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抗战时期大后方社会变迁研究(上)

抗战时期大后方社会变迁研究(上)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姐妹以她们的地位和影响力,推动“工合”运动在全国范围继续发展。宋美龄推动中国“工合”运动的盛举,顺应了中国抗战和社会的需要,因而得以在国民党统治区和共产党根据地迅速推广。而中国推行的“工合”运动显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中国精神。

抗战时期大后方社会变迁研究(上)

1.宋美龄和两位姐姐齐心支持“工合”

1940年4月,宋美龄携两位姐姐由香港相聚重庆期间,多次视察参观了重庆、成都的工业合作社。4月5日,三姐妹参观了重庆郊区工业合作社所属的军毯合作制造厂、印刷合作社,甚至蒋介石还亲自陪同视察陪都工厂。[95]4月21日,三姐妹乘汽车视察了成都永川新运妇女指导委员会主办的毛织工业合作社,还到财政部妇女工作队队部及所属之挑花、织麻两工厂视察。在挑花厂,宋美龄“亲作挑绣数针,针法纯熟,群为忻跃,美国摄影师格里芬并当场摄成电影,俾与工合社其他影片并寄供美放映宣传”。[96]4月25日视察了“工合”协会成都事务[97],参观了成都“工合”产品展览会。三姐妹在所到之处的欢迎会上都表示支持“工合”运动,共同为生产自救做出贡献。三姐妹对重庆、成都全程的参观、拍照、讲话,都逐一在次日重庆的《新华日报》上做了详细报道,这是对“工合”运动最有力的宣传。香港《大公报》1940年4月29日刊发了《三夫人在渝蓉参观工业合作社》的专题报道。《新华日报》1940年4月29日,做了同样报道。三姐妹以她们的地位和影响力,推动“工合”运动在全国范围继续发展。

宋美龄推动中国“工合”运动的盛举,顺应了中国抗战和社会的需要,因而得以在国民党统治区和共产党根据地迅速推广。例如,1940年,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在全国16个省设立了五区办事处,开办了57个“工合”事务所,拥有1358个工业合作社(见表2)。民国政府首都川康办事处重庆事务所1939年1月23日成立,至1940年,它组织创建了76个工业合作社[98],其中重庆军毯合作社社员达300人的规模[99]。共产党根据地延安,1939年3月26日成立西北区办事处延安事务所,到1939年冬就建立了15个工业合作社,其中最大的一个衣服合作社,每月能生产13500套制服。1940年底发展到80多个工业合作社[100],延安成为华北许多“游击区工业根据地的希望”。[101]

表2 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办事处情况一览表(1940年)

图表资料来源:根据《回忆中国工合运动》书中多人回忆文章中资料整理而成。

2.宋美龄弘扬“工合”运动中体现的中国精神

1940年6月,日寇切断了滇越路,对中国实行封锁政策,想要把中国困死。而中国推行的“工合”运动显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中国精神。宋美龄坚定地表示,中国人民必须有一个信念——“我将再起”。为此,她在1940年6月所写《我将再起——中国的精神》一文如是说:“有些人——尤其是我们的敌人——以为我国的独立自主已告结束。这些人——不管他们悲观抑或怀具希望——都忽略了历史上一个重要而又显著的启示,那就是作为一个种族和民族的我们中国人,曾历经天灾人祸的忧攘不安,然而多少世纪来都依然生存下去,这只因为我们具有一种值得重视的恢复元气的力量。……我们决意要培养这种力量,而且加以运用。”[102]宋美龄这样说是为了号召国民大力弘扬“工合”运动体现的中国精神,而且要把“西部的省份,最终转变为一个智慧的、工业的、经济基地”。[103]

为了鼓舞民心,1940年7月8日,在重庆的嘉陵饭店举办了全国“工合”产品大型展览会。会场有荣昌陶瓷厂制作的一座3英尺高的蒋介石釉瓷像,展出的产品有三百余件,“产品种类,达百余种,举凡军需民用之物品,几乎样样具备”。[104]财政部部长兼“工合”理事长孔祥熙、行政院院长孙科、“工合”总干事刘广沛、“工合”的技术顾问艾黎等参观了展览会,有美国官员也到场参观。不少国民党官员看到国内“工合”的展品“感到惊讶”[105]。展览会使人们看到了自己有力量打破日本人的经济封锁,在精神上鼓舞了民众,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并获得“成功”。[106]

1940年夏,政府认可“工业合作运动,乃最适合于战区客观环境之新型生产组织”,努力进一步推行工业合作发展经济。工业合作协会会同战地党政委员会制定《推进战区工合事业方案》,并经行政院转陈最高国防会议核准,拨款一百万元,为战地工合贷款基金,及每月推进费二万元。[107]至1941年11月,“全国16个省份共有工合社近二千个,动员失业工人荣誉军人及难民,达十五万之多……每月生产总额逾二千万元”。[108]这对坚持长期抗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941年11月15日,“工合” 理事长孔祥熙在《中国工合运动之现在和未来》的演讲中赞誉工业合作社运动是“三道经济国防线”:第一道经济国防线是对敌经济工作之前哨;第二道经济国防线是供应战时军需民用,增强作战力量;第三道经济国防线是巩固后方经济,改善民生,为战后国家经济建设,树立坚强之基础。[109]他说:“工合运动之适合国情需要,不仅在理论上毋庸置疑,即三年来之事实本身,亦足资证明。”[110]并“深觉此一运动,不仅在战时需要,即于抗战胜利后之产业复兴,亦有其不可忽视之价值”。[111]1942年7月,工业合作社发展到鼎盛时期,根据“工合”国际委员会的统计材料,各“工合”区共设立72个合作事务所,工业合作社达3000多个,社员3万多人,每月生产总值2500万元[112]

3.宋美龄与“工合”运动的国际影响

1941年2月,美国罗斯福总统助理居里(Dr.Lauchlin Currie)来华考察中国经济期间,宋美龄夫妇陪同他到成都参观了工业合作社印刷厂、兵工厂。居里回美国于4月16日在新闻编辑协会发表在华观感演讲说:“走进一小型兵工厂,我所看见的情形简直完全出乎意料,那里正有熟练的技术家利用着最新式的德国自动兵工机器在制造军火,我参观的印刷工业合作社,使用的是电力。因为电力不足,所以印刷厂只能使用原动力,即用人工手摇。”[113]他告诉美国民众,这些工业合作社举办“是用来帮助解决内地物品缺乏问题的”,对中国“有重大的贡献”。[114]他还认为:“由社员来管理及推动的工业合作社,当然是实行民主制度的另一个例子。”[115]居里就此得出结论:“每一个中国人都天生有一种自尊的意识,觉得他之生存于世,有其值得生存的价值。他们对于自己的人格与事业都很自傲,无论职业如何卑微,都觉得自己能自立自存,精神上对天地而无愧。”[116]

1942年10月初,美国总统特使威尔基(Wendell Lewis Willkie)由苏联来华访问,他到重庆初次会见宋美龄夫妇“最先述”的是途经兰州参观当地的工业合作社,他“深感中国发动工合运动意义深远”[117],意义之一是可以解决大规模工业发展中“劳资纠纷”的障碍[118]。威尔基在重庆访问期间,宋美龄全程陪同,又参观了工业合作社的多家工厂,包括中央造纸厂和化龙桥第十兵工厂。他与宋美龄夫妇谈及他的观感和建议,“见工人之技巧纯熟,深感骇异。唯劳工如能得适当之教育,则其学习运用机械必更迅速”。[119]威尔基回国后对中国多有宣传,1943年其著作《天下一家》在美国风靡,著作中讲述了1942年10月访华的经历和感想,让美国人民更多地了解中国,包括了解中国自强自立的“工合”运动。1943年2月宋美龄访问美国争取美国对华援助时曾在记者招待会上说:“自助者天助者。”罗斯福总统称赞宋美龄说:“(你们搞的)‘自助’是一件了不起的事。”[120]

4.宋美龄与“工合”运动走向衰退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中国成为反法西斯同盟国,宋美龄的主要精力由经济、妇女等内政工作转为国际外交事务。遗憾的是,在民国党统治区和共产党根据地广泛开展“经济防线”的“工合”运动,却变成了“政治玩物”[121]。1942年9月21日,“工合”运动的发起人艾黎被免去了“工合”技术顾问的职务[122],因为他“与共产党秘密交往”,“从蒋夫人那里拿了4万法币,用来组织瑞金的八路军士兵的妻子儿女为新四军做麻鞋”,“为新四军制造了4万枚手榴弹,并修理机关枪”[123]。到1942年,国民政府也完全停止了对“工合”的拨款,“工合”运动走向衰退。

综上所述,“工合”运动,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内爱国分子和同情支持中国革命的海外友人共同发起的、旨在供应军事物资和民用物资的大生产活动,其在抗战期间发挥过重大的、积极的作用。笔者认为,“工合”运动的缘起与发展,始终与宋美龄的宣传、倡导和帮助有直接关系。如果没有她的大力支持,“工合”运动是不可能取得上述历史性成就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宋美龄为抗战时期中国的经济建设,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值得书写的一笔。

【注释】

[1]孔祥熙:《中国工合运动之现在和未来》(1941年11月15日),载《孔庸之先生讲演集》(下),第510页。

[2]论述“工合”运动的代表性著作有侯德础:《中国工合运动研究——小型合作企业与落后地区经济开发》,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朱健:《工合历程》,金城出版社1997年版;[日]菊池一隆:《中国工业合作运动史的研究》,汲古书院2002年版。论述“工合”运动的代表性论文有丁利刚:《论中国工业合作社运动》,载《社会科学》1983年第1期;范墨予:《工合运动探析》,载《西北师大学报》1986年第1期;朱敏彦:《抗战时期的工合运动》,载《近代史研究》1989年第4期;管柏年、吴晓军:《抗日战争与中国工合运动》,载《甘肃理论学刊》1998年第5期;尚季芳、张春航:《经济与思想之改进:战时工合运动与西北社会变迁》,载《历史教学》2013年第2期。

[3]论述宋庆龄与“工合”运动的代表性论文主要有朱敏彦:《宋庆龄对抗战时期“工合”运动的贡献》,载《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3期;[韩]李阳子:《宋庆龄对中国工合运动的支持》,见张世福主编《宋庆龄与中国抗日战争》,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版。

[4]祝慈寿:《中国近代工业史》,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第634页。

[5]宋美龄:《中国工业合作运动》(1939年5月25日),载《蒋夫人言论汇编》(卷一),台湾正中书局、“中央”文物供应社、中国新闻出版公司1956年版(以下同此版本),第105页。

[6]宋美龄:《中国工业合作运动》(1939年5月25日),载《蒋夫人言论汇编》(卷一),第105页。

[7]宋美龄:《中国工业合作运动》(1939年5月25日),载《蒋夫人言论汇编》(卷一),第105页。

[8]陈真等:《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1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78页。

[9]宋美龄:《中国工业合作运动》(1939年5月25日),载《蒋夫人言论汇编》(卷一),第106页。

[10]宋美龄:《中国工业合作运动》(1939年5月25日),载《蒋夫人言论汇编》(卷一),第105页。

[11]路易·艾黎研究会:《艾黎自传》,甘肃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以下同此版本),第92页。

[12]宋美龄:《复美国纽约某女士信》(1938年6月1日),载《蒋夫人言论集》,国民出版社1939年版(汉口)(以下同此版本),第322页。

[13]宋美龄:《中国工业合作运动》(1939年5月25日),载《蒋夫人言论汇编》(卷一),第106页。

[14][新西兰]路易·艾黎:《工合运动记述》(1976年10月),载《回忆中国工合运动》,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年版(以下同此版本),第29页。

[15][美]海伦·斯诺(Helen Foster Snow):《我们创办工业合作社》,载《回忆中国工合运动》,第48页。

[16]路易·艾黎研究会:《艾黎自传》,第93页。

[17][美]海伦·斯诺(Helen Foster Snow):《我们创办工业合作社》,载《回忆中国工合运动》,第49页。

[18]卢广绵为英国爱丁堡大学毕业,时任军事委员会农产调整委员会技术研究员、军事委员会西北青年劳动营技术训练班主任

[19]齐福霖、南山:《中国工业合作运动简史》,载《回忆中国工合运动》,第4页。

[20]唐鸿棣:《光前裕后是艾黎》,载《纪念路易·艾黎文集》,甘肃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第143页。

[21]路易·艾黎研究会:《艾黎自传》,第93页。

[22][美]海伦·斯诺(Helen Foster Snow):《我们创办工业合作社》,载《回忆中国工合运动》,第49页。

[23]路易·艾黎研究会:《艾黎自传》,第93页。

[24][美]海伦·斯诺(Helen Foster Snow):《我们创办工业合作社》,载《回忆中国工合运动》,第49页。

[25]路易·艾黎研究会:《艾黎自传》,第93页。

[26]《中国的现在过去与将来》(1938年5月14日),载《蒋夫人言论集》,第73页。

[27]《妇女谈话会告全国女同胞书》(1938年5月24日),载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四编《战时建设》(第四册),台湾“中国国民党中央党史委员会”1981年版[以下简称《史料初编·战时建设》(四)],第851页。

[28]宋美龄:《妇女谈话会闭幕词》(1938年5月24日),载宋美龄著:《战时妇女动员问题》(战时综合丛书第四辑),独立出版社1939年版(以下同此版本),第7页。

[29]宋美龄:《中国的现在过去与将来》(1938年5月14日),载《蒋夫人言论集》,第73页。

[30]宋美龄:《中国的现在过去与将来》(1938年5月14日),载《蒋夫人言论集》,第66页。

[31]宋美龄:《中国的现在过去与将来》(1938年5月14日),载《蒋夫人言论集》,第66页。

[32]宋美龄:《中国的现在过去与将来》(1938年5月14日),载《蒋夫人言论集》,第66页。

[33]宋美龄:《中国的现在过去与将来》(1938年5月14日),载《蒋夫人言论集》,第67页。

[34]宋美龄:《中国的现在过去与将来》(1938年5月14日),载《蒋夫人言论集》,第65页。

[35]宋美龄:《中国的现在过去与将来》(1938年5月14日),载《蒋夫人言论集》,第65页。

[36]宋美龄:《中国的现在过去与将来》(1938年5月14日),载《蒋夫人言论集》,第65页。

[37]宋美龄:《中国的现在过去与将来》(1938年5月14日),载《蒋夫人言论集》,第74页。

[38]宋美龄:《中国的现在过去与将来》(1938年5月14日),载《蒋夫人言论集》,第74页。

[39]宋美龄:《中国的现在过去与将来》(1938年5月14日),载《蒋夫人言论集》,第74页。

[40]路易·艾黎研究会:《艾黎自传》,第93-94页。

[41]路易·艾黎研究会:《艾黎自传》,第94页。

[42]路易·艾黎研究会:《艾黎自传》,第94页。

[43]路易·艾黎研究会:《艾黎自传》,第94-95页。

[44]齐福霖、南山:《中国工业合作运动简史》,载《回忆中国工合运动》,第5页;卢广绵:《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工业合作运动》(1978年8月),载《回忆中国工合运动》,第86页。

[45]路易·艾黎研究会:《艾黎自传》,第95页。

[46][美]埃米莉·哈恩(Emily Hahn):《宋氏家族》,李豫生等译,新华出版社1985年版,第290、第289页。

[47]路易·艾黎研究会:《艾黎自传》,第114页。

[48]路易·艾黎研究会:《艾黎自传》,第96页。

[49]卢广绵:《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工业合作运动》(1978年8月),载《回忆中国工合运动》,第86页。

[50]1937年7月22日,军委会经蒋介石同意,密令设立国家总动员设计委员会专管资源迁移事宜,业务中心是资源委员会,由资源委员会召集实业部、军政部、财政部、全国经济委员会、交通部、铁道部会同协办迁移。路易·艾黎研究会:《艾黎自传》,第99页。

[51]路易·艾黎研究会:《艾黎自传》,第97页。

[52][新西兰]路易·艾黎(Rewi Allley):《工合运动记述》(1976年10月),载《回忆中国工合运动》,第30页。

[53]路易·艾黎研究会:《艾黎自传》,第97页。

[54]宋美龄:《妇女新生活运动应有的精神》(1938年12月),载《战时妇女动员问题》,第24页。(www.xing528.com)

[55]宋美龄:《妇女新生活运动应有的精神》(1938年12月),载《战时妇女动员问题》,第24页。

[56]陈翰笙:《工业合作社》,载《回忆中国工合运动》,第56页。

[57]宋美龄:《我将再起——中国妇女工作》(1940年6月),载《蒋夫人言论汇编》(卷一),第187页;《宋美龄自述》,第193页。

[58]路易·艾黎研究会:《艾黎自传》,第97页。

[59]路易·艾黎研究会:《艾黎自传》,第97-98页。

[60]路易·艾黎研究会:《艾黎自传》,第99页。

[61]路易·艾黎研究会:《艾黎自传》,第99页。

[62]1938年12月13日,《新华日报》刊文《正在开发中的西北工合事业》;同日,《大公报》刊载徐盈《巩固工业经济国防线——记中国工业协会西北区的成功》一文;1938年12月14日,《大公报》发表题为《论工业合作》的社论。

[63]宋美龄:《中国的现在过去与将来》(1938年5月14日),载《蒋夫人言论集》,第68页。

[64]宋美龄:《中国的现在过去与将来》(1938年5月14日),载《蒋夫人言论集》,第68页。

[65]宋美龄:《中国的现在过去与将来》(1938年5月14日),载《蒋夫人言论集》,第71页。

[66]宋美龄:《中国的现在过去与将来》(1938年5月14日),载《蒋夫人言论集》,第71页。

[67]宋美龄:《中国的现在过去与将来》(1938年5月14日),载《蒋夫人言论集》,第68页。

[68]孔祥熙:《中国工合运动之现在和未来》(1941年11月15日),载《孔庸之先生演讲集》(下),第509页。

[69]浙江省中共党史学会编印:《中国国民党历次会议宣言决议案汇编》(二),1986年版,第439页。

[70]浙江省中共党史学会编印:《中国国民党历次会议宣言决议案汇编》(二),第445页。

[71]卢广绵:《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工业合作运动》(1978年8月),载《回忆中国工合运动》,第99页。

[72]卢广绵:《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工业合作运动》(1978年8月),载《回忆中国工合运动》,第100页。

[73]卢广绵:《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工业合作运动》(1978年8月),载《回忆中国工合运动》,第100页。

[74]卢广绵:《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工业合作运动》(1978年8月),载《回忆中国工合运动》,第97页。

[75]宋美龄:《中国工业合作运动》(1939年5月25日),载《蒋夫人言论汇编》(卷一),第105页。

[76]宋美龄:《中国工业合作运动》(1939年5月25日),载《蒋夫人言论汇编》(卷一),第106页。

[77]宋美龄:《中国工业合作运动》(1939年5月25日),载《蒋夫人言论汇编》(卷一),第107页。

[78]宋美龄:《中国工业合作运动》(1939年5月25日),载《蒋夫人言论汇编》(卷一),第107页。

[79]《西北妇女与工合》,载《工合简讯》1939年第2期,第1页。

[80]宋美龄:《蒋夫人在妇慰总会二周年纪念会训词》(1939年6月),载秦孝仪主编:《史料初编·战时建设》(四),第704页。

[81]宋美龄:《蒋夫人在妇慰总会二周年纪念会训词》(1939年6月),载秦孝仪主编:《史料初编·战时建设》(四),第704页。

[82]《新运六周年纪念前夕蒋会长广播演词》,载《中央日报》(1940年2月19日)。

[83]梅子:《三年来妇女工作报告和检讨》(1940年8月),载秦孝仪主编:《史料初编·战时建设》(四),第954页。

[84]宋美龄:《向全印妇女发表的谈话》(1942年2月12日),载《蒋夫人言论汇编》(卷三),第50页。

[85]路易·艾黎研究会:《艾黎自传》,第116页。

[86]路易·艾黎研究会:《艾黎自传》,第116页、第117页。

[87]路易·艾黎研究会:《艾黎自传》,第117页。

[88]卢广绵:《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工业合作运动》(1978年8月),载《回忆中国工合运动》,第90页。

[89]陈翰笙:《工业合作社》(1947年)(该文1947年刊于《太平洋关系丛书》第24号),载《回忆中国工合运动》,第59页。

[90]路易·艾黎研究会:《艾黎自传》,第116页。

[91]陈翰笙:《工业合作社》(1947年),载《回忆中国工合运动》,第59页。

[92]陈翰笙:《工业合作社》(1947年),载《回忆中国工合运动》,第59页。

[93]卢广绵:《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工业合作运动》(1978年8月),载《回忆中国工合运动》,第91页。

[94]陈翰笙:《工业合作社》(1947年),载《回忆中国工合运动》,第59页。

[95]主席参加各项集会:《主席偕夫人及孙夫人孔夫人视察陪都工厂(照片)》,载《蒋主席六秩寿辰专刊》1946年第10期,转引自宋青红:《抗战时期宋美龄与“新运妇指会”》,载《兰州学刊》2013年第10期。

[96]《三夫人在渝蓉参观工业合作社》,载香港《大公报》(1940年4月29日)。

[97]成都事务所:该所成立于1939年2月1日,已组织之社数共为52处,以纺织为最多,计37社,其次则服装3社,丝织及织袜各2社。印刷、机械、皮鞋、制药、卷烟、洗染联合等各1社,共有社员507人,此外并有纺毛女工5000人。

[98]路易·艾黎研究会:《艾黎自传》,第159页。

[99]齐福霖、南山:《中国工业合作运动简史》,载《回忆中国工合运动》,第16-17页。

[100]齐福霖、南山:《中国工业合作运动简史》,载《回忆中国工合运动》,第17页。

[101]齐福霖、南山:《中国工业合作运动简史》,载《回忆中国工合运动》,第17页。

[102]宋美龄:《我将再起——中国的精神》(1940年6月),载《蒋夫人言论汇编》(卷一),第117页;《宋美龄自述》,第161-162页。

[103]宋美龄:《我将再起——群众的教育》(1940年6月),载《蒋夫人言论汇编》(卷一),第131页。

[104]孔祥熙:《中国工合运动之现在和未来》(1941年11月15日),载《孔庸之先生演讲集》(下),第509页。

[105]路易·艾黎研究会:《艾黎自传》,第138页。

[106]路易·艾黎研究会:《艾黎自传》,第138页。

[107]孔祥熙:《中国工合运动之现在和未来》(1941年11月15日),载《孔庸之先生演讲集》(下),第510页。

[108]孔祥熙:《中国工合运动之现在和未来》(1941年11月15日),载《孔庸之先生演讲集》(下),第509页。

[109]孔祥熙:《中国工合运动之现在和未来》(1941年11月15日),载《孔庸之先生演讲集》(下),第510页。

[110]孔祥熙:《中国工合运动之现在和未来》(1941年11月15日),载《孔庸之先生演讲集》(下),第511页。

[111]孔祥熙:《中国工合运动之现在和未来》(1941年11月15日),载《孔庸之先生演讲集》(下),第509页。

[112]卢广绵:《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工业合作运动》(1978年8月),载《回忆中国工合运动》,第98页。

[113][美]居里(Dr.Lauchlin Currie):《在美国新闻编辑协会发表在华观感之演讲词》(1941年4月16日),载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三编《战时外交》(第一册),台湾“中国国民党中央党史委员会”1981年版[以下简称《史料初编·战时外交》(一)],第611页。

[114][美]居里(Dr.Lauchlin Currie):《在美国新闻编辑协会发表在华观感之演讲词》(1941年4月16日),载秦孝仪主编:《史料初编·战时外交》(一),第611页。

[115][美]居里(Dr.Lauchlin Currie):《在美国新闻编辑协会发表在华观感之演讲词》(1941年4月16日),载秦孝仪主编:《史料初编·战时外交》(一),第615页。

[116][美]居里(Dr.Lauchlin Currie):《在美国新闻编辑协会发表在华观感之演讲词》(1941年4月16日),载秦孝仪主编:《史料初编·战时外交》(一),第615-616页。

[117]《蒋委员长在重庆接见威尔基先生听其报告对中国发展工合运动之意见及交换有关战后问题之意见谈话记录》(1942年10月4日),载秦孝仪主编:《史料初编·战时外交》(一),第753页。

[118]《蒋委员长在重庆接见威尔基先生听其报告对中国发展工合运动之意见及交换有关战后问题之意见谈话记录》(1942年10月4日),载秦孝仪主编:《史料初编·战时外交》(一),第753页。

[119]《蒋委员长在重庆接见威尔基先生商谈印度问题、美国援华问题、战后中美合作问题及英苏问题谈话记录》(1942年10月5日),载秦孝仪主编:《史料初编·战时外交》(一),第769页。

[120]林博文:《跨世纪第一夫人——宋美龄》,台湾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版,第182页。

[121]路易·艾黎研究会:《艾黎自传》,第141页。

[122]路易·艾黎研究会:《艾黎自传》,第144页。

[123]路易·艾黎研究会:《艾黎自传》,第144-14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