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实际施行的各项政策,较重要的有下述各项。
土地政策 《天朝田亩制度》按人口平分土地的规定既然没有实行,而太平天国必须有粮饷的稳定来源,因此,至迟到1854年夏秋之间,便由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联奏提出,由洪秀全批准,太平天国正式在自己控制的安徽、江西地区,实行“照旧交粮纳税”的政策,亦即沿用清朝旧章,向地主、自耕农按土地亩数征收田赋。其办法一般是先由乡官稽查一军之地共有田亩若干,以种一石终岁折交钱一千文、米三石六斗核算,注于册籍,每年分征二次,夏熟征银,秋熟征粮,其手续较清政府简便,赋税本身亦轻得多,且去除了各种浮收、勒索等弊政。
要地主向太平天国“照旧交粮纳税”,就等于承认地主对土地的所有权,允许其继续向佃农收租。太平天国前期在主要占领区湖北、安徽、江西三省,所行的便是如此。后期在苏、浙地区,也允许地主照旧收租,并未改变土地占有关系,只一部分地区因地主逃亡,册籍散失等原因,改向佃农征收钱粮。
尽管太平天国并未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但还是在多方面体现了《天朝田亩制度》中的反封建精神,打击了地主阶级,保护了农民利益。这主要反映在:一是没收了一部分地主、官僚和寺院、庵观的土地归公。先是在天京城内,没收了居民包括土地在内的全部私产,由天朝政府管理,其中当然也包括了地主所有的土地。后又在天京以外,也在所克地区,没收官僚的土地。如克常熟时,将翁、庞、杨、王等大官僚地主的田地尽行没收,交农民耕种。有的地方,太平军还将地主的租米没收充公。二是支持农民对地主抗租和减租的斗争。在太平军打击下,很多地主逃亡,原来的佃农就可不必向地主缴租;有的地区即使地主不逃,但农民拒绝向其缴租,如天京城外三十里的陈墟桥蔡村,农民在向太平天国缴纳钱粮后,就不复交田主粮。1862年,江苏吴江太平天国当局还将“田凭”发给佃农,“领凭后,租田概作自产,农民窃喜”。有的地方,如无锡的佃农,将租田当自产,不向地主交租。事实说明了太平天国不仅在前期,而且在后期,一般是支持农民向地主拒缴或少缴地租的。不过,后期有些地方也出现太平天国地方当局支持地主向农民收租的情况。
商业政策 太平天国按照“天下一切财富都是上帝创造”的教旨,一度宣布废除商业。执行中因障碍重重,几经修改,以后就定为:在天京城内和其他太平军防守的重要城池禁止设店之外,允许而且鼓励商人在天京城外和其他州县城外自由经商。为此,太平天国还在1854年6月颁行银钱、大钱、小钱三种钱币(后两种为铜币),并在水陆要道设关收税。
太平天国规定,开店者必须先向政府领取“商凭”。政府在发给商凭之前,先要稽查商人所报的资本。商凭上载明了商人应予遵守的纪律和道德。例如在《金匮黄兴和头绳花布店商凭》上,就有“一切货物,务须公平交易,既不得奇货自居,亦不得高抬市价”,“无论大小贸易,概须至公至正,无党无偏”,等等,体现了保障消费者利益,也给商人正当好处,以繁荣经济的精神。
太平天国还经常用船运淮盐到湖北各地,廉价出售,并运回当地布匹,到安徽、江苏廉价出售,便利了境内人民的生活必需品供应。
对于中外贸易,太平天国也积极提倡,但严禁鸦片,不准外商将此“害人之物”运入境内。
由于执行了上述商业政策,太平天国境内商业一度繁荣兴旺,天京城郊、苏州四乡、宜兴大浦镇、常熟徐六泾港、无锡东亭、长兴鸿桥等市镇,都成为商贾云集的商业中心。与此同时,太平天国的对外贸易,也得到相当发展。据英国人呤唎(A.F.Lindley)著的《太平天国亲历记》记载,太平天国前后的中国茶、丝输出额为:
外贸发展固然由多种原因促成,但同太平天国执行正确的商业政策是分不开的。
文化和知识分子政策 太平天国独尊上帝,排斥包括儒、佛、道在内的各种偶像。太平军出广西北上时,烧了湖南道州、郴州的孔庙;定都天京后,把江宁学宫改为宰夫衙;北伐、西征军也烧毁山东临清的孔庙大成殿、安徽潜山的孔庙木主,等等。太平天国在定都天京的当年,就宣布“四书”“五经”为“妖书邪说”,下令“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随即大力搜书、焚书,“搜得藏书论担挑,行过厕溷随手抛,抛之不及以火烧,烧之不及以水浇。读者斩,收者斩,买者卖者一同斩”。(4)这场严厉的搜书、禁书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孔孟传统文化的权威。但是,儒家传统文化已有几千年历史,不是简单、粗暴的搜书和焚书所能摧毁,也不应不加区别地一概毁弃。太平天国这种做法,对于受到儒家文化长期熏陶的当时大多数知识分子,以至一般人民,容易引起疑惧和反感。曾国藩的《讨粤匪檄》,之所以着重攻击太平天国污毁孔孟的行为,就是借此以蛊惑人心的。
在激烈反对传统封建文化的同时,太平天国出版了自己的一些书籍。1856年前共印行了二十四种,其中包括《天朝田亩制度》和规定作为人民读本的《新遗诏圣书》《旧遗诏圣书》《天命诏旨书》,以及用作儿童课本的《御制千字诏》《三字经》《幼学诗》。
可是,在当时的中国,如禁读儒、佛、道书籍,可读之书就很少了,仅有这几本太平天国自己印行和规定可读的书本,是远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的。因此,太平天国很快改烧书政策为删书政策,特设“删书衙”。经删改重印后的古书,仍准民间阅读。所删的以改变帝王称呼和直书孔子之名为主,可见事实上主要只是删改某些表面的东西,并没有清除儒家思想或其他传统文化的实质性内容。到1861年颁布《钦定士阶条例》,在所附《劝戒士子文》中,更提出“孔孟之书不必废,其中有合于天情道理亦多”,而让士子们“诵习书史,博览篇章”。这就进一步容忍包括儒家在内的诸子百家了。
太平天国还提倡“文以纪实”,反对故弄玄虚、矫揉造作,提倡朴实明晓的文风。为此还仿用了西书中一些标点符号,最常用的有四个,即“、”号(其用法与现在的“,”号相似)、“。”号(用法类似现在的“。”号和“:”号)、“——”号(人名号)和“”号(地名号)。
提倡朴实明晓的文风和仿用标点符号,便利了广大人民掌握文化。但太平天国自己却又规定了不少代用字和隐语,如将“国”字用“郭”代,“火”字用“伙”“煷”代,等等。众多的隐语中,有以“高老”指上帝,“真草”指真心,“云中雪”指刀,“红粉”指火药,等等。创造和改写的一些字,除“太平天国”的“囯”字是创造的外,凡“鬼”字作偏旁的字改用“人”字作偏旁,等等。这些,除了少数改字有贬斥敌人之意外,多半出于封建“避讳”观念,并受绿林“海底”的影响,对于推广文化事业并无禆益。(www.xing528.com)
太平天国对于知识分子,是通过开科取士和出榜招贤的方式加以收罗。开科取士最早行于1851年在永安时期,定都以后建立了正式的考试制度,分县试、省试、京试三级,分别录取秀才、举人和进士等。考试的文体虽仍用八股试帖体,但试题不是从“四书”“五经”,而是从太平天国官书中选出。录取名额也较宽,如1854年湖北参加省试入场者不及千人,取中的竟有八百余名;安徽参加省试的二十七个县,中举者有七百八十五人;1857年潜山一县即中文、武举人一百五十七人。考试之外,太平军每克一地,皆出布告招募知识分子,录用者多数任文书工作,被称为“先生”。由于缺乏自己的培养训练人才之法,所沿用的知识分子,大多是知识不多而又心持两端的人,因此,就整个来说,太平天国并没有把有真才实学的知识分子争取过来,为己所用。
妇女政策 太平天国从“人人都是上帝子女,都是兄弟姊妹”的教义出发,主张男女平等。在政治上,妇女和男子一样,可参加政府工作,可上前线作战;在经济上,规定男女一样分田;在婚姻上,规定“天下婚姻不论财”,从而废除了把妇女当作商品的买卖婚姻;还下令放足,禁止缠足。这些都是对妇女解放所作的努力,其中男女一样分田,因《天朝田亩制度》按人口平分土地未能实行,故没有兑现。其他一些规定,则大都是执行的。例如:金田团营时入伍的梁立泰,至1851年冬已官至军帅,而其母胡大妹亦官至女军帅。又如1954年在浙江绍兴发现的太平天国两张“合挥”(结婚证书),上面只写结婚人的姓名、年龄、籍贯等,没有什么“门当户对”之类的规定,说明太平天国在实践上,是废除买卖婚姻的。
太平天国在妇女解放方面所作的工作,对改善妇女地位和心理状态,起了良好的作用。有一个英国人吴士礼(Wolseley),在1860年随英法联军进攻北京,以后又到上海、南京、汉口等地。他归国后著有《太平天国观察记》,写道:“这里跟全国我所曾游的其他城市大异的地方,即是妇女随便游行,或乘马于通衢大道,而又绝不装模作样害怕外国人如其他中国妇女所常为者,亦不回避我们。”
太平天国在妇女问题上,仍然摆脱不了封建枷锁。如所颁的《幼学诗》大力提倡:“妻道在三从,无违尔夫主,牝鸡若司晨,自求家道苦”。用母鸡不能报晓,来比喻妻子在家庭中只能服从丈夫。太平天国的领导人,还借上帝之命行多妻制,洪秀全等人更制作了大量充斥封建糟粕的《天父诗》,宣扬妇道、妻道等。
外交政策 太平天国兴起时,英、法、美、俄等国都曾打算用武力支持清朝。后因各种原因,其中主要是太平军迅速胜利进军,清朝岌岌可危,外国侵略者才没有立即用武力干涉,表示在太平天国与清朝之间保持“中立”。接着,1853年4月底到5月初,英国驻香港总督兼出使中国全权代表文翰(S.G.Bonham)等人,同年12月法国公使布尔布隆(A. de Bourboulon)等人,1854年5月底6月初美国专使麦莲(R.M.McLane)等人,以及同年6—7月间英国舰长麦勒西(Mellersh)等人,纷纷前往天京,窥探太平天国的政策和虚实。从此,太平天国开始了与外国侵略者的交涉来往。当时,太平天国还没有外交经验,对各国了解亦甚少。由于在宗教上都崇拜上帝,因此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存在幻想,视西方人为“洋兄弟”。但另一方面,洪秀全在起义之前所写《原道醒世训》中,反对“以此国而憎彼国,以彼国而憎此国”。他还说过:“如果上帝助吾恢复祖国,我当教各国各自保管其自有之产业,而不侵害别人所有;我们将要彼此有交谊,互通真理及知识,而各以礼相接”。(5)这些都表明了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的外交立场。太平天国实际执行的,正是这样的外交政策。
文翰到天京后,派译员密迪乐(T.T.Meadows)见北王韦昌辉和翼王石达开,表示英国采取中立政策。文翰又用书面照会太平天国,提请注意英国与清政府订有《南京条约》。东王杨秀清在答复中,申述了“天下本一家,四海皆兄弟”,同意外国人可来京“或效力,或通商,出入城门,均不禁阻,以顺天意”。这里,“出入城门,均不禁阻”之类,是缺乏警惕的幼稚话,但答复中根本不理睬文翰照会中要太平天国尊重《南京条约》的要求。当文翰离京经镇江时,派密迪乐去见守将罗大纲,罗大纲告诫英国人,不应再卖鸦片。法国公使布尔布隆到天京,与秦日纲会谈时,也提请注意中法《黄埔条约》。秦日纲以漠然对之。麦勒西到天京时,则提出了三十一个问题。杨秀清在《答复英人三十一条并责问五十条诰谕》中,严正指出:太平天国胜利后,“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天下之内兄弟也。立埠之事,候后方定。害人之物为禁。”(6)这里所说“立埠之事”,即是订立通商条约,杨秀清明确表示以后再说,实际上是不承认清政府已订的不平等条约;“害人之物”即鸦片,则明确禁止,没有谈判余地。以上这一切均表明,太平天国不承认不平等条约,不屈服于外国威胁,严禁鸦片,坚持独立自主、维护民族尊严,同时也真诚欢迎各国平等交往,发展贸易的外交立场和政策。
太平天国这种外交政策一直坚持到运动失败而从不动摇。因而当后来外国侵略者帮助清朝统治者进攻太平天国时,太平天国就奋起反击,表现了中国人民凛然不可侵侮的民族气节。
(1) “小天堂”含义有二:一是指天京,即“金陵小天堂”;二是指人间天堂,即洪秀全所解释的:“神国在天,是上帝大天堂,天上三十三天是也;神国在地,是上帝小天堂,天朝是也。”
(2) 恩格斯:《德国农民战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405页。
(3) 《太平天国印书》(上),江苏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09页。
(4) 马寿龄:《金陵癸甲新乐府》,《太平天国》第4册,神州国光社1952年版,第735页。
(5) 韩山文:《太平天国起义记》,《太平天国》第6册,神州国光社1952年版,第854页。
(6) 《太平天国文书汇编》,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30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