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基础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开展长江三角洲地区晚第四纪地质、沉积层序及古地理演化、晚第四纪地质环境演化及现代过程等研究。通过典型钻孔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晚第四纪以来地质环境演化过程进行多重地层对比研究,尤其在工作程度较低的长江三角洲北翼地区通过对典型钻孔进行高分辨率的样品分析,以沉积学为基础,运用年代学、孢粉、微体古生物等方法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在基础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开展长江三角洲地区晚第四纪地质、沉积层序及古地理演化、晚第四纪地质环境演化及现代过程等研究。
通过典型钻孔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晚第四纪(MIS5)以来地质环境演化过程进行多重地层对比研究(图1-6),尤其在工作程度较低的长江三角洲北翼地区通过对典型钻孔进行高分辨率的样品分析,以沉积学为基础,运用年代学、孢粉、微体古生物等方法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图1-6 全新世以来江苏省海岸线变迁图(www.xing528.com)
(1)根据年代学和有孔虫组合,在长江三角洲北翼地区划分出晚第四纪以来3次有时间标定的海侵事件,分别对应长江三角洲的“镇江海侵”“滆湖海侵”和“太湖海侵”,并初步划定了3次海侵影响范围。
(2)根据沉积学和孢粉组合,将长江三角洲北翼地区晚第四纪以来地层划分为反映不同气候条件的7个孢粉组合,并初步分析沉积相和沉积环境分别为:(P8)莎草-禾本科组合,0~7.8m,气候暖湿,自下而上为盐沼-潮上带;(P7)松-藜科-蒿属组合,7.8~11.0m,气候冷干,河漫滩;(P6)松-栎-禾本科-藜科-菊科组合,11.0~30.0m,温和略干,自下而上为河漫滩-潮间带;(P5)环纹藻-蒿组合,30.0~37.2m,气候冷干,河漫滩;(P4)松-菊组合,37.2~43.55m,气候温凉偏冷干,潮间带-潮下带;(P3)栎-松-禾本科组合,43.55~50.0m,气候温暖湿润,潮间带-潮下带;(P2)松-栎-菊科-环纹藻组合,50.0~65.0m,温凉偏干,河流边滩-河漫滩相沉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