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区内石油钻孔揭露的地层情况, 河北省、 北京市和天津市的区域地质志资料及以往物探成果, 研究区主钻孔揭露的地层由老至新分布有长城系的高于庄组(Chg)、 蓟县系杨庄组(Jxy)、 蓟县系雾迷山组(Jxw)、 新近系明化镇组(N2m)、 第四系(Q)。 各地层按顺序分述如下:
1.长城系的高于庄组(Chg)
高于庄组原称“高于庄灰岩”, 属中元古代长城系顶部, 浅海相碳酸盐沉积, 主要为灰色、 黑色白云岩, 含燧石团块或条带, 底部燧石条带尤多, 且呈网状。 在此处地层中的沉积顺序依次为: 浅灰白—浅灰色泥晶白云岩、 白色白云岩、 浅灰白色或浅紫色细晶白云岩; 为华北地区重要黄铁矿和锰矿产出层位, 其内孕育有蓟县式锰硼矿和高板河式锌黄铁矿。 可见滑塌构造, 以及大型波痕和风暴岩, 为典型的海相沉积岩, 闭塞、 滞留和缺氧的碳酸盐岩潮下坪环境, 高于庄组发育阶段后期砂岩的出现, 意味着海平面的上升到达极限, 转而缓慢后退。
2.蓟县系杨庄组(Jxy)
以碳酸盐岩为主, 分三段。 一段: 紫红色厚层含砂白云质灰岩与灰白色含燧石白云质灰岩互层(厚209 m); 二段: 紫红色含泥白云质灰岩夹灰白色含陆源碎屑白云质灰岩(厚434 m); 三段: 深灰色沥青质细晶白云岩与紫红色微晶白云岩互层(厚130 m)。 总厚度为773 m, 其底界以第一层白色含粉砂泥状白云岩的底面为标志, 与下伏高于庄组呈假整合接触。 含叠层石Microstylus zhaizhuangensis, Yangzhuangia columnaris 等及微古植物Asperatopsophosphaera umishanensis,Pseudozonosphaera verrucosa 等, 该组分布于燕辽地区。 燕山北段: 兴隆—平泉(413 ~192 m), 分布面积小, 厚度变薄; 西段: 八达岭—涿鹿(78 ~42 m), 厚度急剧变薄或缺失, 以砂泥质白云岩为主; 东段: 由丰润—迁安—滦县, 厚度渐变薄(707 ~181 m), 碎屑含量增多, 与下伏高于庄组有明显的沉积间断。
3.蓟县系雾迷山组(Jxw)(www.xing528.com)
雾迷山组曾称雾迷山灰岩, 位于蓟县系中下部, 分布于冀北一带, 为一套富镁的巨厚碳酸盐建造, 韵律明显, 以含有各种燧石结核和条带状白云质灰岩为主, 夹纯灰岩、 白云岩、 绿色砂页岩等。 含叠层石Pseudogymnosolen mopanyuensis, Scyphus parvus, Conophyton lituum; 微 古 植 物 化 石 有Asperatopsophosphaera umishanensis, A.umishanensis var.minor 等, 厚3 340 m, 与下伏杨庄组为连续沉积, 底部在河北西北部有铁矿层。
4.新近系明化镇组(N2m)
明化镇组是第三纪上新世地层, 是中国河北平原新近系顶部的一个组, 以杂色砂岩、 泥岩为主, 两者常以互层出现, 一般厚556 ~1 100 m, 最大厚度为1 653 m, 与下伏馆陶组呈整合接触, 含介形类: Ilyocypris -candonidia 组合; 腹足类: Melaniacf.saigoi, Gyraulus, Succinea, Bithynia 等; 轮 藻: Hornicharaminama, Tectocharameriani 等; 孢粉: 上部为Cu -pressaceae -Taxaceae 组合, 下部为Ulmipol - lenites, celtisoollenites, Fagaceae, auer - coidites, Betulcpoliemites 等。本组可与山区的“壶流河组” 相对比, 土黄与棕红色泥岩、 砂质泥岩、 灰白色砂岩; 上段粒度较粗, 颜色浅, 含铁锰质与灰质结核, 下段粒度较细, 颜色深,下与馆陶组整合接触, 上与平原组不整合接触。
5.第四系(Q)
第四纪是新生代的第二个纪, 第四纪形成的地层叫第四系, 第四系沉积物分布极广, 除岩石裸露的陡峻山坡外, 全球几乎到处被第四纪沉积物覆盖。 第四系沉积物形成较晚, 大多未胶结, 保存比较完整。 第四系沉积主要有冰川沉积、 河流沉积、 湖相沉积、 风成沉积、 洞穴沉积和海相沉积等; 其次为冰水沉积、 残积、 坡积、 洪积、 生物沉积和火山沉积等。 此次钻探揭露的岩性主要有含砾粗砂、 粗砂、 中砂、 细砂和砾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