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项目后评价的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1930—1960年),为项目后评价的初级阶段,该阶段评价的重点是项目的经济评价,费用效益分析法应用在美国的水利和大型公共工程领域。
第二阶段(1960—1970年),项目后评价的发展阶段,其特点是项目后评价的应用范围由大型的基础设施和公共项目向工业、农业和其他领域发展,由欧美发达国家向国际金融组织和发展中国家推广,同时费用效益分析在方法上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和完善。
第三阶段(1970 年至今),项目后评价的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一阶段项目后评价的内容不再局限于经济评价,而是侧重于综合考虑社会影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我国项目后评价工作起步较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对重点建设项目进行项目后评价工作试点。1998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进行第一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项目后评价,这标志着我国项目后评价工作的正式开始。随着国家公益项目和大型建设项目投资势头的增加,项目后评价工作已经得到了政府和各部门的重视。20多年来,项目后评价工作在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中不断进步和完善,在一些发展成熟的领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后评价体系,同时项目后评价的理论研究也在实践中发展、进步和完善。嬿
朱志平、朱 、何孝贵(2006)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项目后评价体系研究》中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后评价体系,如图1.2-2。
图1.2-2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后评价体系
1.过程后评价
过程后评价是对项目立项决策、建设实施及运营管理全过程系统总结与回顾,其任务是全面分析和评价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生命周期各阶段、各环节的工作实绩,对比实际情况与评价前的变化,找出其产生的原因,鉴别实际结果偏离预期估计的合理程度,总结各项工作的经验教训,为改善项目运营管理状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与措施。过程后评价的主要内容见表1.2-1。
表1.2-1 过程后评价主要内容
过程后评价应贯穿项目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督促项目实施、收集项目有关信息,及时解决项目实施中的各种问题,为建设和运营管理单位提供帮助。
2.效益和影响后评价
效益和影响后评价是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投入运营一段时间后,在客流稳定的情况下,运用社会学、经济学和环境学的理论和方法,定性、定量地分析该项目对城市的社会、文化、经济以及自然环境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重点评价该项目对整个城市社会发展的贡献。
1)社会影响后评价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是公益性很强的城市基础设施,其社会影响主要体现在城市内部,包括文化、交通、安全、生活等各个方面。社会影响后评价是社会学理论和方法在项目后评价中的实际应用,重在人文分析,贯彻社会发展以人为本的观点。社会影响后评价的主要内容见表1.2-2。(www.xing528.com)
表1.2-2 社会影响后评价主要内容
社会影响后评价所研究的问题具有多目标、难以量化的特点,评价内容涉及城市各个层次、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发展目标,难以定量衡量,因此一般采用综合的、定性的评价方法。
2)经济效益后评价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经济效益不仅体现在其自身具有盈利性,更重要的是外部效益非常显著,具有种类繁多、难以辨析的特点。经济效益后评价包括财务后评价和国民经济后评价两部分内容。经济效益后评价以国民经济评价为主,采用定量的评价方法,外部效益是评价的重点和难点。
3)环境影响后评价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环境影响主要发生在建设施工阶段和运营管理阶段,环境影响后评价的主要内容见表1.2-3。
表1.2-3 环境影响后评价主要内容
3.可持续性后评价
可持续性后评价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的,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项目后评价中的具体应用,是项目后评价体系中一个全新的内容。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可持续性,是指在项目的生命周期内,保持稳定的可持续能力,持续地发挥其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协调三种效益相互适应,使之达到动态平衡。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具有公益性和盈利性双重特性,与其他公交方式相比,不仅能够实现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具有较高的可持续性水平,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和城市整体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可持续性后评价的主要内容见表1.2-4。
表1.2-4 可持续性后评价主要内容
4.综合后评价
综合后评价是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进行整体评价,对后评价的各项结果进行总结,得出一个综合的结论。综合后评价的方法很多,通常采用成功度评价的方法。成功度评价是依靠评价专家或专家组的经验,针对各项评价结果,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成功程度做出定性的结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