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商水县革命老区发展史: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助力成果

商水县革命老区发展史: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助力成果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为增加农民收入,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商水积极发展劳务经济,至2008年,全县劳务输出规模达30余万人,年收入20亿元左右,占农民收入的近40%。劳务输出成为商水一项支柱产业。商水企业体制改革从1985年开始,改革的重点是政企分开,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树立企业自主经营理念。商水政治体制改革从健全民主政治制度、加强法制建设、推进机构改革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入手,使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政治体制和机制逐步完善。

商水县革命老区发展史: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助力成果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后期,农民逐步由种粮扩大到果树、烟叶、蔬菜、养殖等多种经营,由专营农业扩大到从事乡镇企业、商贸、饮食等行业。1988年,针对承包田划分过小、过散,不便于耕作和人口变化等问题,按照小调大不动的原则,对农村土地进行了调整。1998年,全县统一延长土地承包期30年。两次土地改革使农业责任制不断稳定和完善,土地经营机制更加灵活,农业产业化步伐进一步加快。2000年后,农村实施税费改革,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得到认真落实,2005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农村经济更加活跃。同时为增加农民收入,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商水积极发展劳务经济,至2008年,全县劳务输出规模达30余万人,年收入20亿元左右,占农民收入的近40%。劳务输出成为商水一项支柱产业。

商水企业体制改革从1985年开始,改革的重点是政企分开,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树立企业自主经营理念。1987年,全县工业企业全面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和厂长经理负责制,一定程度上扭转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党政不分、政企不分现象,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经营自主权。1997年,全县企业改制掀起高潮,通过租赁经营产权转让、出售拍卖、破产兼并等形式,将企业推向市场,进入市场化运作。至2003年,企业改制基本完成。

商水政治体制改革从健全民主政治制度、加强法制建设、推进机构改革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入手,使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政治体制和机制逐步完善。1992年,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全县进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行聘任制,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激发干部职工爱岗敬业、奋发向上的热情。1993年后,建立干部年度考核、民主评议、责任目标考核奖惩机制。1994年县乡行政机关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1998年完成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入轨运行,干部队伍的建设、管理更加规范化。

随着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新型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下岗职工再就业、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各项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大局保持稳定。(www.xing528.com)

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1986年后,县委、县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对外开放策略。首先在北京、温州乌鲁木齐等地设立办事处,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科研机构和外地工商界的联系;其次通过制定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外地客商到县内创办、联办企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1993年,县政府成立对外开放委员会,先后引资创办了周口傲东有限公司、周口傲翔彩印有限公司、周口环豫地基工程有限公司、周口康妮服务有限公司、商水大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2000年后,商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农产品资源优势,全面实行政府推动、中介服务、企业为主的市场化、专业化招商运作模式,爱普饲料、佳利达纺织、湘湖纺织、阿尔本制衣、鲁王面粉、富乐面粉等大批企业的先后建成与运营,带动了商水经济的快速发展。

河南普爱饲料有限公司厂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