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抗战时期大后方社会变迁研究(上册):日军轰炸西北展望

抗战时期大后方社会变迁研究(上册):日军轰炸西北展望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上文对抗战期间日军轰炸西北地区研究的梳理可知,尽管学界对抗战期间日军轰炸研究成果丰硕,但仍存在不足。对抗战期间日军轰炸西北地区各省份亲历者进行口述采访,将活生生的口述史料进行整理并保存,可以为抗战时期日军轰炸西北地区相关研究提供线索。最后,抗战时期日军轰炸西北地区各省研究,初步统计了日军轰炸各个地区所造成的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揭露了侵华日军的暴行。

抗战时期大后方社会变迁研究(上册):日军轰炸西北展望

自20世纪90年代,抗战期间日军轰炸西北地区的研究进展突出,但与同为抗战大后方的西南地区相关研究相比仍存在很多不足,研究主题及研究方法上都有待突破。小课题能帮助我们理解中国历史或现实的重大问题[58],对抗战期间日军轰炸西北地区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抗战期间日军轰炸抗战大后方乃至全中国的战争策略。对抗战期间日军轰炸西北地区的研究要做到“以小见大”,将日军轰炸西北地区与日军轰炸抗战大后方、日军轰炸中国联系起来。以抗日战争时期日军轰炸中国作为背景,对抗战时期日军轰炸西北地区进行个案研究。

由上文对抗战期间日军轰炸西北地区研究的梳理可知,尽管学界对抗战期间日军轰炸研究成果丰硕,但仍存在不足。首先,对抗战时期日军轰炸西北地区各省档案资料整理工作成果突出,但缺乏系统、全面的汇编整理。除对此类文献资料整理外,还做了口述资料整理,但涵盖地区范围较小,研究方法并不成熟,也缺少对专门的团体进行的采访、整理。近年来,随着史学观念的转变及现代声像技术的发展,“口述历史”作为历史学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日益受到大众媒介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并呈现出方兴未艾的良好势态。[59]口述历史既可以与文献档案互证,补充文献资料的不足,又可以扩展史料收集范围。对抗战期间日军轰炸西北地区各省份亲历者进行口述采访,将活生生的口述史料进行整理并保存,可以为抗战时期日军轰炸西北地区相关研究提供线索。在整理抗战时期日军轰炸西北地区相关文献资料时,除了对档案、报纸等做系统、全面汇编外,应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甘肃、陕西、青海、宁夏等省遭日机轰炸的各市、县、乡(镇)的亲历者做采访,印证补充文献资料。

其次,现存的相关研究只是对抗战时期日军轰炸西北各地区史实及反轰炸进行叙述,没有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且缺乏社会学心理学等跨学科方法的运用。轰炸后造成的瘟疫泛滥、战争孤儿和无数难民的心理创伤,以及随之而来的停工停产、交通瘫痪、治安恶化、物价飞涨等,其损失是无法估算的。[60]轰炸过程中,各省政府防空建设从无到有,并进行了相关的抗战宣传及民众教育。民众从最初毫无防范意识观望、数飞机到后来听警报、积极主动挖防空洞,防空观念发生了极大转变。对此类问题的研究不仅可以进一步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罪行,而且有助于我们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地方政府、民众的防空措施,以及防空过程中地方政府与民众间的互动。另外,1941年甘肃兰州市市长蔡孟坚令兰州警察局积极配合甘肃普度会迁移被日军轰炸神像,并对被炸神像进行了修护。可见,民间信仰在抗战期间为民众带来了极大的精神鼓励,减少了民众对日军轰炸的畏惧,也为民众防空建设提供了信心。

最后,抗战时期日军轰炸西北地区各省研究,初步统计了日军轰炸各个地区所造成的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揭露了侵华日军的暴行。但各类档案资料汇编、文史资料及相关研究中关于轰炸次数、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个别数据记载有出入,缺乏全面、准确的调查统计。以甘肃靖远为例,关于日军1937年11月至1941年日军轰炸该县次数,根据《甘肃省志·大事记》[61]记载统计为13次,而《甘肃各地遭受敌机空袭损害统计表[62]则为12次。另外,关于日军1939年12月轰炸靖远的相关记载中,《甘肃各地遭受敌机空袭损害统计表》[63]中为12月27日,而在《兰州文史资料》[64]中张尚瀛关于日机轰炸靖远的相关记载时间则为12月28日。此类问题不胜枚举,对相关数据进行详细、全面的统计十分必要。

综上所述,我们应以更宽阔的眼光去研究抗日战争时期日军轰炸西北地区的史实,为抗日战争史的研究添砖加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首先,新史料的挖掘。新史料有助于揭示新史实,并深化我们对历史研究中已有问题的认识。在未来对抗战期间日军轰炸西北地区的研究中应该注重新史料的发掘,注重民间碑刻、口述资料以及寺庙中的相关记载。

其次,理论知识的学习。史学研究的突破主要取决于两点,一是新资料和现实对象的发现,一是理论方法的革新,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65]新的理论为史学研究注入新鲜血液,为史学研究带来革命性突破。要做到研究抗战时期日军轰炸西北地区“以小见大”,将其与抗日战争史联系起来,必须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并运用社会学、心理学、宗教学等多学科方法进行研究。

最后,研究视角的转换。譬如,抗战时期各高校西迁,大量的知识分子涌入西北及西南地区,不仅带去了先进的思想,同时对西北、西南地区的开发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因京津等地社会环境的不稳定,大量的人口也随之移民。类似问题的研究,不仅可以从移民史角度探讨,还可以从知识分子研究的角度入手。历史研究对象是客观而恒定的,但不同的视角却可以呈现对象的多面形态,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66]研究抗战史相关问题时,应该注重研究视角的多元化。

【注释】

[1]潘洵:《深化侵华日军无差别轰炸研究的方法论思考》,载《抗日战争研究》2016年第2期。

[2]《甘肃省境内遭受敌机空袭损害统计表》,档号14-2-566,第96页。

[3]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编:《甘肃省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中国党史出版社2014年版。

[4]赵国强:《甘肃抗战实录》,甘肃文化出版社2015年版。

[5]张克复主编:《甘肃史话》,甘肃文化出版社2007年版。

[6]蔡翔、孔一龙主编:《二十世纪中国通鉴》,改革出版社1994年版。甘肃省档案馆编:《晚清以来甘肃印象》,敦煌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

[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兰州市榆中县委委员会:《榆中文史资料选辑》(第4辑),内部发行,1999年。

[8]郑光原、郑光文:《日机轰炸兰州纪实》,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兰州市榆中县委委员会:《榆中文史资料选辑》(第4辑),内部发行,1999年,第210-212页。

[9]中共甘肃省定西地委党史研究室编:《定西党史资料》(第13辑),内部发行,1995年。

[10]树纪:《抗日战争时期日机轰炸兰州、陇西等地简介》,载中共甘肃省定西地委党史研究室编:《定西党史资料》(第13辑),内部发行,1995年,第236-238页。

[11]尚季芳:《长空雁叫霜晨月——抗战时期日军轰炸甘肃实地口述调研团队报告》,内部资料,2016年。

[12]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亲历者说:中国抗战编年纪事(1938)》,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13]张尚瀛:《日机轰炸甘肃靖远亲历记》,载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亲历者说:中国抗战编年纪事(1938)》,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530-534页。

[14]戴逵贤:《中日空战记》,解放军出版社2015年版。

[15]杨增宽主编:《永恒的荣光:甘肃抗战老兵口述实录》,甘肃文化出版社2015年版。

[16]甘肃省档案馆编:《晚清以来甘肃印象》,敦煌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

[17]拓志平、孟国芳:《日军轰炸甘肃各地的暴行》,载《党的建设》1995年第10期。

[18]王禄明、陈乐道:《日军轰炸兰州及甘肃各地实录》,载《档案》2005年第2期。

[19]杨红霞:《抗战时期日本轰炸甘肃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年。

[20]冯惠娟:《一位日军轰炸兰州的目击者——访兰州大学历史系教授安守仁先生》,载《档案》2005年第2期。

[21]邓明:《关于日军飞机轰炸兰州的两种日记介绍》,载《档案》2005年第2期。

[22]柴玉英:《兰州被日军轰炸的回忆》,载《党风通讯》1995年第8期。

[23]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陕西省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中共党史出版社2015年版。

[24]任文主编:《红色延安口述历史:延安时期的大事件》,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4年版。

[25]姚远:《西北联大史料汇编》,西北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6]王文礼、张正新主编:《汉中抗战纪实(1931—1945)》,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27]张树军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全景录·陕西卷》,陕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28]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陕西军民抗战纪事》,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9]肖银章、刘春兰编著:《抗战期间日本飞机轰炸陕西实录》,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www.xing528.com)

[30]李宗海:《抗战时期西安防空建设论述》,西北大学硕士论文,2016年。

[31]李宗海:《抗战时期西安防空建设论述》,西北大学硕士论文,2016年第43页。

[32]刘霞:《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对日防空研究》,杭州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6年。

[33]刘霞:《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对日防空研究》,杭州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6年,第1页。

[34]王建平:《轰炸下的记忆与命运——陕西被日军轰炸遗址考察随笔》,载《当代广西》2015年第21期。

[35]冯雪:《日军飞机轰炸西北农林学院补轶》,载《陕西档案》2014年第6期。

[36]王光荣:《日军飞机轰炸延安纪实》,载《党史博览》2003年第2期。

[37]青海省委党史研究室编:《青海省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中共党史出版社2015年版。

[38]中共青海省委党史研究室编:《青海省革命遗址通览》,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年版。

[39]《西宁城中文史资料》编委会编:《西宁城中文史资料·第17辑》,内部发行,2005年。

[40]李逢春:《历史的记录》,载《西宁城中文史资料》编委会编:《西宁城中文史资料》(第17辑),内部发行,2005年,第2-13页。

[41]石葵:《不应忘却的惨案》,载《西宁城中文史资料》编委会编:《西宁城中文史资料》(第17辑),内部发行,2005年,第13-23页。

[42]董绍萱:《难忘日机轰炸西宁的暴行》,载《西宁城中文史资料》编委会编:《西宁城中文史资料》(第17辑),内部发行,2005年,第23-27页。

[43]左兵:《宁夏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中共党史出版社2015年版。

[44]宁夏地方志编审委员会编、张锋主编:《全民抗战与宁夏:宁夏抗战史料辑录》,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45]杨发弟:《日机三次轰炸宁夏省城见闻》,载宁夏地方志编审委员会编、张锋主编:《全民抗战与宁夏:宁夏抗战史料辑录》,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68-472页。

[46]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史研究馆编:《宁夏文史》(第15辑),内部发行,1995年。

[47]叶光彩:《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飞机对银川的三次轰炸》,载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史研究馆编:《宁夏文史》(第15辑),内部发行,1995年,第230-234页。

[48]陈育宁、钟侃等主编:《宁夏通史·近现代卷》,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年。

[49]吴忠礼、刘钦斌主编:《西北五马》,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50]吴忠礼、刘钦斌主编:《西北五马》,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42-256页。

[51]宁夏社会科学院编:《宁夏革命与建设史》,宁夏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52]黄晓宁主编:《中共银川党史》,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3]王艾甫、戴姝瑶、张基祥编著:《铁证:日军侵华罪证自录》,新世界出版社2015年版。

[54]张宪文主编:《日本侵华图志》(第14卷),山东画报出版社2015年版。

[55]卞修跃著:《侵华日军反人道罪行研究》,“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复兴”丛书,团结出版社2015年版。

[56]杨志平著:《回民百年奋斗史话》,甘肃民族出版社2011年版。

[57]关捷主编:《日本对华侵略与殖民统治》(上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58]王笛:《不必担忧“碎片化”》,载《近代史研究》2012年第4期。

[59]左玉河:《热点透视与学科建设:近年来的中国口述历史研究》,载《中华文化论坛》2011年第1期。

[60]潘洵、杨光彦:《论重庆大轰炸》,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年第6期。

[61]甘肃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甘肃省志·大事记》,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62]甘肃省政府向国立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呈送:《甘肃省境内遭受敌机空袭损害统计表》,甘肃省档案馆,档案号14-2-566,1944年1月19日,第96页。

[63]甘肃省政府向国立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呈送:《甘肃省境内遭受敌机空袭损害统计表》,甘肃省档案馆,档案号14-2-566,1944年1月19日,第96页。

[64]张尚瀛:《日机轰炸靖远亲历记》,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兰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兰州文史资料》(第八辑),内部发行,1988年,第43页。

[65]李金峥:《小历史与大历史的对话:王笛〈茶馆〉之方法论》,载《近代史研究》2015年第3期。

[66]王邵励、高文才:《题好文一半:论历史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年第6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