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对抗策略

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对抗策略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太平天国运动的迅速发展,粉碎了清朝统治者把革命扼杀在发动阶段的企图。随着太平军向长江中下游迅猛进军,在清朝正规军一触即溃、不战自逃的局势下,清政府令各地在籍官绅协助地方当局举办团练,以镇压民变。曾国藩的湘军,就是根据清政府举办团练的命令纠集起来的一支凶狠的地主武装。清政府依靠厘金制,每年搜刮到数以千万两计的银子,在解决其亟感紧迫的筹饷问题上,起了重要的作用。

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对抗策略

太平天国运动的迅速发展,粉碎了清朝统治者把革命扼杀在发动阶段的企图。面对燎原的革命烽火,清朝统治者进一步采用各种手段,动员一切反动势力,来对付太平天国。其中,军事上除一般调兵遣将外,最重要的有建立江南、江北大营和编练湘军的崛起;经济上除一般苛捐杂税外,还创立厘金制度。

江南大营统帅初为向荣,在金田起义前夕他由湖南提督调任广西提督,一直率军与太平军周旋,尾随太平军从广西到江南。在太平军攻克南京之后半个多月,他率军于4月7日抵南京城外,在孝陵卫一带扎营,所部共有绿营兵约一万七千人,是为“江南大营”,其任务是遏阻太平军东下,并随时威胁太平天国的首都。江北大营统帅是琦善,建立于1853年4月,驻扎在扬州附近邵伯埭等处,主要是八旗军组成,总兵力有二万多人,其任务是阻止太平军北上,封锁太平天国北面交通,并与江南大营呼应,以威胁天京。

江南、江北两个大营,总兵力近四万人,都是清朝正规军,战斗力不强,但由于人多器精,且一南一北盘踞天京近旁,因此对太平天国构成了经常性的威胁。

随着太平军向长江中下游迅猛进军,在清朝正规军一触即溃、不战自逃的局势下,清政府令各地在籍官绅协助地方当局举办团练,以镇压民变。所谓团练,包括“乡勇”“团勇”两种。随营打仗,官给口粮的是乡勇;地主筑堡防守,口粮由地方自筹的是团勇。它们都是地方性的地主武装曾国藩的湘军,就是根据清政府举办团练的命令纠集起来的一支凶狠的地主武装。

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荷叶塘(今属双峰县)人。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从此依附权贵穆彰阿、倭仁门下,官运亨通,至1849年已升到礼部侍郎。他汲取孔孟和理学中的心术学,平时以“忠勤”“不要钱、不怕死、不恋官”之类相标榜,提倡死心塌地为清朝的统治效劳。

1852年秋,曾国藩因母死回籍守制。次年1月8日,清廷命他为帮办团练大臣,到长沙助湖南巡抚(初为张亮基,2月3日改为潘铎,4月20日后为骆秉章)举办本省团练。

在此以前,湖南各州县已有不少团练,以江忠源的“楚勇”和罗泽南的“湘勇”为最著。曾国藩到长沙后,以“楚勇”和“湘勇”为基础(但不久江忠源率楚勇他调),先在长沙建一大团,另定营制、营规及各种章程,加紧操练,同时设立“审案局”,四出镇压民变。

湘军头子曾国藩

鉴于绿营兵有严重的“营伍习气”和种种弊病,曾国藩决意用新的办法创建湘军。他以罗泽南的“湘勇”为班底,以封建宗族、乡土、师生等关系为纽带,联结了一批教建士子为将领,再由他们层层自招官弁兵丁。如,曾国藩指定统领一人,由统领自选营官,营官自选哨官,哨官自选什长,什长自选勇丁。这样,使全军各级层层相依,“指臂相连,弁勇视营哨,营哨官视统领,统领视大帅,皆如子弟之事其父兄焉。”(1)这种办法加强了湘军内部的团结,也开创了中国近代军阀制度的先例。(www.xing528.com)

在创建湘军过程中,曾国藩采纳江忠源创建水师的建议,1853年秋在衡州、湘潭设厂造船,配置洋炮,由褚汝航、杨载福、彭玉麟等招募水手,训练水师人员。

1854年2月,湘军(曾国藩自己一直称为“湘勇”)正式建成,计有陆勇五千人、水勇五千人,连同夫役等,全军共一万七千人,以后又继续扩充。

湘军的军官多为封建卫道立场坚决的士大夫,士兵多为“朴实少心窍”的山乡农民。这支队伍水陆并重,有新式武器,有各种宗法关系联结,组织严密,其战斗力是太平军以往的对手绿营、八旗远远不及的。

湘军成军后,曾国藩率师对太平军作战。出师以前,他发布《讨粤匪檄》,诬蔑攻击太平军,还特别针对太平天国“反儒毁佛”的行动,利用知识分子和群众中对孔(丘)、孟(轲)、关(羽)、岳(飞)和神佛、祖先的崇拜,大肆攻击太平天国,号召“读书识字者”“血性男子”“抱道君子”等等起来,以捍卫孔孟之道、封建伦理及清朝统治。从此,湘军成为太平天国的劲敌。在随后十几年中,双方进行了无数次激战。

为了支付浩大的军费以镇压起义,清政府除了扩大卖官鬻爵,强索硬派,滥铸当十、当百、当千大钱,增加和预征田亩税,增加漕粮浮收等等之外,最重要的一项搜刮措施,就是推广厘金制度。

厘金制是由江北大营帮办军务大臣雷以据其幕僚钱江的建议创立的。它是一种工商税,初分活厘(又名行厘)和板厘(又名坐厘)两种,前者为货物通过税,向行商抽征,后者为商品交易税,在产地或销地向坐贾抽征。名义上皆为值百抽一。1853年夏,雷以开始先在扬州附近的仙女庙试行;同年10月,他在里下河设局,向扬州附近各镇米行抽取厘金,每米一石抽捐五十文,半年后已抽征了二万串钱(二千万文)。从1854年3月起,进而推行到里下河各州县米行和其他各业大户店铺,并又在仙女庙和泰州设局。由于搜刮到了油水,雷以便奏请朝廷推广,说此法“细水长流,源远不竭,于军需实有裨益”(2)。清政府正在财政万分拮据之中,得奏后即令大江南北各省试行,至1855年后很快在各地实行。清政府依靠厘金制,每年搜刮到数以千万两计的银子,在解决其亟感紧迫的筹饷问题上,起了重要的作用。

厘金在名义上虽值百抽一,但由于不但在产销两地对货物起征,又在货物运销中,沿途往往一抽再抽。抽征的又都是华商货物,对外商货物尽量避免抽征。这样,厘金制的推广,严重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本国商品更难与外国商品竞争了。而且在太平天国被镇压以后,厘金制也继续存在,直至1931年才废止。因此,厘金制度不但在太平天国时期,而且在整个中国近代,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严重的阻碍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