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兰州电厂:抗战时期电力工业的发展概况

兰州电厂:抗战时期电力工业的发展概况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通过对其创建背景、发展概况、发展成效等问题的阐述,来探究抗战时期甘肃电力事业的发展。目前学术界对民国时期电力工业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整体论述方面,多数专著和论文都从宏观上分析和探讨电力工业的发展。[4]可见,这一时期的中国电力工业以外资经营为主。

兰州电厂:抗战时期电力工业的发展概况

王一婷

(西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摘要:全面抗战爆发以来,东南沿海沦陷,电力工业破坏殆尽,大批厂矿企业和人员随政府西迁。在这种情况下,电力工业的发展显得异常重要,其不仅承担着工矿业的动力来源,还担负着长期抗战的历史使命。兰州虽地处西北,但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国民政府对其开发给予了高度重视,兰州电厂正是在这一历史环境下应运而生的。本文通过对其创建背景、发展概况、发展成效等问题的阐述,来探究抗战时期甘肃电力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抗日战争;甘肃电力;兰州电厂(www.xing528.com)

*作者简介:王一婷,女,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

目前学术界对民国时期电力工业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整体论述方面,多数专著和论文都从宏观上分析和探讨电力工业的发展。[1]区域研究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只是局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及西南地区[2],对西北大后方的电力工业发展鲜有论及,个案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鉴于此,本文拟对兰州电厂的概况做一个简要探讨。

19世纪70年代人类开始进入电力时代,我国电能应用基本上与欧美同步。1882年英国人利特尔(R.W.Little)等人,成立了上海电气公司,从美国购得发电设备,在上海南京路创办了中国第一座发电厂,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电力工业的创始。我国自办的电气事业始于1904年,在北平创办的京师华商电灯有限公司,这一时期的电力工业无论从发电技术还是供电设备来讲,都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加之社会动荡,清政府更是无暇顾及电力事业的发展。民国初期,电力工业有较大扩展,用电区域(以省为单位)除青海、新疆、内蒙古外,已经遍及全国各省,甘肃的电力事业就出现于这一时期。至1927年,全国拥有发电厂231座,总发电机容量40万千瓦,其中国人经营的电灯电力事业之总容量,约为15万余千瓦。[3]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军阀混战的局面得到了暂时控制,蒋介石开始关注全国的开发与建设,1928年建设委员会成立,下设电气事业指导委员会,我国电气事业的行政、技术与管理逐渐走上了正轨,但此时的电力工业就分布区域而言,大部分都集中在沿海、沿江的少数城市和日本占领的东北地区。据建设委员会统计,至1936年,全国发电设备总容量大约104.5万千瓦(若加上企业自备电厂的容量,共计128.5万千瓦),年发电量居世界第14位,在这104.5万千瓦中,外国资本经营的有70.96万千瓦,占67.9%。[4]可见,这一时期的中国电力工业以外资经营为主。在电能的应用时间上,我国虽与西方国家所差无几,但在技术设备上相差甚远,并且在区域上发展极为不平衡,西部地区发展缓慢。直至全面抗战爆发,随着东部地区的沦陷,中央政府将战略目光投向了西部地区,应抗战建国的需要,隶属于经济部的资源委员会(前建设委员会)在西部地区投资了一批工矿企业,这些企业的兴衰成败都关乎着能否坚持长久抗战,兰州电厂就是这批企业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