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评价结果

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评价结果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5-3中总结了常用的绿色改造技术和具体措施。图5-26上海URBN精品酒店图片来源:笔者绘制又如MVRDV事务所负责设计的荷兰阿姆斯特丹海港区Silodam公寓项目[22],其是由一座旧粮仓改造而来的容纳157间房屋的公共住宅综合体。图5-27荷兰阿姆斯特丹海港区Silodam公寓图片来源:笔者绘制图5-28中以居住建筑为例,较为直观地反映出绿色节能改造的可行手段和回报预期。

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评价结果

1)建筑绿色改造

建筑绿色改造一般来说包含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等几个方面,以建筑节能改造为主要内容,以节能降耗、改善室内环境质量为主要目的,经过一定的技术分析,实现建筑遗产绿色生态转型。表5-3中总结了常用的绿色改造技术和具体措施。

表5-3 建筑绿色改造技术、具体措施及实施部位

资料来源:李朝旭,王清勤.既有建筑综合改造工程实例集3[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22-23

2)生态环保建材应用

生态环保建材是指在原料采取、产品制造、使用或者再循环以及废料处理等环节中对地球环境负荷为最小并最有利于人类健康的材料,其主要包括天然建材、循环再生建材、低环境负荷建材、环境功能建材、多功能复合材料等。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绿色改造工程量的不断增大,我国已经陆续出现了许多生态改造新技术,同时也逐渐注重改造过程的环境保护等生态举措,例如采用循环再生材料,建筑垃圾无害化处理或资源化利用等,这些都为建筑遗产的生态化改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如位于上海市胶州路的URBN精品酒店,其是由1970年代的邮局改造而来,并于2007年成为中国首家实施碳中和政策的环保酒店。其在改造中很突出的一点就是环保材料的使用,设计师特地从周边拆迁的老房子中收集了青砖、硬木、石块、旧地板、旧皮箱等材料,并通过精心设计将其巧妙地结合到建筑空间与景观环境之中(图5-26)。

图5-26 上海URBN精品酒店

图片来源:笔者绘制

又如MVRDV事务所负责设计的荷兰阿姆斯特丹海港区Silodam公寓项目[22],其是由一座旧粮仓改造而来的容纳157间房屋的公共住宅综合体。建筑异彩纷呈的拼贴式外观效果完全是内部使用人群对居住多样化需求的直接反映:设计师与当地政客、规划局、未来可能入住的居民进行了无数次谈判,并把所有数据输入电脑,最终将157套大小、价格、形态各异的公寓房集中在一个十层的彩色大楼中,整个建筑如同一个集装箱货船。而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建筑师避免了常见的混凝土以及玻璃幕墙,而是采用了在海港区四处可见的废旧集装箱板材,不同的色彩恰好对应着不同居住单元的个性化需求,既十分廉价,又兼顾生态环保,还具有明显的功能识别性特征,可谓匠心独具,设计最终与政府、客户、社会各界、业主以及专业合作人员的各种限制要求达成一致(图5-27)。(www.xing528.com)

3)建筑能耗降低

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第十一条规定:新建民用建筑应当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要求,民用建筑工程扩建和改建时,应当对原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建筑遗产再利用项目也应遵守这样的规定。建筑遗产节能改造应当考虑建筑物的寿命周期,对改造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投入收益比进行科学论证。在建筑遗产再利用完成效果适用性评价中,节能评价也应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图5-27 荷兰阿姆斯特丹海港区Silodam公寓

图片来源:笔者绘制

图5-28中以居住建筑为例,较为直观地反映出绿色节能改造的可行手段和回报预期。通过太阳能热水、太阳能发电、管道泄漏密封处理、更换低释热窗户、自动程序调温器、废水收集箱、暖炉置换、地热系统、家用型滤水器、隔热墙、热辐射及蓄热地板、高效淋浴花洒、绿色及智能屋顶等多种节能改造手段,可以使建筑的能耗大为降低,一般经过短短数年即可回收改造成本。建筑改造能耗降低程度的评价取决于运用节能改造手段的多少及其具体效果,可参照的规范标准有《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 01—602—2004)、《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134—2010)等。

4)适宜生态技术

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紧张的发展中国家,在面对全球化可持续发展大背景下,显然应立足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在建筑遗产的生态化更新改造中更应秉持适宜性技术观念,而非绝对地追求专业化和复杂化的技术。所谓适宜生态技术观念是指适应当地经济与技术发展水平的一种技术策略。这就需要设计师充分熟悉和掌握本国的建筑特点,尤其是不同地域背景下的建造技术与材料的不同特性,强调因地制宜以及技术的有效性与经济性,在建筑布局、空间、材质、构造、细部等诸多方面采用适宜性的改造技术措施,通过宏观、中观、微观多层面的技术手段来降低建筑运行过程中的能耗,以改善建筑的生态性能,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图5-28 建筑节能改造的可行手段与回报预期

图片来源:翻译自http://www.greenandsave.com网站资料

苏州设计研究院生态办公楼就是由苏州工业园区内一旧厂房改造而来,并采用了适宜生态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生态化改造效果。其一,对原有的空间进行了重组与整合,形成了内庭院空间、外廊生态休息空间与室外庭院等多重自然空间的组合,并将创意办公空间融入自然空间之中,通过庭院、外廊、植被等适宜技术手段来满足建筑通风、采光、绿化等基本功能需求。其二,改造中采用了自保温墙体材料,建筑外立面设置大面积可开启落地玻璃窗以改善建筑的自然通风条件,在建筑外廊上部增设通透的铝合金遮阳格栅作为水平遮阳,东西立面增加了竖向木饰遮阳板,外廊生态遮阳系统和西侧外墙的绿色攀缘植物也加强了建筑的隔热保温效果。其三,对建筑的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生态化改造,强调建筑上的垂直与屋顶绿化,并通过适当的植栽树种配置形成多层次的生态绿化体系,建筑屋顶上特别种植藤蔓类植物与生态蔬菜,既增加了建筑的保温性能,又为公司提供绿色蔬菜食用。其四,综合运用各种适宜性的节能技术,包括雨水回收系统、日光照明系统以及能耗数据采集系统,用科学的手段实现生态与节能效果(图5-2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