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纳教育契合了“多元、自由、平等、个性”等价值观,认为残疾人的教育不仅是特殊教育领域的事业,也不是少部分精英群体和二元制的隔离教育体制下的事业,它应该走向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平等的教育理念、大多数人的教育参与,以及权利意识下的教育融合。
1.全纳教育是社会运动的产物,它是历史发展进程中从物质文明向精神文明转变的必然结果
在“大同思想”的启蒙中,我国就已经重视对残疾人的教育关怀。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在《世界人权公约》的推动下,这种关怀成为整个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第一,强调适当的融合教育,是社会理性文明的反映。这种理性,不仅关注残疾人的教育问题,也关注残疾人的教育与整个社会之间发展的关系问题;它在对弱势群体进行价值倾斜的同时,也强调弱势群体与社会共谋发展的协调问题。第二,强调适当的融合教育,是社会法治文明的反映。一直以来,我们对残疾人的态度以“同情”和“怜悯”为主要特点,认为对残疾人的支持是一种帮助和施舍。近现代以来,随着人权理念的渗透和法治建设的逐步完善,我们对残疾人的支持是一种权益的体现,是作为社会中的一分子应尽的义务,残疾人获取教育资源是一种权利的实现[48]。
2.全纳教育是一种态度、价值和信仰系统
全纳教育即接纳、归属感和社区感,强调适当的教育安置模式对残疾人的价值认同感。对于残疾人而言,获得何种教育以及如何获得教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获得适当的教育过程中实现被他人接纳的认同感,让他们不再感觉到被排斥。第一,强调残疾人在学习和生活中获得他人接纳的态度,这种认同的态度让残疾人获得自信,并愿意成为集体中的一员。在此,全纳教育的实现,是从他人的认可角度进行的价值投射。第二,强调残疾人参与学习和生活中的价值成就感,它从残疾人自身的角度出发,在学校和社区的活动参与过程中获得了自我价值的体现,以寻求自我是“受欢迎的人”,从而实现自我的融合和接纳。第三,强调残疾人的融合教育是一个具有延伸领域广泛,从理念到实践、从学校到社区、从学习到生活的信仰体系。它如同天赋人权一样,应该理所当然地获得社会的认同并予以实践。
3.全纳教育是一种权利(www.xing528.com)
它强调每个残疾人都有在普通教育体系中获得受教育的权利,以及获得公平和适当的受教育的机会。在权利的框架体系下,全纳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权力[23]。第一,残疾人应该获得适当的全纳教育权及全纳教育优先权。普通教育体系应该提供适当的全纳教育环境、资源以及多种教育安置模式,其中全纳教育安置模式是具有优先性的,即在同等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条件下,残疾人应该获得在普校中接受全纳教育,只有在普校中无法满足其特殊教育需要时,才能够转入特殊学校、机构或家中接受教育。第二,全纳教育权应该具有相应的救济制度。对于没有提供全纳教育资源的普通学校和社区,残疾人及家属具有相应的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的权利,以保障全纳教育权的顺利实现。第三,在残疾人接受适当的全纳教育过程中,对于教育安置模式的选择、IEP的制订等方面,家长具有参与的权利。残疾人的全纳教育,以学校教育为核心,衔接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的教育体系,家长具有充分的发言权。
4.全纳教育是理念与实践共存的体现
由于残疾人的残疾类型和残疾程度的差异性,在普通教育体系中获得优质的教育则成为一种美好的理想诉求。全纳教育不仅关注全纳的质量和效果,更关注全纳的教育过程[24]。虽然狂热的人权运动把全纳教育当作评判一切与之不符的教育形式的伦理道德武器,从而成为乌托邦式的教育理念,但在社会理性的回归之下,全纳教育已经还原其本质特征,它从法律的制定到资源教室的设置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从而获得了理念与实践共存的体现。第一,它是推动残疾人获得充分的受教育的理念。残疾人的教育活动,要依靠整个社会的共同推动,而只有理念的推广才能迅速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同以及各种资源来共同实现全纳教育。第二,它是残疾人实现全纳教育的具体过程。对于教育管理者而言,需要提供适合残疾人全纳教育的教育政策,并对实现全纳教育的财政、无障碍环境和师资等方面进行支持;对于普通教师而言,要乐观认识并接受残疾人,并在课程设置、教学评估等方面有所区别;对于资源教师而言,要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发适合不同残疾类型和程度的课程,以补充普通教育的不足;对于家长而言,需要转变观念,积极地支持残疾人获得全纳教育。
5.全纳教育的实现需要整个社会资源的相互支持,它强调社会大众的广泛参与
第一,全纳教育是不同社会主体相互建构的结果。推动全纳教育的主要社会主体有:教育者、残疾人家长、国际社会组织、政府、社工及其他。教育者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有利于推动全纳教育的实现;残疾人家长的需求和呼吁是推动全纳教育的有力呼声;国际社会组织对缔约国的全纳教育起到了指导和监督的作用;政府需要承担统筹规划和引导监督的责任;社工可以运用专业知识帮助残疾人实现社区康复、社会帮扶等。第二,全纳教育是不同社会关系相互推动的结果。社会的发展,有赖于各种社会关系的形成、发展、交织和互动。对于残疾人的全纳教育,依赖于不同社会主体形成相互间有力的社会关系网,共同推动全纳教育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