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水文化研究集刊.六-襄阳南阳一带的三国戏

汉水文化研究集刊.六-襄阳南阳一带的三国戏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襄阳康红班的柯花脸,主要扮演二净,三国戏《取东川》《斩雄忠》经常出现在他的戏单中。湖北襄阳一带的三国戏有《三结义》《献貂》《凤仪亭》《辕门射戟》《古城会》《祭东风》《定军山》《扶汉图》《空城计》等三十七种。

汉水文化研究集刊.六-襄阳南阳一带的三国戏

湖北越调为湖北省地方戏曲剧种,流行于鄂西北一带。汉水的襄阳与老河口之间的一段,俗称“襄河”,这一带以唱越调出名,故又称“襄河越调”。又因唱腔高亢,尾音翻高,也称“高腔越调”。湖北越调的形成时间,尚无文字资料可考。从唱腔、剧目等方面考察,湖北越调与山陕梆子和汉剧西皮关系较为密切。老艺人胡金山等人说,相传明末李自成属下秦陇子弟屯聚襄河一带时,以山陕梆子(主要指同州梆子)为军戏,随军演唱,后与当地语言及民间音乐结合,逐渐演变成胡北越调。此说有一定根据。清乾隆十三年(1748)修纂的《商南县志》卷一“道路”,记有陕南经河南内乡淅川、邓县通往襄阳府(治今湖北襄樊)老河口、襄阳、樊城等地的水、陆交通,为陕、鄂间粮食、布匹、百货的商贸通道。

襄阳湖北清戏演出《关公训子》《南阳关》《挑袍》。一些戏班的名角擅长表演三国戏。嘉庆年间,襄阳城南康家埂箱主康宗的祖辈就举办了康洪兴班,康洪兴班为襄樊最早的汉戏科班。戏班中有一个名角贺德贵,他喜欢演三国戏,特别擅长演吕布周瑜的戏,如演出《白门楼》《凤仪亭》《三才阵》《芦花荡》《借箭打盖》《黄鹤楼》《汜水关》《临江会》等三国戏。贺德贵为湖北南漳县武镇人,出生于1828年前后,唱戏不用水纱,演出《三才阵》与武汉的路子基本相同,修书时吹牌子。襄阳康红班的柯花脸,主要扮演二净,三国戏《取东川》《斩雄忠》经常出现在他的戏单中。

湖北襄阳一带的三国戏有《三结义》《献貂》《凤仪亭》《辕门射戟》《古城会》《祭东风》《定军山》《扶汉图》《空城计》等三十七种(含本、出戏)。襄阳南漳武镇汉戏班常演剧目中有三国剧目二十多本,主要的有《三请诸葛》《出师表》《张飞咬膀》《辕门射戟》《盘貂》《白门楼》《截江》《挑袍》《取成都》《骂王朗》《舌战群儒》《临江会》《芦花荡》《失空斩》《胭脂水粉记》《乔府求计》《哭牌》《兴汉图》《天水关》《张松献图》《哭祖庙》《孙夫人祭江》等。谷城庙滩汉戏魏鼓班经常演唱的剧目中就有许多三国戏,如《捉放曹》《禅林寺》《白良关》《破洛阳》《描容》《扫松》《收姜维》《取成都》《战长沙》《取荥阳》《芦花河》《刘备招亲》《诸葛亮吊孝》《芦花荡》《讨荆州》《兴汉图》等;班主詹文仕的拿手好戏是《捉放曹》(三国戏)、《雁门关》《白良关》等,这一个戏班十大行当齐全,唱的大多是万字以上的大本戏,因此也叫“万字班”。詹文仕的围鼓班起初只是自娱自乐,后来逐步发展到为商家开业、绅民祝寿、婚丧嫁娶而进行庆祝活动。“一般祝寿时唱《打金枝》等。过喜期(娶媳妇)唱《刘备招亲》《兴汉图》等。逢丧事多唱《讨荆州》《芦花荡》《诸葛亮吊孝》《描容》之类的悲剧。”襄阳宜城汉戏万字班喜爱演唱三国戏,先后扮演的有《讨荆州》《兴汉图》《打鼓骂曹》《乔府求计》《天水关》《临江会》《探军营》《借东风》《取荥阳》《取成都》《收姜维》《当阳桥》《走马荐诸葛》等十三个剧目。

湖北越调是流行于鄂西北汉水中上游地区的地方戏曲剧种。由于其主要流行地区在谷城、光化、襄阳县(清代民国时)一带,又因汉水流经的这一段水路俗称襄河,故又名为襄河越调。湖北越调行当齐全,剧目众多,著名艺人辈出,流行地域广泛。湖北的上五府(襄阳、郧阳、荆州、宜昌、恩施)和下五府的安陆、德安(府治在现在的钟祥),以及豫西南的南阳、邓县、唐河、陕西东南部的白河等地均有它的足迹。湖北越调的班社大多集中在汉水流域的谷城、光化、襄阳一带,清代咸丰年间就有十二三个班社,并且规模较大。著名艺人李友元(1872—1947)擅长的戏中就有《水战曹操》《李逵摸鱼》等武功戏。周连成(1874—1931)的拿手戏是《三结义》《辕门斩子》等,特别擅长演关羽,素有活关公之称,许多老观众说:“周连成唱关公从来不打脸,一声吼出,能由白脸变成红脸。”据不完全统计,襄阳一带湖北越调中的三国戏有四十余种,如《战熊虎》(折戏),亦为《三结义》之一折;《三结义》(本戏),演叙刘关张结义故事;《收貂》(出戏),王允收貂蝉故事;《献貂》(出戏),王允设计献貂蝉分别给董卓和吕布,除董卓故事;《凤仪亭》(本戏),董卓、吕布中王允美人计的故事;《三才阵》(出戏),袁术与刘备争战,吕布从中和解的故事;《辕门射戟》为《三才阵》之别名;《斩吕布》(出戏),曹操杀吕布、陈宫故事;《白门楼》为《斩 吕布》之别名;《下宛城》(本戏),张绣大败曹操的故事 ;《战魏桥》(本戏),曹操割须弃袍的故事;《盘貂》(出戏),曹操设美人计诱降关羽,关羽月下盘问貂蝉的故事 ;《挑袍》(折戏),关羽听说刘备的动向,辞别曹操而曹操不见,关羽挂袍辞曹的故事;《古城会》(出戏),关羽张飞兄弟相会的故事;《荐诸葛》(折戏),徐庶走马荐诸葛的故事;《马跳檀溪》(出戏),蔡瑁欲害刘备,刘备骑马跳檀溪脱险的故事;《汉阳院》(出戏),刘备兵败,走襄阳哭祭刘表的故事;《长坂坡》(本戏),赵云阿斗的故事;《祭东风》(折戏),诸葛亮南屏山借东风的故事;《龙凤配》(出戏),刘备赴东吴招亲的故事;《讨州战荡》(出戏),诸葛亮与周瑜斗智,三气周瑜的故事;《取成都》(出戏),刘璋投降刘备,刘备取成都的故事;《葭萌关》(出戏),张飞在葭萌关战马超,马超降刘备的故事;《查白河》(出戏),关羽巡查白河,准备破曹的故事;《水擒庞德》(出戏),关羽利用汉水大破曹兵的故事;《水淹七军》为《水擒庞德》之别名;《征华夏》(本戏),关羽镇守襄阳,斩庞德的故事;《截江》(折戏),赵云截江救阿斗的故事;《乔府求计》(出戏),鲁肃求计于乔府的故事;《扶汉图》(出戏),诸葛亮等扶刘备登帝位的故事,亦名《兴汉图》;《飞虎山》(本戏),马岱招亲,与马超对抓的故事;《对金抓》《收马岱》为《飞虎山》之别名;《滚鼓》(出戏),张飞计杀刘封的故事;《白帝城》(出戏),刘备兵败,临终托孤的故事;《刘备托孤》为《白帝城》之别名;《祭长江》(出戏),孙夫人祭刘备,投江殉夫的故事;《空城计》(出戏),诸葛亮城楼弹琴,以空城吓退司马懿大军的故事;《天水关》(出戏),诸葛亮收姜维的故事 ;《铁笼山》(本戏),姜维伐魏,兵败铁笼山的故事 ;《红逼宫》(出戏),司马氏逼宫的故事。湖北越调中的三国戏基本囊括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和叙事。(www.xing528.com)

河南是戏曲大省,三国戏编演甚为丰富。据统计,河南豫剧中的“三国戏”就达七十九种。河南南阳地区位于河南西南部,区域内的河流汇入汉江。这一地区流行南阳越调(或称西路越调)、汉调二簧、宛梆(南阳梆子)、曲剧、豫剧和京剧、罗戏等剧种。这些剧种中演出多本三国戏,如南阳越调《卧龙自贬》(新编历史剧),剧演诸葛亮出祁山马谡失街亭、北伐失败事;《诸葛亮吊孝》(越调),周瑜忧愤而死,诸葛亮前往吊孝的故事;《收姜维》(越调),诸葛亮探知姜维是一个智勇双全、孝义无双的贤将良才,通过种种办法,收服姜维。南阳的一些演员专演三国戏,他们的出名与他们塑造的三国人物形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马富才(1873年生),南阳西峡人,能熟练地背出一百余出本头戏,演出二百多个剧目,在舞台上可以扮演、塑造关公、诸葛亮、庞统等三国人物形象,由于他的表演惟妙惟肖,塑造人物栩栩如生,人们称他为“活关公”“活诸葛”。20世纪30年代,马富才的越调戏班在开封演出《单刀会》《战长沙》《诸葛亮祭灯》《空城计》《收姜维》等三国拿手好戏,观众叹为观止,称其演技精湛。史道玉(1906—1982)南阳邓县人,十三岁开始学习唱越调,主攻小生,兼习武生,后转习须生,演唱的代表剧中就有《三气周瑜》《孔明祭灯》《蝴蝶梦》等。

南阳有二簧班,清末还处在盛期,南阳有久已成俗的演出场地;有不少名伶,在河南、湖北都有一定的影响。南阳二簧与湖北汉剧和陕西二簧有联系,又有所区别:湖北的汉剧是湖广韵湖北方言,易上韵;南阳的二簧是中州韵河南方言,咬字重,深含着地域的差异;南阳二簧与陕二簧(汉调二簧、山二簧)在唱腔旋律及唱法上也有一定的差异。南阳二簧的主要三国戏剧目有:《捉放曹》《芦花河》《祭江》《蒋干盗书》《张松献图》《定军山》《群英会》《芦花荡》《辕门射戟》等。南阳二簧的班社除在南阳境内演出外足迹还涉及周口、信阳等城镇,甚至远达湖北、陕西等省。二簧能够在南阳得到迅速发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南阳艺人敬戏如神、苦练戏艺的精神,使其演技精湛;第二,南阳有良好的文化氛围和戏曲生态,南阳人扶植关爱二簧,百姓群众喜爱和支持戏剧艺术的发展,因而使得南阳有三多:学校多、戏班多、寺庙多;第三,南阳善于吸纳外来的艺术形式,并且南阳人拥有“土好能养人,人好不欺人”的好名声,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戏曲艺人来此传播和发展戏曲艺术。南阳汉调二簧的传统剧目有一千多个,保留下来的也有四百多个,经常演出的大多为以历史演义故事和民间传说为题材的剧目,其中较多的为列国戏、三国戏和唐宋戏,经常上演的三国剧目有《凤仪亭》《白门楼》《黄鹤楼》《击鼓骂曹》《三气周瑜》《芦花荡》《空城计》等。南阳的一些二簧社班和演员擅长演三国戏,清光绪年间南阳淅川郑家河有“秀”字二簧戏班,其中郑秀文、黄秀仁等最为有名。南召县皇路店核桃园彭西堂供养二簧科班一台,三国戏《长坂坡》《芦花荡》《空城计》《困麦城》等是其拿手剧目。二簧社班的许多知名演员以演出三国戏的关羽而闻名遐迩,如南阳方城“福”字班的周德昌、赵庚辛等,周德昌因扮演关羽符合观众的审美期待而被称为“活关公”。南阳方城人赵庚辛出生梨园世家,酷爱戏曲表演,艺术造诣精湛,他主演的剧目《凤仪亭》《芦花荡》《黄鹤楼》等剧作轰动武汉、南阳。南阳唐河人李三镇痴迷戏曲艺术,善演三国人物,在《定军山》一剧中饰演老将军黄忠,独创“狮子吐须”这一绝技,把老当益壮的年迈将军久经沙场、忠勇善战的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抗战后《刘备招亲》等三国剧目颇受观众欢迎。南阳县人乔彩茂一生演出二百多个剧目,扮演了许多形象性格迥异的历史人物,如曹操、张飞、司马师、司马炎、廉颇等,他注重表现人物的内在感情,讲求在唱、念、做、打中表现人物性格。南阳县人赵怀安经常在邓县、方城、叶县等地演出,他的代表剧目中就有三国戏《凤仪亭》《白门楼》《黄鹤楼》《芦花荡》等。

在南阳地区还传播着豫剧、汉剧、宛梆(南阳梆子)、曲剧、京剧等其他剧种,这些剧种中上演的三国剧目主要有《古城会》(豫剧)、《取西川》(豫剧)、《黄鹤楼》(豫剧)、《辕门射戟》(豫剧)、《取成都》(豫剧)、《芦花荡》(豫剧)、《捉放曹》(汉剧)、《扫松》(汉剧)、《定军山》(汉剧)、《击鼓骂曹》(汉剧)、《空城计》(汉剧)、《失空斩》(汉剧)、《祭江》(汉剧)、《阴平关》(汉剧)、《水擒庞德》(汉剧)、《兴汉图》(汉剧)、《收姜维》(汉剧)、《逍遥津》(汉剧)、《取荆州》(汉剧)、《芦花荡》(汉剧)、《张松献图》(汉剧)、《黄鹤楼》(宛梆)、《千里走单骑》(宛梆)、《收姜维》(宛梆)、《斩蔡阳》(宛梆)、《取成都》(宛梆)、《三英战吕布》(锣卷剧)等近三十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