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工合”运动的发展,宋美龄利用其地位和影响力大力宣传“工合”运动。1939年5月25日,她在重庆发表了《中国工业合作运动》一文,次日,香港《大公报》刊发了此文。文中,宋美龄论述了实施工业合作的作用和意义,鼓励发展更多的工业合作社,并呼吁国内外人士支持这一运动。文章指出中国工业合作社运动是“供应目前的需要的”[75],它“为难民寻找工作,使他们加入生产,而不依赖慈善性质的施舍来过活。它们使士兵的家庭能够获取生活的资料,同时把多余的生产品卖出来,没有其他的东西能像这样地提高民众对于抗战最后胜利的信念了。自尊和自给自足的国民,因之创造出来了,好的工人和必需的物品,也因此被制造出来了”。[76]现在,“虽然各地工合社已如雨后春笋般的生长起来,但如果能获得更多的设备上的供给,则还有许多地方可以成立千万的工合社”。[77]宋美龄在文中呼吁“凡是慷慨的人士,或是为人道正义而愿意帮助中国的人们,则中国工合社和新生活运动内的生产部,是接受这种帮助的一个最实际的地方,这是一个最好的机会来帮助中国的难民,来发展他们自己的力量,他们自己的原料,使他们能够成为自尊的民众”。[78]
2.宋美龄号召妇女参与“工合”运动
新运妇女指导委员会在1938年8—9月组织武汉的纺织女工疏散到西北,1939年4月,她们在工合西北区办事处设立了妇女工作部。西北地区成立工业合作社中有50个妇女合作社得到宋美龄基金之资助,干部培训费及合作社研究费均由宋美龄基金中拨给[79]。该妇女工作部还在宝鸡、双石铺、南郑、天水、兰州等地设立妇女工作股,动员妇女参加生产工作。1939年6月,宋美龄在妇慰总会二周年纪念会上发表讲话,倡导妇女同胞采取工业合作的方式谋生计。她告诉妇女干部:我们给予各地迁移而来、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妇女的援助,“最根本最实际的”就是“为她们谋生计”,对此,“可以用工业合作的方法,使他们一面生产,一面有以自养”。[80]为了实行生产自养,新运妇女指导委员会“已分别举办小规模的简易工厂、手工业,和工业合作社”,而这些事业实在应该推广到每一省每一县任何地方,这无须很大的经费,只在经营的合法,有若干工业合作社的开办费,只要几百元国币就可以办起来了。在纪念会上,宋美龄以西北妇女工业合作社已经取得“很显著成效”的实际事例,倡导妇女积极参与。她提示:“在最近几个星期内,我们将在重庆开办一个有一千具手摇纺织机而附有可以容纳一千家人口寄宿的工厂,这些家族只需要经过三个月的训练,就可以拿本身生产的所得养活自身。”[81]宋美龄的号召旨在把妇女参与的“工合”运动落到实处。1940年2月,蒋介石在新生活运动六周年纪念广播讲话中高度称赞了妇女生产工作的成绩:抗战以来,“在妇女指导委员会策动之下,设立纺织实验区、蚕丝实验区,组织新运妇女工艺社,设立抗战家属工厂,对于增进生产,也有很大的贡献,这实在是最可喜的现象”[82]。截至1940年8月,“工合”西北区在宝鸡、双十铺、南郑、兰州等地建立了80多个妇女合作社[83],社员有360余人,家庭生产者有12500余人,生产以纺织毛、麻、棉、缝纫为主。人民的生活水准提高了不少,而且由于“妇女们得到工作,他们的父兄丈夫才能去投效军队”。[84]
3.宋美龄与“工合”的“百万军毯运动”(www.xing528.com)
抗战初期,大量的中国轻伤士兵,曾由于政府所供给的薄棉被不足以御寒而被冻死,而“国民党已经在国外买了毯子,但运不进来,他们在上海买了毯子,可能在越南海防丢失了。他们又买了100万条,在仰光又丢了”。[85]前线抗战部队急需大量的军毯。1939年7月,宋美龄通过端纳紧急召见艾黎,向艾黎说明“从川康地区阿坝来的藏族人说他们要支援抗战,并说松潘附近有许多黄金(羊毛)”。羊毛是制作毛毯的原料,宋美龄立即让艾黎“去那里(松潘)看看有关黄金的报告是否可靠”,希望艾黎“为我们的军毯项目搞羊毛运往灌县”[86]。于是,艾黎到阿坝区各地的地方头领处安排收购羊毛并运回灌县。[87]1939年8月,“工合”总会与“国民党的军需署订立生产军用羊毛毯议定书”[88],该部“拨款120万元定制羊毛毯约40万条”。[89]“这是工合同政府订的最大的一项合同。”[90]其中“工合”总会分配西北“工合”区承制30万条。当时“工合”西北区办事处16个事务所拥有357个合作社,其中至少有164个是纺与织的合作社。[91]西北“工合”区设立了军毯管理处,在西安、宝鸡、榆林、兰州、天水等地设立了军毯管理分处。制造毛毯的经线用棉纱,由国民党军需署拨给;纬线是毛线,国民党政府经济部在西北收购的羊毛大部分交给西北工业合作社。西北的各纺织工业合作社雇用了成千上万的纺织工人,教会他们使用老式的美国纺车,这些纺车在“工合”纺织厂成为生产流水线。合作社还自己制造了750台特制的手摇织机和7500台新纺车。制造纺车所需的铝来自被打下的日本飞机。[92]西北“工合”区所有资源都集中于这项巨大的任务。1939年秋,宋美龄资助成立的西北“工合”区妇女工作部在宝鸡、天水、兰州三地举办纺毛传习班,先后共计七期,参加培训的妇女、难民、伤兵等共计500余人。1940年年内,第一批军毯生产任务完成以后,又继续承制了两批军毯。“工合”总会发起的“百万军毯运动”,使西北“工合”区妇女工作部在各期承制军毯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见表1)。到1942年,“工合”总会共承制完成了近100万条军毯[93],其中西北“工合”区完成80万条。到1945年,战时“工合”共完成了“近300万条羊毛毯”[94]的任务,为工业合作运动创造了辉煌的业绩。
表1 西北“工合”区妇女工作部在各期军毯承制统计一览表
续表1
资料来源:姜漱寰《四年来西北工合之友社会服务工作》,载《工业合作月刊》1943年第4卷第4、5期合刊,第27-2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