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是中国著名古代文化名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黄鹤楼、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
岳阳楼是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筑。在岳阳楼上,悬挂着一副举世闻名的长联,上联为: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腾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下联: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位于师宗县淑基村的窦垿故居
岳阳楼长联一百零二字,上联以问答的方式,借名人典故、传说逸事、诗文名句,把岳阳楼的奇伟写到了绝处。下联从不同角度,层次递进地描绘岳阳楼四周形势景象,道出它雄奇的缘由。最后一句设问,言尽而意味无穷。全联抑扬顿挫,深沉而豪放,别具一格,此联一出,即广为传诵,被誉为天下古今三大名联之一。
岳阳楼长联的作者,就是被称为天下奇才的窦垿,云南曲靖师宗淑基人氏。
窦垿,字子玷,又字子州,号兰泉,清嘉庆九年(1804)出生于原罗平州西区淑基村(现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淑基村)。(www.xing528.com)
淑基窦氏,为清代滇东望族,家族中享有“祖孙解元”之殊荣。窦垿的祖父窦晟,为乾隆癸酉科(1753)云南选拔,戊子科(1768)解元,曾任山西洪洞县知县,“清廉自矢”。窦垿的父亲窦欲峻为乾隆己酉(1789)科云南选拔,历任湖北兴山县、襄阳县、黄冈县、罗田县和安徽黄梅县知县,时有“青天”之称。窦垿出身书香门第,受祖父辈影响,少怀壮志,发奋读书,主攻经济治世之学,成为国家栋梁之材。
道光五年(1825),二十二岁的窦垿中解元;道光九年(1829),26岁时又考中己丑科进士。在儒家思想熏陶下成长起来的窦垿,开始了29年的吏部生涯。历任吏部主事、考功司行走、文选主事、员外郎郎中、学验封司、记名道府、江西道御史。当时正值鸦片战争爆发,太平天国运动席卷大半个中国。国难当头,内忧外患之际,窦垿奉旨办理云南团练,时任四川总督的吴振调任云贵总督,吴为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答应起义军驻兵省城正街市舍。窦垿对这一让步坚决反对,二人发生意见分歧。吴振大怒,上疏奏劾窦垿:“专虐种民,贼杀不辜,座起斗哄,奉职无状。”朝廷听信吴振的奉劾,下诏罢免了窦垿。窦垿在家中闲赋7年,后以知府之职分发贵州补用,同治四年(1865)七月十八日到贵州上任一月病逝,享年62岁。(窦垿去逝的时间不准,因两江总督曾国荃重修岳阳楼,请窦垿撰写长联的时间是清同治六年(1867),这也成为后人怀疑岳阳楼非窦垿所作的原因。窦垿准确的生卒年月,还有待方家进一步考证。)
窦垿一生著作甚多,有《示儿录》《续小学》《铢寸录》《多识录》《四余录》《游艺录》等,统称《晚闻斋稿》,尤以岳阳楼长联最为著名。
窦垿与当时的社会名流多有交往,《曾国藩家书》中记载的“渠故里言有窦兰泉者,云南人,见道极精当平实”,即为窦垿。
岳阳楼原为三国东吴鲁肃训练水军的阅兵台。唐开元四年(716),中书令张说谪守岳州在此建楼。宋庆历四年(104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30],并请范仲淹写了《岳阳楼记》一文,从此岳阳楼声誉倍增。清同治六年(1867),两江总督曾国荃重修岳阳楼,请著名文人窦垿撰写了这幅一百零二字的长联。
窦垿在联中表现出他为人坦荡真诚,为官刚正不阿的胸怀。窦垿虽一生颠沛流离,如杜甫一样“乾坤日夜浮”[31],但心仍如范仲淹一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希望能像滕子京那样兴百废于危局,利国利民于当朝。短短的百余字里,借景抒怀,尽显其忧国忧民的旷世情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