,几乎一枪不还地撤出了上海,带大军去嘉兴,至9月才回苏州。这时离规定返师西上的时限已逾三个月,严重地贻误西线的战事。
美国人华尔率领的洋枪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