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重庆在长江一岸太平门、东水门创建第一座自来水厂,但因规模小,远不能满足用水要求。1926年,官商合办重庆自来水公司,聘任留德税西恒任总工程师,机器设备全部从德国引进,在嘉陵江右岸大溪沟观音梁建厂,起水净水头112米,额定水量每小时400吨,1932年3月1日正式营业售水,结束了山城百年来靠人力从江中取水的历史。国民政府迁往重庆后,重庆人又陷入新的饮水危机——人口激增和侵华日军的持续轰炸致自来水管网损毁严重。
成为战时首都后,重庆城区的人口从不足40万直线上升至100万左右,用水量骤增。针对这一情况,国民政府采取了对水厂增装水泵的措施,1940年,重庆自来水公司将供水量增加到2万吨。又陆续建成沙坪坝渝西自来水特种股份有限公司,日供水量可达1000多吨;李家沱给水公司,日供水量3000吨;北碚水厂,日供水量400吨。1944年8月,全市日供水量为2.21万吨,其时自来水管网总长已达3万多米,但仍不能满足市民用水需求。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政府被迫采取分区供给制:全市共设水站30处,各处轮流供水,竭尽全力使各区不致有断水之虞。(www.xing528.com)
另外,重庆成为陪都一直到抗战胜利,日本侵略者对其进行了持续8年、惨绝人寰的密集轰炸。日机以民生工程为重点目标,整个抗战期间重庆自来水公司总共受到轰炸60余次。在经受日军飞机一次次轰炸之后,自来水管网损毁严重,水管多有漏裂之处,供水因此常常捉襟见肘。在日机的密集轰炸下,水厂工人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到供水管道沿线巡查。此外,为躲避日机的轰炸,他们很多时候只能上半天班。当时为保障自来水供应,政府还有一个特别规定——禁止打开消防水闸,私自使用自来水冲洗路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