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交织:战时兰州毛纺织业的复兴

交织:战时兰州毛纺织业的复兴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此基础之上,兰州毛纺织业获得了惊人的发展。战时兰州手工毛纺与机器毛纺业的叠合振兴中,二者的技术水平均大幅增长,手工毛纺业与机器毛纺业之间也逐渐呈现出多重的互补关系。其洗毛、打包后的羊毛不仅供应各大机器毛纺织厂,还供应给兰州附近、甘肃陇东乃至更远地区的手工毛纺织工厂。

交织:战时兰州毛纺织业的复兴

全面抗战爆发后,东南沦陷,国民政府西迁,给兰州工业的发展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市场环境。“艰苦的抗战不仅没有阻碍民族工业的发展,反而保护助长了后方幼稚工业的新发展,兰州虽然不如重庆等地发展得那样快,但亦有惊人的新进步。”[29]王树基分析说:“本省之产毛编品,其目的亦在自用,最近因外省或外县收买商人日众,编户之产品,得着良好之出路,当然积极从事,增进生产,以故毛编品乃有蒸蒸日上之趋势。”[30]国人西迁给近代兰州带去了服用呢绒的消费风尚,军事需求则进一步提升了兰州毛纺织业的市场需求。在此基础之上,兰州毛纺织业获得了惊人的发展。

1.战时兰州毛纺织业的发展

国民政府和甘肃省政府都以发展兰州毛纺织业为重任,并视其为兰州工业、西北工业的希望。尽管兰州早有手工毛褐业的历史传统,但这一时期的毛纺织企业绝大部分都是1937年后建立的。据统计,1937年以前,兰州市仅有1家手工毛纺织厂。1943年则增长到45家,资本额达到561.7万元。[31]据1944年调查,兰州市有毛毡业14家,资本额260.6万元,均为1937年后成立。棉毛纺织工厂共62家,其中60家为1937年后建立。[32]就资本结构来说,官办资本额398万元,私人集股283.6592万元,合伙投资198万元,独资经营44万元,合计民办资本总额525.6592万元,民办资本占行业总资本的56.91%。至1949年,甘肃毛纺织业的年产值约为2860万元,占全省工业产值的22%。[33]

兰州市棉毛纺织工厂概况调查表(1944年6月)

续表

资料来源:王树基:《甘肃之工业》,甘肃省银行印刷厂1944年版,第61-65页。总资产数字923.6592万元与《兰州市各种机制工业资本总额比较表》所记录的782.8268万元不符,原因在于后表没有将停歇改组各家的资本算入,而本表资本算入了停歇改组者。

从技术角度来看,战时规模较大的机器毛纺织工厂主要有军政部第二制呢厂和雍兴公司兰州毛织厂、西北毛纺厂三家,其余均为半手工、半机器或纯手工生产。[34]据1945年的调查,兰州毛纺织业“一半机器化了,其他尚有二十余家,仍用手工者。……全市纺锭约有一千三百头,人工手脚纺车,约有三千七百辆,动力纺机不到二十台,铁钢轮纺织,约有三百五十部,手工木织机,约有三百二十部”。[35]在产量方面,据1942年的数字,兰州各毛纺织工厂可以月产毛毯2090条,军毯33120条,栽绒毯2340方尺,毛纱约1900斤,毛线约60斤,毛巾约129打,毡鞋约产1000双,其余还有毛衣、毛鞋、马褥、床单、骑垫等产品。(www.xing528.com)

2.手工毛纺业与机器毛纺业的交织发展

从技术更新的角度来看,战时兰州手工毛纺业和机器毛纺业的技术水平都在大幅增长。手工毛纺业方面,各毛织厂大多铁机与木机并举,如兰州共济毛织厂有铁机15台、木机6台;竞业纺织厂有铁机1台、木机4台;励志家庭工业社有铁机4台、木机7台。在1943年统计的46家纺织工厂中,除铁机、木机普及率较高外,其他如栽绒机、毛衣铁机、袜机、缩呢机、洗呢机、打止机、梳毛机、织呢机、军毯机等新式机器稀松分布于各工厂[36],设备种类因各厂毛纺织生产的品种差异而不同,从而体现了十分显著的专业化分工趋向。

机器毛纺织业方面,战时规模比较大的机器毛纺织工厂主要有军政部第二制呢厂和雍兴公司兰州毛织厂、西北毛纺厂三家。军政部第二制呢厂由军政部与甘肃省政府在兰州织呢厂的基础上改组而成。1938年1月,军政部从其武昌织呢分厂中派遣20多名技术员工携带一批器材来兰,在原厂基础上添置部分机器,并于8月份正式开工,产品全部为军毯,起初年产军毯2万多条,1945年年产量增至20万条。雍兴公司兰州毛织厂由中国银行甘肃分行雍兴公司于1940年创办,开办时有弹毛机、梳毛机、打绳机各2台,经纱机6台,织毯木机20台,手工纺车10架,手摇纺车85架,脚踏纺车133架,木炭代油炉1座,职工250人。之后,雍兴公司兰州机器厂陆续为该厂纺织添加了一些毛纺织染整设备。除弹毛机、松毛机、洗呢机、缩呢机是用小电机和1座木炭代油炉及汽车发动机作为动力外,其余设备均为人力手工操作。1946年该厂又购置了一些动力毛纺织设备,有梳毛机4台,棉纺粗纱机8台,80锭盒锭纺机1台,305锭走锭机1台,全厂有纱锭1509枚。织机有高阳式织机32台、石丸式织机17台、小平机2台、宽幅动力织机4台及毛褐子织机等共计105台。抗战末期增添各类机器近百台,纺锭达1500枚,职工增至400余人,出产产品包括毛褐子、宽幅各色纯毛呢、窄幅各色纯毛呢、宽幅棉毛呢、窄幅棉毛呢、人字呢、斜纹呢、毛毯等。年产毛呢6万米、军毯和毛毯4000多条、地毯4000多块,最高达到年产8万米。[37]1943年刘鸿生等人投资兴办的西北毛纺厂是近代兰州规模最大、资金最多的一家机器企业。主要机械如染整机械、拉毛机、剪呢机等,由重庆中国毛纺织公司廉价转让。之后又从上海订购了提花机、蒸刷机等各1部。

战时兰州手工毛纺与机器毛纺业的叠合振兴中,二者的技术水平均大幅增长,手工毛纺业与机器毛纺业之间也逐渐呈现出多重的互补关系。在劳动技术性层面,手工毛纺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有赖于机器弹毛、洗毛业务的发展。由于中国羊毛杂质太大(如沙土、贴泥、粪便等),在纺织或编制前都需要经过清除杂质、弹打疏松的工作程序。这一工作程序在毛毯业中称为弹毛,在毛织业中则体现为洗毛。但是,人工弹毛、洗毛的工作量大、成本高,而毛纺织业的发展却需要大量的优质羊毛,于是机器弹毛业、机器洗毛业顺势而起。1943年兰州市有8家较大规模的弹毛厂,普遍使用了原动机或马达。如工合兰州弹毛厂有原动机6个、弹毛机16个,其余几家弹毛厂则大多只有马达1部。[38]1940年,西北洗毛厂由刘鸿生创办后,先是引进了原重庆毛纺厂从国外进口的洗毛机一部,后又自行仿造了一部洗毛机和拖水机。其洗毛、打包后的羊毛不仅供应各大机器毛纺织厂,还供应给兰州附近、甘肃陇东乃至更远地区的手工毛纺织工厂。自投产起来,由于“在兰州采购、洗毛、运输的厂家不少,所以洗毛业务相当繁忙”,该厂职员十余人、工人五六十人,“有时昼夜两班生产,还难满足需要”。[39]由此可见,机器弹毛业和洗毛业的出现,极大提高了手工毛纺业的弹毛、洗毛效率,从而推动了手工毛纺业在战时的兴盛。

同时,机器毛纺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手工毛纺业的支持。如西北洗毛厂的洗毛过程,除洗毛、拖水为机械外,其余均为人工操作。再如雍兴公司兰州纺织厂,“利用发动机工作者,仅为织呢机与洗呢机二项,余均仍用人力”。[40]由于机器短缺,兰州纺织厂不得不采取外发加工和收购毛线的办法来维持生产,在机器设备增长扩充的同时,手工织机数目也在同步上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