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曲靖史话:探索汉代郡县制

曲靖史话:探索汉代郡县制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益州郡是中原王朝对云南实施全面统治的开端。郡县制的设置,改变了诸部林立、不相统属的局面,有利于中央王朝管辖治理和诸部族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今天曲靖市的辖境为此次起义的主要区域。起义军杀了益州郡各地的东汉官吏,控制益州郡大部地区。东汉时期区曲靖境内郡县基本沿袭西汉设置,部分县归属有所调整,除存鄢(今宣威)并入犍为属国的汉阳县(今威宁),堂琅县并入朱提郡(今昭通)外,其余各县的隶属未变。

曲靖史话:探索汉代郡县制

汉朝建立后,在博望侯张骞的影响下,多次派使者经滇国出使身毒国,“至滇,滇王尝羌乃留,为求道西十余辈。岁余,皆闭昆明,莫能通身毒国”。[12]武帝只不过想借道西行,派出十多批使者,一年多的时间,竟然被都滇王尝羌借故留下,一直未能去到身毒国。于是,汉武帝直接派使者招降滇国。大汉使者到来,“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13]留下夜郎自大的千古美谈。

为此,汉武帝派王然于以打败南越诛灭南夷之兵,威逼滇王入朝请降。“滇王者,其众数万人,其旁东北有劳浸、靡莫,皆同姓相扶,未肯听。劳浸、靡莫数侵犯使者吏卒。”[14]滇王尝羌以其有数万之众,而且还有劳浸、靡莫同姓兄弟相帮,不仅不听,还数次杀了使者,惹得汉武帝大怒。

西汉元封二年(前109),汉武帝以名将郭昌为统帅,“发巴、蜀兵击灭劳浸、靡莫,以兵临滇。滇王始首善,以故弗诛。滇王离难西南夷,举国降,请置吏入朝。于是以为益州郡,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15]巴、蜀之兵大举进攻劳浸、靡莫,攻城略地,一直兵临滇国都城——滇池(今晋宁)城下,滇王被迫举国投降,接受西汉的统治。汉武帝赐予滇王尝羌“滇王王印”,治益州郡,治所在滇池县(今晋宁)。

滇王尝羌乃楚苗裔,颇受汉武帝眷顾。闭大汉西通身毒国之路、杀来使,兵临城下才降,汉武帝非但没有降罪于他,反倒赐其王印。难怪太史公一再感叹“滇小邑,最宠焉”,“汉诛西南夷,国多灭矣,唯滇复为宠王”。

范晔在其《后汉书》中也记载了汉武帝对滇王尝羌的礼遇:“滇王者,庄蹻之后也。元封二年,武帝平之,以其地为益州郡,割牂柯、越巂各数县配之。后数年,复并昆明地,皆以属之此郡。有池,周回二百余里,水源深广,而末更浅狭,有似倒流,故谓之滇池。”[16]可谓厚爱有加。

益州郡是中原王朝对云南实施全面统治的开端。汉王朝在云南设立24县,在劳浸、靡莫之属的今曲靖地区设置了味县(今麒麟)、牧靡(今寻甸)、铜濑(今马龙)、同劳(今陆良),未形成统一的区划,隶属于益州郡。在今天曲靖市管辖的会泽县设堂琅县,在今宣威市设存鄢县,隶属于犍为郡。两县设置于西汉建兴六年(前135),是曲靖最早设置的县级建制。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在今富源设平夷县、在今罗平设漏卧县、在今师宗设漏江县(今泸西、师宗部分),三县均隶属于牂牁郡。郡县制的设置,改变了诸部林立、不相统属的局面,有利于中央王朝管辖治理和诸部族经济政治文化发展。

汉王朝推行“移民实边”政策,迁徙中原汉族士卒、豪强及罪人来到益州。汉民族不断进入,他们垦殖、屯田,“变服从俗”,与原住民相融共生,实现了中央政权最早对西部的开发,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便利。

汉王朝在西南夷实行边郡制度,推行边郡政策,“以其故俗治,毋赋税”,“由土长解纳土贡”。尊重当地习俗,扶持当地部落酋长管理属地,免除百姓税赋。边郡政策的实施,促进了益州郡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www.xing528.com)

为更好地经营西南地区,汉武帝派唐蒙拓宽五尺道,“山道广丈余”,称之为“朱提道”,成为当时云南与内地的主要通道,极大地方便了商贸和人员的往来,进一步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据《曲靖地区志》记载:西汉时期,今天曲靖的区境内已有铜矿开采冶炼业。堂琅(今会泽)矿民采矿炼银,就把含银的铅锌矿一同开采出来。[17]

《后汉书》中记载了当时益州的社会生活情形:“河土平敞,多出鹦鹉孔雀,有盐池田渔之饶,金银畜产之富。人俗豪忲。居官者皆富及累世。”[18]那时的益州,有盐可挖,池塘广布,牛马被野;人们耕田捕鱼,采金炼银,生活富裕,民风彪悍。

公元9年,王莽篡权,激起了全国民众的愤怒。滇东一带僰人,在若豆、栋蚕、孟迁率领下,举起反抗王莽政权的义旗,杀死益州太守程隆。起义军壮大到20万人,王莽先后派冯茂、廉丹率军数十万镇压起义军,十年未克。今天曲靖市的辖境为此次起义的主要区域。王莽政权的残酷镇压,没有平息反抗的怒火,反倒激起更大范围的反抗。

“建武十八年,夷渠帅栋蚕与姑复、楪榆、梇栋、连然、滇池、建伶、昆明诸种反叛,杀长吏。”“十九年,遣武威将军刘尚等发广汉、犍为、蜀郡人及朱提夷,合万三千人击之。”[19]建武十八年(42),栋蚕再次率领滇东地区僰人起义,滇中一带的各民族部落也加入到起义的队伍,共同反对东汉王朝统治。东汉面对声势浩大的起义军队伍,王朝遣武威将军刘尚的官军只好退守朱提。起义军杀了益州郡各地的东汉官吏,控制益州郡大部地区。“(建武)二十年(44),进兵与栋蚕等连战数月,皆破之。明年正月,追至不韦,斩栋蚕帅,凡首虏七千余人,得生口五千七百人,马三千匹,牛羊三万余头,诸夷悉平。”[20]此次起义,是由滇东夷渠帅栋蚕、若豆发动和领导的,范围从滇东扩大到滇西,涉及大半个益州郡,是云南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反抗中央政权的民族起义。起义军“杀长吏”,驱逐汉族统治者,矛头直指新莽政权,历时数十年,牵制了王莽政权大批军事力量和重要朝臣,支援和推动了内地绿林、赤眉、铜马等起义军,沉重打击了东汉王朝的封建统治和地方豪强势力。

“东汉建初元年(76),堂琅县制造铜质‘堂琅铣’问世”,[21]流入中原各地。肃宗元和(85—88)中,益州郡“始兴起学校,渐迁其俗”。[22]开启了益州郡文化教育的先河。

东汉时期区曲靖境内郡县基本沿袭西汉设置,部分县归属有所调整,除存鄢(今宣威)并入犍为属国的汉阳县(今威宁),堂琅县(今会泽、巧家、东川)并入朱提郡(今昭通)外,其余各县的隶属未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