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之后,封建主义的中国和欧美资本主义各国的差距越来越大了。随着生产力发展的一快一慢,国力对比的一升一降,中外关系的格局,产生了巨大而急遽的变化。
事实上,乾隆末年,清王朝已明显地由盛转衰。自嘉庆朝(1796—1820)至鸦片战争前夜,整个封建制度已危机四伏。
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为基本特征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一直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社会经济基础。从明朝中叶开始,中国封建社会母体内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到鸦片战争前夜,在丝织、棉纺织、陶瓷、煮盐、采铜冶铜、采铁冶铁、制茶、制糖、造纸、木材加工等行业中,更出现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但是,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自然经济相比,它们只是汪洋大海中几个若隐若现的小岛而已。清政府一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把先进的工业技艺视为“奇技淫巧”。根深蒂固的封建势力,阻碍了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
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地主阶级、贵族和皇帝拥有最大部分的土地,而农民则很少或者完全没有土地。这种时张时弛的土地兼并、集中现象,到了十九世纪初又十分惊人。据1812年(清嘉庆十七年)统计:直接、间接掌握在皇帝手中的土地,竟达八十三万顷(每顷一百亩)。其他大地主大官僚也占有大量土地,北方的官僚豪富,有的拥地数百万亩,或“膏腴万顷”;江南一带,豪强兼并,土地集中在百分之一二十的人口手里,以致“田主不知耕,耕者多无田”。(5)乾隆末年,由政府掌握的人口骤增至三亿一千三百二十八万,而耕地和生产的增长却有限,也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担。在日益加重的地租、赋税、徭役和高利贷剥削下,人民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
保护封建剥削制度的清王朝,是一个君主专制政权,鸦片战争前即已腐朽不堪。外迫强敌,祸在眉睫,清王朝依然昏昏沉沉。道光皇帝(1782—1850)虚骄自大,封疆大吏闭塞无知,他们之中的许多人甚至连英国在世界上的什么方位都不知道。吏治黑暗,贿赂公行,朝廷充斥“除富贵而外不知国计民生为何事,除私党而外不知人材为何物”(6)的老朽官僚;地方官吏,“为大府者,见黄金则喜,为县令者,严刑非法以搜括邑之钱米”。(7)(www.xing528.com)
国家政权的主要成分军队,也逐渐瘫痪。以刀、矛、弓箭、短剑、藤牌、甲胄和少量火绳枪、滑膛炮等老式兵器装备起来的八旗兵、绿营兵,鸦片战争前夕约有九十万(内八旗兵为二十二万)。不仅兵器落后,而且营务废弛,百弊丛生。当时任鸿胪寺卿的黄爵滋奏称:“今日之兵,或册多虚具”,或“粮多冒领”,或“老弱滥充”,或“训练不勤”,或“约束不严”,“凡此诸弊,悉为兵蠹,稍有缓急,其何可恃?”(8)驻防京城的八旗兵,竟三五成群,手提鸟笼雀架,终日闲游,甚而相聚赌博。有些海防要塞,使用的还是三百年前的旧炮。至于沿海水师所用战船,大多是以“薄板旧钉”制成,“遇击即破”。这样的军队,除了扰民劫财,已经没有什么抵御外来侵略的能力了。
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镇压和消弭汉族知识分子及其他反抗势力的“排满”思想,清朝统治者从入关之初,就采取怀柔与高压相结合的手段,实行严厉的文化专制政策。他们不仅竭力宣扬孔孟之道,特别提倡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程朱理学,规定科举考试按朱熹集注的“四书”章句命题;而且大兴文字狱,对稍有不满情绪,略为讥评时政,甚至完全无辜的知识分子,罗织罪名,屠戮株连。清朝皇帝通过软硬兼施的手法,笼络与镇慑封建士大夫,培养为清王朝尽忠效劳的奴才。封建士大夫被迫面向故纸,背对现实;或沉湎科举考试,猎取功名利禄;或从事繁琐考据,不敢触及政事。他们闭目塞聪,孤陋寡闻,甚而“不读秦汉以后之书,更不考地球各国之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完成工业革命,而清王朝却还在顶礼膜拜儒家的“四书”“五经”。知识分子的头脑被禁锢,言论被钳制,思想界和学术界怎么能不万马齐喑!
随着封建王朝统治危机的加深,人民再也无法照旧生活下去了。从嘉庆朝(1796—1820)开始,到鸦片战争爆发前,广大农民在北方以白莲教为主,在南方以天地会为主,不断揭竿起义,反抗地主阶级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1796年爆发的白莲教起义,以“兴汉灭满”为宗旨,声势浩大,烽火燃遍湖北、四川、河南、陕西、甘肃五省,卷入斗争的农民先后有几百万。清政府花了九年时间,用去军费二万万两白银,才于1804年将这场起义镇压下去。1813年爆发的以林清、李文成为首的天理会(白莲教支派)起义,波及直隶、河南、山东等省。10月8日,京郊一支农民起义队伍,以太监为内应,在陈爽率领下“突入紫禁城”,至今隆宗门匾额上还保存着他们当年射的箭头。清王朝“祸积有素”,封建制度已经快走到它的尽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