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京城市存量用地更新及空间治理的实践研究

北京城市存量用地更新及空间治理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正处于转型发展时期,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路径具有时代性和探索价值,因此本研究尝试从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背景着手,探索此过程中空间生产理论的现实应用。

北京城市存量用地更新及空间治理的实践研究

当前学术界对城市空间治理的研究日臻完善,并在现状、规律、理论以及治理策略等方面取得了丰富成果。目前,中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转变发展方式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中国特色的发展实践为空间生产理论的深入研究带来契机,目前国内现有研究仍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城市空间生产与空间治理的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发展。转型期中国城市空间出现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以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因此,在城市管理的实践中对城市空间治理的需求尤为紧迫。目前,我国城市空间治理在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本土实践,已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实路径。我国正处于转型发展时期,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路径具有时代性和探索价值,因此本研究尝试从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背景着手,探索此过程中空间生产理论的现实应用。

第二,物质空间与社会空间治理的结合研究有待进一步丰富。从空间规划出发的治理研究通常更倾向于对物质空间做出解析,在空间中社会关系逻辑的研究仍可深入挖掘。从公共管理学科视角出发的治理研究往往是在空间范围内谈治理主体间的博弈,但诸多主体竞相争夺的利益往往正是空间本身和由空间直接或间接产生的相关利益,因此,侧重于空间价值的治理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实践研究价值。

第三,微观层面对混合型空间的研究有待丰富。目前国内对于宏观和中观层面的空间治理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微观上的空间治理研究对象更倾向于单一功能为主的空间,较少涉及“混合型空间”的研究,微观层面混合型空间依旧是普遍存在的空间类型,因此这一方向的实践研究仍有待补充和丰富。

为此,本研究从空间生产理论视角出发,基于空间谈治理,将空间性与社会性结合,关注以北京潘家园市场、动物园批发市场两个疏解市场为案例的空间治理实证研究,为我国混合型空间治理提供更多的实证支撑。

【注释】

[1]卢克雅诺夫.城市工业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0.

[2]胡映洁.开发区工业用地更新的利益还原机制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6.

[3]KIRKWOOD N.Manufactured Sites:Rethinking the Post-Industrial Landscape[M].New York:Spon press,2001.

[4]Thomas H R.Redeveloping brownfields:Landscape Architects,Site Planners,Developers[M].New York:McGraw-Hill,2000.

[5]WEBMAN J A.Reviving the industrial city:The politics of urban renewal in Lyon and Birmingham[M].New Jersey:Rutgers Univ Pr,1982.

[6]卢克雅诺夫.城市工业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0.

[7]YALE P.From tourist attractions to heritage tourism[M].Huntington:ELM publications,1991.

[8]郜昂,邹兵,刘成明.由“单一”转向“复合”的深圳旧工业区更新模式探索[J].规划师,2017,33(5):114-119.

[9]霍长平.后工业化时代城市老旧工业区更新改造策略分析——以南京为例[J].江西建材,2015(24):72-73.

[10]梁晓慧,蓝丽丽,罗鑫葳,等.旧工业区更新改造及可持续发展研究[J].广西城镇建设,2014(3):117-120.

[11]张京成,刘利永,刘光宇.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创意经济时代”的视角[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12]李冕,常江.旧工业区适应性更新改造研究——以夏桥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1,26(6):80-83.

[13]董良,李超,李兵营.城市旧工业区改造与更新初探[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9,30(6):61-65.

[14]刘伯英,冯钟平.城市工业用地更新与工业遗产保护[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15]王建国.后工业时代产业建筑遗产保护更新[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16]赖寿华,吴军.速度与效益:新型城市化背景下广州“三旧”改造政策探讨[J].规划师,2013,29(5):36-41.

[17]何智锋,华晨,黄杉,等.杭州工业用地自主更新模式及规划管理对策[J].规划师,2015,31(9):33-38.

[18]姜四清,张庆杰,赵文广.德国鲁尔老工业区转型发展的经验与借鉴[J].中国经贸导刊,2015(10):41-44.

[19]曹秋霞.衢州白沙老工业区更新改造模式及策略研究[J].绿色科技,2015(1):243-245.

[20]冯立,唐子来.产权制度视角下的划拨工业用地更新:以上海市虹口区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3(5):23-29.

[21]徐颖,崔昆仑,朱光慧.城市老工业区更新的策略研究[J].建筑设计管理,2011,28(6):69-72.

[22]唐燕,唐婧娴,杨东.老旧工业用地更新——制度困境与变革创新[J].城市环境设计,2016(4):390-395.

[23]王庆日,张志宏,许实.城区老工业区改造的土地政策研究[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4,27(9):40-43.

[24]丁永波.低碳经济模式下区域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方向探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1,30(9):148-154.

[25]范辉,刘卫东,张恒义.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失地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6,35(4):137-142.

[26]王利敏,李淑杰.土地整治公众参与主体权益偏差分析——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43(6):724-729.(www.xing528.com)

[27]孙冰,ALLMENDINGER P,HAUGHTON G.英国空间治理的演进和轨迹:规划的“新自由主义”阶段[J].城乡规划,2017(1):117-118.

[28]汪原.亨利·列斐伏尔研究[J].建筑师,2005(5):42-50.

[29]CASTELLS M.City,Class and Power[M].New York:St.Martin's Press,1982:92-155.

[30]WRIGHT G,RABINOW P.Spatialization of Power:A Discussion of the Work of Michel Foucault[J].Skyline,1982(3):14-15.

[31]尼格尔·泰勒.1945年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流变[M].李白玉,陈贞,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65-93.

[32]张京祥,陈浩.空间治理:中国城乡规划转型的政治经济学[J].城市规划,2014,38(11):12.

[33]陈易.转型期中国城市更新的空间治理研究:机制与模式[D].南京:南京大学,2016:5.

[34]WONG L,POON B.From Serving Neighbors to Recontrolling Urban Society[J].China Information,2005,19(3):413-442.

[35]FOSTER-FISHMAN P G,BERKOWITZ S L,LOUNSBURY D W,et al.Building collaborative capacity in community coalitions:a review and integrative framework[J].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2001,29(2):241-61.

[36]赵岩,孙涛.国外社区治理研究知识图谱评述:基于近十年Web of Science[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6,17(4):92-102.

[37]WU F.China's Changing Urban Governance in the Transition Towards a More Market—Oriented Economy[J].Urban Studies,2002,39(7):1071-1093.

[38]孙小逸,黄荣贵.再造可治理的邻里空间——基于空间生产视角的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2014,11(3):122.

[39]陈浩.转型期中国城市住区再开发中的非均衡博弈与治理[D].南京:南京大学,2011:31-53.

[40]宋道雷.城市治理的生产、消费和生活空间:产区、商区和社区的联动治理[J].上海城市规划,2017(2):34-38.

[41]陈浩.转型期中国城市住区再开发中的非均衡博弈与治理[D].南京:南京大学,2011:5.

[42]BATHELT H,BOGGS J S.Toward a Reconceptualization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Paths:Is Leipzig's Media Cluster a Continuation of or a Rupture with the Past?[J].Economic Geography,2003,79(3):265-293.

[43]LERICHE F,DAVIET S.Cultural Economy:An Opportunity to Boost Employment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J].Regional Studies,2010,44(7):807-811.

[44]李诚固.东北老工业基地衰退机制与结构转换研究[J].地理科学,1996(2):106-114.

[45]郜昂,邹兵,刘成明.由“单一”转向“复合”的深圳旧工业区更新模式探索[J].规划师,2017,33(5):114-119.

[46]康漩.基于产业集群的老工业基地振兴研究——以沈阳铁西工业区为例[J].规划师,2006(9):84-89.

[47]夏海鸥,邢华,台州东环大道东侧工业用地“退二进三”策略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1(11):44-47.

[48]陈浩.转型期中国城市住区再开发中的非均衡博弈与治理[D].南京:南京大学,2011:5.

[49]陈竹,叶珉.西方城市公共空间理论——探索全面的公共空间理念[J].城市规划,2009,33(6):59-65.

[50]余健华,周翔.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与特征[J].重庆建筑,2006(2):6-11.

[51]臧慧,陈岩.城市广场空间活力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1(9):150.

[52]甘来,杨慧华.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趋势[J].江西科学,2009,27(1):95-101.

[53]王超.城市公共空间的公共性缺失及其治理[D].山东大学,2014:3-17.

[54]缪朴.谁的城市?图说新城市空间三病[J].时代建筑,2007(1):4-13.

[55]姜克芳,张京祥,罗震东,等.差异分权与多元碎化:大都市边缘地区城镇化空间模式研究——基于武汉市蔡甸区的实证[J].人文地理,2016,31(4):87-94.

[56]陈易.转型期中国城市更新的空间治理研究:机制与模式[D].南京:南京大学,2016:58-16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