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段改造功能策划
笔者参与的南京国际健康都市产业园改造项目,其前身为南京压缩机厂。园区位于雨花台小行里尤家凹1号,整体基本处于山体丘陵之中,园区西、北、南三面均被绿化植被环绕,场地内高差变化丰富,其北部的山丘还是该区域的制高点,享有南京主城区内不可多得的景观资源优势。随着南京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原南京压缩机厂面临着搬迁改造和功能置换,这片工业厂区也将迎来新生,变身为南京国际健康都市产业园。作为工业遗产,厂区内大部分建、构筑物保存状况良好,无论从历史文化、经济价值还是资源可持续利用等角度,对厂区的改造开发都不应该是简单的夷平重建。
图片来源: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北京焦化厂工业遗址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设计方案文本
图4-13 从脱硫蒸氨塔到生态植物园
图片来源: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北京焦化厂工业遗址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设计方案文本
本案保留完好的空间格局、山水环抱的自然资源、健康主题[18]的园区定位,以及具有改造再利用潜力的工业建筑,无疑有利于园区特色的塑造与品牌的推广,并成为国内知名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示范园区。经过一系列策划和讨论,该园区形成了以下的功能定位:
②特色独具的南京国际健康都市产业园,创造21世纪初南京健康休闲时尚地标;
③工业景观资产利用为导向的健康、文化、商务、旅游和休闲娱乐“一站式”的特色消费场所,并具有国内一流的环境水准;
④结合山景水体资源进行景观再造,创造出代表国际主流方向同时又具有特定历史内涵的健康养生、文化娱乐和休闲观光的城市山水环境。
综合以上,由国内外经验及对南京市社会发展状况的分析,该地段改造的功能定位为包括健康养生、文化博览、风情展示、创意产业、精品酒店、商务办公、运动休闲的综合性城市生活街区。进而,形成了七大主要功能片区(表4-5)。
表4-5 南京国际健康都市产业园功能策划
资料来源:笔者绘制
2)建筑再利用功能意向与潜力
笔者借助数据库软件对原南京压缩机厂内的建构筑进行了详细调研与评价(详见第6章中相关内容),并将该厂区建构筑分为单层大跨工业厂房、多层框架建筑以及工业设施构筑这三个主要类型。它们真实记录了原压缩机厂的生产状况,大部分厂房结构状况良好,还远未达到寿命极限,厂房的良好采光状况和大空间灵活性为改造和再利用带来了多种可能性。为了更好地对厂区内的工业建筑遗产进行适应性再利用,笔者对现状条件尚好、具备改造可能的老建筑特别进行了适应性再利用功能意向与潜力的评价工作,见表4-6。
表4-6 南京压缩机厂保留建筑再利用功能意向与潜力分析(www.xing528.com)
注:其中符号“●”表示非常适合,“◎”表示可能适合,“○”则表示不太适合。
资料来源:笔者绘制
之后,在就每栋建筑的适应性再利用潜力深入了解的基础上,经过精心规划和构思,进一步挖掘建筑的功能、空间、结构、业态等多方面的潜力,提出针对性的改造技术策略,并在设计中尝试创造出四种不同的建筑遗产适应性再利用的特色类型:
①建筑遗产再利用与水体的结合。如原冷作车间(C—4)建于1970年代,是一座红砖饰面的框架结构老厂房,外部形态格局保存完好,内部空间高敞宽阔,同时其位置恰好位于规划中营造的入口中心水景轴的末端对景处,对于核心景观空间氛围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改造设计中应充分利用其区位优势和景观资源。在改造中,首先将其东侧的二层辅楼去除,并将东侧两跨厂房的框架结构完全暴露出来,其余立面基本保留原先的红砖材质和肌理划分,以展现其工业化的特征和美感,产生强烈的虚实对比和新旧对话,并与其东侧的中心景观形成呼应关系。其次,将中心水景轴延续至厂房暴露的两榀框架以内,水体软化了建筑和环境的关系,老厂房的牛腿柱、桁架、天窗、横梁等构件通过水面映射形成倒影,并营造出完全融入自然的餐饮方式,将为使用者提供全新的空间景观体验。另外,由于原厂房室内净高达12米以上,故将内部增至两层,局部三层,在增加使用面积的同时最大化地利用景观资源,内部增建为钢结构并与原有结构相脱离,采用白玻、U玻、木百叶等现代材料营造剔透轻盈的室内效果,与外部敦实厚重富于历史沧桑感的形象形成对比(图4-14)。
图4-14 建筑遗产再利用与水体的结合(原冷作车间改造)
图片来源: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南京国际健康都市产业园改造设计文本
②旧建筑与新建筑的结合。如原冷作车间(C—4)将作为新建的高层星级酒店的餐厅用房,这里就涉及新旧建筑的结合问题。因受场地条件的限制,原厂房西侧将被拆除三跨以容纳新旧间的结合部空间,最终形成的酒店总体呈现出“L”形的布局,其老建筑一翼结合水景的营造与园区入口发生对话,而新建的酒店与老建筑共同围合出足够面积的中心广场,这样的新旧建筑结合与布局疏解和整合了原先略显局促的场地关系,并促使场地空间景观秩序得以彰显。新建主楼采用了逐层退台、屋顶花园、景观庭院等处理手法,尽量减小新建部分体量对老建筑的压迫和影响(图4-15)。
图4-15 旧建筑与新建筑的结合(原冷作车间改造)
图片来源: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南京国际健康都市产业园改造设计文本
③建筑遗产内部空间的二次重构。如原总装车间(D—2)为单层连续大跨车间,格局完好,且其改造前面积达到5 760平方米,是保留建筑中体量面积最大的一栋,将被置换为办公空间。在改造中采取化整为零的策略,通过垂直分层和水平分隔对其内部空间进行二次重构。一是利用建筑高达13米左右的室内净高进行垂直分层,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对原结构与基础进行必要的加固,新建的三层“屋中屋”结构与原有结构脱开处理。二是在水平方向增加分隔墙体,使开敞的空间灵活划分为大小不一的房间,以容纳办公、会议、服务等多种功能空间。三是在建筑内部增设三处景观庭院,其自然通风采光可为建筑室内微气候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改善,同时建筑的入口、中庭及交通核也结合庭院有机布置,从而为这一庞大建筑的内部空间建立了新的秩序。四是将原先从建筑西南角进入室内的货运铁轨完整保留下来,形成富于特色的工业景观,并作为原有厂区的历史印记组织到主入口中庭之中。再加上粗壮的牛腿柱、巨大的桁架及T形梁板、局部保留斑驳的红砖墙体、富于工业气息的车间吊灯,与玻璃、钢、百叶等材料营造出的精致透亮的现代办公空间形成强烈的新旧对比,使得重构空间的特色和个性在这种对比中得到强化(图4-16)。
图4-16 建筑遗产内部空间的二次重构(原总装车间改造)
图片来源: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南京国际健康都市产业园改造设计文本
④特色工业空间的再生。由于工业生产的特殊要求,常会产生特色甚至异型的工业空间与之对应,如原零件库车间(B—8)即属此类。该建筑采用单层筒壳结构,平面长宽均接近50米,内部为拱形无柱的大跨空间,这样的特色工业空间也为改造带来了较大潜力和多种可能性。将其改造为一多功能会堂,既可作为庆典活动、文艺演出之用,又可容纳集会报告、会议展览,甚至还能够举办小型的体育比赛,多元功能可提升其空间使用效率。于是其具体改造策略也由此产生:一为加入新钢构框架、楼梯及二层步道;二为增设看台,置入厕所、储藏等辅助体块;三为拆除原有弧形屋顶面层,进行防水保温处理,并重新核算屋顶桁架荷载;四是覆以新的金属与玻璃屋顶面层,创造全新建筑形象。图4-17展示出利用该特色空间举办艺术展览的情景,原先的工业厂房为艺术展品提供了一个纯粹有力的宏大背景。需要指出的是,除了建筑与结构层面的改造以外,现有厂房在作为多功能会堂使用时,会出现在混响过长、声聚焦、回声等诸多声学问题,难以满足会堂建筑的较高声学要求,因此对其进行适当的声学改造和测试也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场地内还留有大量的工业设施及管道,如钢构塔台、吊车轨架、冷却塔、建筑构架等,都可以通过统一的设计,巧妙地组织到园区环境中去,形成独具特色的工业景观空间。
图4-17 特色工业空间的再生(原零件库车间改造)
图片来源: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南京国际健康都市产业园改造设计文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