氘(D)、 氚(3H)、 氧(18O) 等同位素的测试结果分析如下:
1) 氘(D)、 氧(18O) 同位素
稳定同位素氘(D) 与氧(18O) 在地下水的循环历程中, 由于同位素的分馏作用, 轻重同位素发生分异, 利用地下水重同位素含量的比值与标准平均海水(SMOW) 的比值相比较, 分别求出D 与18O 的千分偏差值δD 和δ18O, 根据其分布情况, 研究GRY1 号井地下水的起源与演化, 并根据检验结果绘制GRY1 号井地热水δD 与δ18O 关系图。
根据克雷格雨水线(GMWL of Craig) δD =8δ18 O +10, 绘制δD -δ18 O 相关图, 如图4 -13 所示。
图4-13 河北省平原区热水δD-δ18O 相关图(www.xing528.com)
在δD-δ18O 相关图上, 河北省平原区基岩热水、 古近系基岩互层热水点的点群均落在降水线下方, 分布较集中, 说明其水源都来自古降水, 已经历了相当长距离的运移, 混合均匀, 基岩热水的δD 变化范围在-77‰ ~-70‰, δ18O 的变化范围在-10.3‰~-6.2‰。
GRY1 号井δD、 δ18O 检测结果为δDv -SMOW(‰) = -70‰; δ18Ov -SMOW(‰) = -7.2‰, 投点远离降水线而产生水平氧漂移, 测试结果符合河北省平原区基岩热水δD-δ18O 分布关系, 这种氧漂移现象是因为岩石中的18O 大大超过降水中的18O, 说明地下水在循环过程中与岩石中的18O 发生同位素交换。
2) 氚(3H)
氚的量度单位采用T.U 表示, 一个T.U 相当于1 018 个氢原子中含有一个氚原子。 相关资料表明, 大气层中的氚保持在50 ~200 T.U 的水平, 随着地球上的水循环, 大气中的水分子一部分流入湖泊、 海洋, 一部分深入地下含水层。 因此, 氚的浓度可以说明地下水的补给来源。
本项目中氚的含量小于1.0 T.U, 这表明所采水样并未参与近代的地球水循环, 含水层中的地下水经过长时间的衰变, 导致氚含量极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