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地产领域,建筑的经济性指标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项目是采用拆除新建还是改造再利用,二者的经济成本、投资回报的比对分析常常作为一个主导性的依据。广义层面的建筑遗产正面临这样一个境况,与文物建筑更注重真实性、完整性不同,遗产类建筑很大的一个优势就在于其改造再利用的经济效益预期。在着手改造之前,对其效益预期进行核算与分析,就可以明确项目改造的经济可行性指标,从经济性方面对建筑改造再利用潜力作出客观评价。
简单来说,建筑物的老化程度与改建费用通常成正比关系。与老建筑改造费用直接相关的因素包括:原先的功能、楼面高度、管道系统、配套设施、机电系统、能源效率、结构荷载与承受力、抗震规范,以及安全防护、无障碍等方面的法规要求等[7]。首先,如果原先的功能设施不能满足新的使用要求,对功能布局和空间组织进行重新改造会消耗一定的经济成本,同时如果场地的公共设施与停车等配套不足的话,场地改造的费用也会增加。其次,建筑改造项目都必须以现行规范为准则,这将在空间使用、结构承载、抗震防灾、消防安全、设施升级、节能减排等方面提出更为严苛的要求,这些都会对建筑改造的经济成本造成影响。第三,对于很多年代较久远的建筑遗产来说,其原始建筑与结构图纸通常难以获得,在改造前为了验证其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耐久性必须进行全面严格的建筑结构现状鉴定与测试,并据此制定结构改造加固方案。
对建筑遗产保护利用个案的经济可行性评估,主要包括该项目的资金筹集情况[8]和运营模式可行性的评估[9],其中涉及的经济评价方法主要有费用—效益评估法、价值工程分析法、有机循环费用分析法等。
台湾学者李清全在《老屋就是赔钱货吗?》[10]一文中就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对建筑遗产保护利用作出了评估和预测,并据此进行改造方案的优劣判断。文中以台北迪化街区改造更新项目为例,在调查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土地开发和文化资产两方面现实问题提出可行性评估,将可能的四种开发方式[11]加以比较(表4-2),从中可以看出:“捆绑式”新旧街区整体开发方式C,与单纯拓宽道路新建商业的方式B相比,在容积率相同的情况下,利润将超出40%,若再加上10%的容积鼓励,则利润将多出50%,局部保留老街的方式反而要远超过道路拓宽后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这是因为开发方式C将老街局部保留,结合其特有的历史文化因素活化原有特色产业,引入古董店、画廊、旅店、餐厅等新文化产业,与新建商业相结合而提升该地区的品位与地价,通过容积率的转移实现整体开发的资金平衡。在人们普遍相信“铲平式开发”才是获取最大利润的方式时,这个结果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方式,一种保存和发展共生的可能做法。(www.xing528.com)
表4-2 台北迪化街区改造更新项目四种开发方式的经济分析比较
资料来源:李清全.老屋就是赔钱货吗?[J].建筑师(台湾),1995(5):8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