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陕南山区婚俗:痛苦与悲伤的回顾

陕南山区婚俗:痛苦与悲伤的回顾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婚姻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一件喜事。但在陕南山区,由于环境的封闭,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还有一些较为落后和鄙陋的婚俗,带来了痛苦和悲伤。正是这些融入故事、随处可见的细节,时时提醒读者,作者笔下的故事发生的环境和地域,使读者在看故事的同时,也了解到陕南山区、农村群众的真实生活状态。王蓬小说之所以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与陕南独具风情的民俗传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陕南山区婚俗:痛苦与悲伤的回顾

礼记 ·昏义》把婚仪看作礼之“本”:“夫礼始于冠,本于婚,重于丧祭,和于乡射,此礼之大体也。”我国古代为婚礼制定的“六礼”,是指婚礼六个阶段的不同的仪式,分别为“纳采(即男方提亲)、问名(即男方询问女方生辰八字并送算命先生卜算)、纳吉(即男方得到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缔结婚姻)、纳征(即男方送女方聘礼)、告期(即择定婚期)、亲迎(即男方迎娶女方)”。虽然现代婚姻中并不一定完全按照六礼进行,也衍生出了新的规矩,但依然可以看到其遗留的影子。小说中也涉及较多的陕南农村婚嫁习俗,如《油菜花开的夜晚》以主人公珍儿“由表嫂领着来‘相亲认门’”的晚上作为故事发生的背景;《走端阳》中写到,提过亲的小伙子在端阳节这天,“在盖着白毛巾的竹篮里放上新麦面炸的油糕,糯米包的粽子爱好的还要提上雄黄酒和腊肉之类的礼物去拜访丈人家,而丈人家这天接待的热情或冷淡,常又意味着对亲事的赞同或否决”,“姑娘出嫁的前一天,还要请邻家嫂子为其‘开脸’,又叫‘开光’,即用五色花线将姑娘额上、颈上的汗毛绞拔干净,并将眉毛绞得如月牙儿一般弯细。此举的意思是姑娘从此就不再是‘黄毛 丫头’了”;《山祭》中冬花出嫁时“被女人们用线绞过汗毛的脸蛋更加白嫩妩媚”;《竹林寨的喜日》里接亲队伍中有新郎官、介绍人和“人物整齐、模样体面的亲友,自然是四男四女,照例穿戴一新”,接亲、送亲的人越多,就显得婚礼越隆重热闹。

婚姻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一件喜事。但在陕南山区,由于环境的封闭,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还有一些较为落后和鄙陋的婚俗,带来了痛苦和悲伤。诸如《竹林寨的喜日》里,新媳妇的娘家除了彩礼外 ,还要二十斤肉作为“离娘肉”,一次次给六婶提出要求,否则不出门;《别了,山溪小路》中玉蓉的两个姐姐,大姐玉兰在“瓜菜代”的年月为了几斗苞谷、荞麦的聘礼含泪嫁给大山深处又傻又聋的男人,二姐亦是因贫穷草草出嫁。甚至还有为生活所迫出现招夫养夫的婚姻方式。招夫养夫是指“边远山区少数妇女因其夫残疾丧失劳动能力,或过分懦弱以及没有生育能力等原因,为了解决其生活困难或继嗣,便另招一夫同居”,有一妻多夫的痕迹,《山祭》中姚子怀的情况便是如此。有的山区还有“嫁儿留女,娶婿养老”的做法,这种婚俗则“显然带有母系氏族婚姻制的印痕”,《山祭》中南光荣家的两个儿子“都到别家当倒插门女婿去了,老两口守着个闺女招女婿养老”,《水葬》中任义成也是这样招赘到陈家作养老女婿。

除了这几类生活中重要事件之外,其他诸如家家纺线织土布、汉江端午赛龙舟、江边打鱼、田地里扯猪草、山里采五味子、伐木割竹、挖药养蜂、割生漆、培植木耳天麻、烧柴用的青冈木、除了酷暑天天都燃着的火塘、火塘上吊着飘出肉香的顶罐……正是这些融入故事、随处可见的细节,时时提醒读者,作者笔下的故事发生的环境和地域,使读者在看故事的同时,也了解到陕南山区、农村群众的真实生活状态。

贾平凹说过:“对于商州山川地貌、地理风情我是比较注意的,它是构成我的作品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一个地区的文学,山水的作用是很大的,我曾经体味过陕北民歌与黄土高原和谐统一,也曾经体味过陕南民歌与秦巴山峰的和谐统一。不同的地理环境制约着各自的风俗民情,风俗民情的不同则保持了各地文学的存异。”王蓬小说之所以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与陕南独具风情的民俗传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些民俗不仅是作品更为丰富和厚重的基础,也是向读者展示一方水土风貌最直接的途径。熟悉这里的读者会自然而然生出亲切感,置身其中;而对于不熟悉的读者来说,这些民俗风情又成了吸引他们的东西,充满了诱人的艺术魅力。这也就是文学作品的价值之一。(www.xing528.com)

【注释】

[1]基金项目:陕西理工学院科研基金重点项目“王蓬小说与陕南地域文化”(项目编号:SLGKY14-27);陕西省教育厅重点研究基地基金项目:王蓬文学创作研究(项目编号:15JZ015)。
原载于《小说评论》,2016年第 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