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国内外德育教育研究的分析,笔者认为:
(1)尽管我国的专家和学者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所下的定义有所不同,但并没有实质性的差别。笔者认为,实践教学是德育教育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德育教育要求学生做到知行统一的目标必须经由实践环节得以实现,使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将所学的课堂理论与实际情景相结合,并在实践中学会用正确的观点、立场、方法和价值标准去认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实践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教学相长。教师学生互为主体,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理论和方法的接受者,而是知识、技能、方法、理论思考和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参与者。我们完全可以把这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解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充当了学生的导演。
其次,教学的空间和时间发生了变化。过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理论教学,往往只局限于学校的教室,而现在开展的实践教学就极大地改变了这一状况,它既有课堂的实践教学,又有课外的实践教学。而课外的实践教学又可以和社会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一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空间和时间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就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
最后,感性体验和理性思维相结合。过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理论教学,往往只是对一些书本理论的说教和对学生的思想问题进行感化和启迪。现在增加了实践教学这样的环节后,就使得原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单一书本理论知识传授变成为书本理论思维和实践感性体验有机结合,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长期以来,我国大学在德育方法上一直以直接灌输为主,将一些具体的、相对固定的道德原则和美德灌输给学生,并通过训练、榜样、惩罚、考试等方式加以巩固和强化。这种方法虽然对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思想觉悟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往往由于方法陈旧、生硬,而引起大学生的逆反情绪,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我国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也应注重渗透式的教学方法,将德育渗透到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动之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得到锻炼。
(3)强调知行统一,重视对学生行为的指导。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在日常生活中,在道德认知的基础上,具有积极的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从许多国家的大学德育实践来看,实践活动已经成为他们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比如,美国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参加活动创设良好的条件,大力开展促进学生受教育、长才干的志愿活动,在鼓励学生接触社会的同时,特别注重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行为指导。英国大学也常常让学生身临其境地面对各种道德难题,以此来练习和发展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然而,我国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偏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实践这一环节,造成了一些学生道德言行脱节的严重现象,学生的德育考查成绩较高,但是在实际中的品德表现却令人失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个人要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仅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必须付诸实践,知行统一。因此,我国高校要特别重视德育的实践环节,重视对学生行为规范的训练和指导,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注释】
[1]张森年:《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思考与探索》,载《清华大学学报》2006年第S2期,第136页。(www.xing528.com)
[2]朱振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状与对策》,载《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第16页。
[3]孟彩云:《高校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法探微》,载《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第85页。
[4]艾四林:《新时期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几点想法》,载《清华大学学报》2005年增刊,第11页。
[5]李松林、李会先:《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载《思想教育研究》2006年第7期,第53页。
[6]吕磷峰:《美国高校德育的借鉴分析》,载《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7]刘宏伟:《新加坡德育经验对我国的启示》,载《教育科学》2001年第1期。
[8]宇小兵:《美国大学德育的实施途径》,载《高等建筑教育》1997年第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