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评价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历史文化延续

评价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历史文化延续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5-1上海1933老场坊改造图片来源:笔者绘制2)历史文脉延续与传统文化传承历史文脉延续包括历史和传统生活氛围的保留与营造,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追寻和体验,建筑及其周边街区历史发展脉络的维护与拓展,以及在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对传统建筑功能的更新与再创造,等等。图5-2维罗纳古堡博物馆的雕塑展厅改造中传统工艺的运用图片来源:张昕楠.卡洛·斯卡帕——融合艺术与传统的空间蒙太奇[D].天津:天津大学,2007:108

评价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历史文化延续

1)历史信息保留

建筑遗产携带有反映历史特色与人文活动的痕迹与信息,若能在改造中恰当运用,并将老建筑的元素和特征组合到新的使用空间之中,不仅增加新空间的历史文化氛围,也会形成独特的空间体验。

上海1933老场坊改造项目是由当时远东最大的、最为现代化的上海工部局屠宰场改造而来。该建筑外方内圆,方、圆楼之间通过26座廊桥连接,各层高低错落,廊道盘旋,貌若迷宫。结构采用了当时非常先进的“伞形柱无梁楼盖”,由伞形柱帽构成的内部空间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改造设计者的理念是尽可能地恢复建筑历史信息,空间设计尽量保留原建筑空间的独特气质。具体而言,着重保护和修缮了建筑的外立面、坡道、连廊、无梁柱帽、混凝土花饰、铸铁通风口花格等典型的特征元素,已损毁的按原式样、原材料、原工艺进行恢复。在逐步去除建筑内历年肆意加建的楼面墙体及各种面层材料之后,用水泥修补再打磨,使整个建筑室内形成统一的灰色调,最终恢复到建筑初始建成之时的完整形态空间,实现建筑遗产再利用中的历史信息保留与文化延续(图5-1)。

图5-1 上海1933老场坊改造

图片来源:笔者绘制

2)历史文脉延续与传统文化传承(www.xing528.com)

历史文脉延续包括历史和传统生活氛围的保留与营造,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追寻和体验,建筑及其周边街区历史发展脉络的维护与拓展,以及在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对传统建筑功能的更新与再创造,等等。对那些具有一定历史文化内涵的建筑遗产进行改造与适应性再利用时,需要将全新的社会生活模式与传统的社会生活模式有机结合起来。国内外多项建筑遗产再利用实例可以证明,从传统中汲取营养是创造地区特色、丰富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情感认同的有效途径,通过合理地组织新旧空间,并将一些传统的文化元素符号通过一定的艺术技术处理融入新的建筑之中,使之既能再现旧建筑的遗韵,又能反映现代城市生活方式与生活品质。

3)地域特征表达

建筑是地域文化的一种实体化呈现,在建筑遗产保护利用中可以通过地域性材料、技术、工艺、元素等的运用来进行建筑地域特征的表达,尤其对于历史文化价值较高的历史性建筑而言,其当初的建筑技术与当地的地域文化特征、自然气候条件、地理环境背景是息息相关的,并形成一定的地域建筑风格特色,在对其进行改造利用时应充分尊重建筑的环境特征并考虑地域性因素的恰当表达。

20世纪建筑界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卡洛·斯卡帕堪称地域传统表达的大师。他在进行历史建筑的改造利用中首先考虑的就是对于地域传统材料工艺技法等的回溯,他考察过去工匠的传统建构方法,并融合自己的建筑形式语言,将传统的工艺和材料有机地组织到现代的建筑空间之中,创造性地发展了一种适合现代审美要求的地域性建筑改造模式,从而完成在文化内涵和空间视知觉上的一种转译,使现代人得以体味传统。如在维罗纳古堡博物馆雕塑展厅改造中,其混凝土地面中传统夯实抹灰技艺的运用、建筑细部中传统铁艺技术的使用,均是建筑改造中进行地域特征表达的完美展现(图5-2)。

图5-2 维罗纳古堡博物馆的雕塑展厅改造中传统工艺的运用

图片来源:张昕楠.卡洛·斯卡帕——融合艺术与传统的空间蒙太奇[D].天津天津大学,2007:10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