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于2008年参与了北京焦化厂整体改造更新规划设计方案的国际竞赛,规划设计的立意在于通过工业遗产的改造和再利用实现地段产业升级、活力再造和经济复兴,并创造出全新的城市形象和经济价值。因此,对厂区内现有的众多建构筑的适应性再利用潜力进行科学评价十分必要,其有助于确定每个有再利用价值的建构筑的保护改造方式和技术策略,从而确立整个工业地段创意再生的美好愿景。
从厂区现状看,场地上保留着大量的工业厂房、炼焦炉等生产线及一些特色的设施设备,具有明显的煤化工工业特征,这种建构筑物的独有特质也为改造再利用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在评价中,首先根据建筑类型与空间特征对现有建构筑进行了分类,可分为大型塔仓、中型材料仓、小型独立仓、传送带、空间连廊、焦炉、大跨车间、烟囱、铁轨等多种类型,其后对每种类型分别提出针对性的再利用功能意向,包括展演、商业、办公、文娱、运动、艺术设计等多种可能(图4-7)。
图4-7 北京焦化厂建构筑物再利用功能意向
图片来源: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北京焦化厂工业遗址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设计方案文本
根据全面详细的普查和量化评估(详见第6章),工业遗址公园确定了列入保护名录的建构筑物及设施设备。对整个厂区的适应性再利用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总体保持原焦化厂区的核心生产流程、空间形态和格局肌理,并通过局部加建、扩建和改建等方式对原厂区的工业景观进行创造性的表达。如将焦化厂区最具特色的1#和2#炼焦区整体改建为遗址公园的体验基地。改造设计中对游览路线进行重新整合,分为四条游线——室外空中步行游线、炼焦展示体验游线、炼焦运输体验游线和地面轨道景观游线。室外空中步行游线主要是利用原炼焦炉的空中栈道进行组织,体验者可以通过高空漫步获得对炼焦区的整体感知。炼焦展示体验游线主要是组织体验者参与室内主题展示,分别将原中央筛焦楼、原系统1#筛焦炉以及2#筛焦炉改建为体验展示厅,并由运输管道连接,形成连续的展示流线。炼焦运输体验游线始于1#焦炉的煤塔通过四段连续的运煤管道进入2#煤塔结束,体验者可以完整体验到工业生产的运输过程。地面轨道景观游线是沿炼焦区的铁路轨道设置的,体验者可以沿轨道依次体会到四个不同主题的开放空间,并可以选择逗留嬉戏或参与相关艺术活动(图4-8)。
图4-8 从炼焦区到体验基地
图片来源: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北京焦化厂工业遗址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设计方案文本
第二,保留原厂区内具有典型意义的,代表场地历史演进特征的单体物质遗存,当然其中最多的是有历史价值的工业建筑及其附属建筑,并进行合理的功能更新和适应性再利用,使其成为新的遗址公园的重要功能单元。如炼焦区的热电厂是该区域具有标志性的建构筑物之一,由于它在遗址公园的位置和它自身的空间特性,可采取加减法则将其改建为遗址公园博物馆。拆除北部的设备部分,保留了三个主体部分,并对内部空间进行整改,形成通高的主展示厅以及不同空间尺度的小展示厅,并通过长形坡道将它们联系起来,同时加入博物馆办公和研究部分。立面改造以保留为主,北面拆除后的部分以玻璃幕墙围合,以区分新旧关系(图4-9)。又如炼焦区的老配煤厂房可改建为遗址公园的展览馆。该厂房具有独特室内空间与机械设备,所以在再利用过程当中充分利用原室内的特点,创造具有工业建筑特色的展览空间(图4-10)。又如原地压缩螺旋湿式气柜可改造为一特色景观餐厅,其丰富的内部空间使人在用餐时获得特别的感受,同时建筑表皮更新和外部灯光设计将会使其成为运动休闲区内的标志性建筑(图4-11)。(www.xing528.com)
图4-9 从热电厂房到博物馆
图片来源: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北京焦化厂工业遗址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设计方案文本
图4-10 从老配煤盘厂房到展览馆
图片来源: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北京焦化厂工业遗址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设计方案文本
图4-11 从地压缩螺旋湿式气柜到餐厅
图片来源: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北京焦化厂工业遗址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设计方案文本
第三,保留建构筑物及设施上的一部分特色构件,如墙体、基础、框架、塔吊、水塔、冷却池乃至铁轨等,从这些局部可以追溯昔日的工业生产活动,并塑造出富于特色的后工业景观。如赋予冷却塔登高观赏、极限运动和剧场观演的综合性功能,盘绕塔身而上的室外楼梯可到达观光平台,塔顶直射下来的光线也为实验剧场演出提供了特殊的光影效果(图4-12)。又如精制区的脱硫蒸氨塔是该区域比较典型的工业设备,在加建透明玻璃空间里,利用设备管道及柱网框架种植攀缘植物,成为藤本园,利用设施基础可做蓄水池,使游览者体验到该区域的生态主题,进行生态修复展览及科普教育活动(图4-13)。另外,中心户外观演区内的特色工业构架管道也为大型庆典活动的举行提供了极具工业审美特色和视觉标志性的舞台布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