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该项目在国内首次应用地质雷达与高密度电法开展场地地下水和土壤有机污染勘查示范并获得成功。应用地质雷达对不同地质背景条件下加油站渗漏和污染状况进行探测(图2-11),总结了地下存储罐渗漏污染地质雷达反射特征,指出可通过污染晕或污染羽识别帮助确定污染物泄漏通道和污染范围,并得到钻孔验证,可为加油站行业提供污染预测预警信息。
图2-11 南京市龙蟠路加油站泄漏后地质雷达勘查线影像污染晕特征
(2)该项目创新性应用光纤技术监测地面沉降和地裂缝取得重要进展,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地面沉降与地裂缝监测技术。在苏锡常等地建立了3个地裂缝和4个地面沉降光纤监测示范点(图2-12),通过研制不同传感器、采用不同埋设方法等,监测到近期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精细位移值;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经济、安全、抗电磁干扰、防水防潮、抗腐蚀和耐久性长等优点,能实现准确空间定位,对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监测具重要突破意义(图2-13)。目前该方法已被推广应用到江苏沿海地面沉降区和西安地裂缝发育区开展监测。
图2-12 光纤监测点
图2-13 杨墅里地裂缝定点式光纤监测应变变化图
(3)该项目建立了Landsat卫星悬浮泥沙遥感定量反演模型。基本查明长江入海口水域悬浮泥沙分布规律及动态变化特征(图2-14),发现随着长江流域自然环境的变迁、人类经济活动的加剧,长江口表层悬浮泥沙浓度呈现明显减少的趋势;在空间分布上,长江口南支悬沙变化幅度较北支小,北支水道悬浮泥沙浓度沿海域方向逐渐降低,以此为基础评价了河口及海岸稳定性。
图2-14 苏州盛泽地面沉降应变分布曲线图
(4)该项目根据黏土层压缩变形、微观结构与地面沉降关系,提出了用孔隙比率指标评价土层压缩潜力的新方法,在苏州盛泽取得了新的地面沉降信息(图2-15~图2-17)。(www.xing528.com)
图2-15 盛泽地区钻孔土样SEM照片及PCAS处理后图像
(5)该项目提出一套区域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体系。基于农业功能、工业功能、城市建设功能和地下空间开发功能4个方面提出了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并以上海市为例进行了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对不同功能条件下地质环境承载力进行等级分区,编制了相关评价图件,从环境地学角度分析和界定了地质环境对各类功能的相对承载能力大小。
(6)该项目提出一套区域地质环境功能区划评价方法体系,进行了地质环境功能区划,编制了地质环境功能区划图。将长三角经济区地质环境功能区划分为两种类型:资源供给型功能区,进一步分为矿产资源供给型、水资源供给型、地热资源供给型、地质景观资源供给型功能区,在土地利用类型上表现为矿山、采石场、温泉度假区、地质景观风景区等;地质环境再利用型功能区,进一步分为空间承载型、生态降解型和农业再生产型功能区。
图2-16 长江入海口悬浮泥沙浓度反演成果图
图2-17 土样表观孔隙率及概率熵沿深度的变化
(7)针对深覆盖区软土发育特点,提出了城市重点规划区多层、高层、超高层地面建筑以及地下1~3层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方法。编制了重点规划区不同高度(<24m、24~100m、>100m)建筑和地下不同深度(-5m、-10~-5m、-15~-10m)空间地质环境适宜性分区图,提出了相关建议。
(8)提出了地面沉降风险评价模型。在地面沉降危险性和易损性评价的基础上,对上海市、苏锡常和杭嘉湖地区进行了地面沉降风险评价和管理区划。地面沉降风险评价划分出高、中、低3个等级风险区;地面沉降风险管理划分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各管理区分别制定了不同的地面沉降控制目标和主要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