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商水县革命老区发展史

商水县革命老区发展史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中国成立30年来,商水依靠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各项事业均取得显著成就。新中国成立后,全县交通事业发展迅速,陆路交通新建干、二线公路12条,全长257公里,建桥梁35座,新老公路全铺上了油渣或粒料。交通事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商水群众的“出行难”问题,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商水县一方面保护私营商业,一方面发展国营和集体商业,保障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

商水县革命老区发展史

新中国成立30年来,商水依靠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各项事业均取得显著成就。经过土地改革,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并逐步建立起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解放了生产力。通过兴修水利,调整作物布局,发展农业机械,种植优良品种,引进、示范、推广一系列新的农业增产技术措施,使全县农业有了较快发展。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商水与周口几经合分,使工业受到一定影响,但商水人民不等不靠,于1969年后又相继建立了糖厂、针织厂、五金厂、水泵厂及一些社办工厂。到1975年,全县国营和社办工业企业发展到68家,年产值达到2770万元,工业生产取得一定成效。

新中国成立前,全县仅有县道5条、省道2条,全长130公里,且均为土路。新中国成立后,全县交通事业发展迅速,陆路交通新建干、二线公路12条,全长257公里,建桥梁35座,新老公路全铺上了油渣或粒料。在商水老城东关建立了汽车站,西至漯河,北至郑州,南至信阳,开通了长途班车。境内开通了由县城至各乡的线路和班车。1957年,商水成立了运输队,和社会车辆一起把大量的货物从商水运往全国各地,从全国各地运往商水。交通事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商水群众的“出行难”问题,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新中国成立前,商水商业多是个体私营,自由经商。日本投降后,县城及主要集镇市场被资本家垄断,他们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相互争夺,市场混乱,群众深受其害。新中国成立后,商水县一方面保护私营商业,一方面发展国营和集体商业,保障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从1953年起,对私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促使私营商业走公私合营道路。1956年后,国营商业、供销商业、集体商业、个体商业不断发展,服务网点遍及城乡,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市场繁荣。(www.xing528.com)

新中国成立后,商水的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亦取得显著成就。1949年全县仅有初中1所、初师1所、小学30所,在校学生7000余人。至1957年全县小学发展到160所,学生44500人,教师1286人;县办初中发展到14所,学生4379人,教师420人;社办初中发展到73个班,学生3551人,教师260人。1959年建立商水县高中,招新生192人,在校学生672人,教师64人。随着学校教育和工农业余教育的发展,全县干部、职工队伍的知识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青年工人、农民中的扫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新中国成立后,商水文艺贯彻“为工农兵服务” 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各种馆、站、队、店、室相继成立并逐渐扩大,基本形成了县、乡、村三级文化网,丰富了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全县涌现出一大批业余作者,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作品千余件,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歌曲《为建设家乡献青春》《登山去》,小说《小汾河湾的故事》,报告文学《新型知识分子在成长》等。

新中国成立前,人们看病主要依靠私人诊所穷人有病因无钱不能治疗而死于病魔者不计其数。新中国成立后,县政府先成立了卫生科,后又建立了卫生院、卫生所、农村卫生室、防疫站、医药公司等机构,一方面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注重预防,一方面提倡中西医结合,把工作重点放到农村。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群众“就医难”问题得到一定缓解,原来流行的天花霍乱、疟疫、流脑等多种传染病地方病也基本消灭或得到有效控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