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的汉中、安康一带是三国故事的重要发生地和传播地。特别是汉中三国遗址众多,勉县有诸葛亮墓和全国最早修建的武侯祠,有重要的古战场定军山和天荡山。陕南艺人有“唐三千,宋八百,演不完的三列国”之语,此处的“三列国”就是指三国戏和春秋列国戏。陕南汉中、安康和商洛一带的三国戏主要保存在汉调桄桄、汉调二簧和秦腔等剧种之中。
《白门楼》(有口述抄录本),又名《水淹下邳》,汉调桄桄传统剧目,故事见《三国演义》第十六回以及第十九回。《陕西省传统剧目汇编·汉调桄桄》第1集收辑有张庆云、陶隆富口述本。
《许田射鹿》,又名《青梅煮酒论英雄》,汉调桄桄传统剧目,故事见《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回荆州》,又名《刘备过江》,汉调桄桄传统剧目。《张松献图》,汉调桄桄传统剧目。1956年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中,此剧作展览演出,获得荣誉奖。汉调二黄也将此剧作为保留剧目。
《临江宴》,又名《单刀赴会》,汉调桄桄传统剧目,故事见《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临江宴》1960年长安书店出版此剧本。《孟德献刀》,汉调桄桄传统剧目,由陈显远根据《三国演义》故事创作而成。此剧中,曹操被塑造成一位正面人物,1958年,长安书店出版此剧本。
《天水关》,又名《收姜维》,汉调二黄传统剧目,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九十三回,越剧也常演此剧,并流传甚广。《三闯辕门》(有口述抄录本),汉调二黄传统剧目。《东风船》,孟学范创作,1965年陕西 日报出版此剧本。《回荆州》,又名《龙凤配》,汉调二黄传统剧目。《取成都》(已有口述抄录本),又名《刘璋王让位》《夜战马超》,汉调二黄传统剧目,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过巴州》(有口述抄录本),又名《夜过巴州》《收严颜》,汉调二黄流行折戏,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六十三至六十四回。《战宛城》,汉调二黄流行剧目,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十六回,其中曹操和绣嫂“滚帐”情节,因其低俗性,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演出没有了此情节。《铁龙山》(已有口述抄录本),又名《姜维探营》,西皮二黄兼有,汉调二黄传统剧目,商洛、安康有剧作存留,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理百零九回。《张松献图》(已有口述抄录本),汉调二黄传统剧目,是安康等剧团常常演出的剧目之一。《滚鼓》(已有口述抄录本),西皮,汉调二黄传统剧目。《江油关》,西皮二黄兼有;《走麦城》(已有口述抄录本),西皮二黄兼有。
《下宛城》,二黄传统剧目,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十六回。《长坂坡》,已有口述抄录本,二黄传统剧目,故事源于《三国演义》第四十一至四十二回。《祭江》(已有口述抄录本),西皮二黄兼有。《探营》(已有口述抄录本),西皮二黄兼有。《天水关》(已有口述抄录本),西皮二黄兼有;《哭祖庙》,西皮二黄兼有。《骂王朗》,西皮二黄兼有。《受禅台》,西皮二黄兼有。《盘貂》(已有口述抄录本),汉调二黄传统剧目,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空城计》,二黄传统剧目,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山阳剧团保留剧目。《挡曹》,又名《火烧战船》,二黄传统剧目,故事取材于《三国演义》。《捉放曹》(已有口述抄录本),二黄传统戏,故事取材自《三国演义》。《取长沙》,二黄传统剧目,山阳、镇安剧团上演过此剧。《失空斩》(已有口述抄录本),二黄传统剧目。《葫芦峪》(已有口述抄录本),二黄传统剧目。《取东川》(已有口述抄录本),二黄传统剧目。《群英会》,二黄、秦腔传统剧目。《击鼓骂曹》(已有口述抄录本),二黄传统剧目。《荐诸葛》(已有口述抄录本),商洛、安康存有二黄传统剧目。
《貂蝉》,二黄、秦腔、曲剧等传统剧目。《蒋干盗书》,二黄、秦腔传统剧目。《反长沙》,秦腔传统剧目。《吕布戏貂蝉》,秦腔二黄传统剧目。《定军山》(下,西皮),二黄、秦腔传统移植剧 目。《美人计》,又名《回荆州》,二黄传统剧目。《救凌统》《柴桑关》《马超哭头》,秦腔传统剧目,商洛、安康等剧团上演。《取西川》《取荆州》《出隆中》《卦铺》《芦花荡》《挡将》《祭灵》《借箭》《借东风》《赵云表功》《换将》《虎牢关》等均为汉调二黄传统剧目。
《反西凉》《出五关》《白马坡》《斩郑文》《献貂》《伐孙策》《华容道》《辕门射戟》《红逼宫》《赵颜求寿》《盗书》《苦肉计》《落凤坡》《荆州堂》《徐母骂曹》等均为西皮剧目,且都已有口述抄录本。
安康一带流传的《三江口》《甘露寺》《葭萌关》《柴桑口》《麦亭宴》《火烧连营》《淹七军》《白帝城》《白逼宫》《借赵云》《凤仪亭》《乔府求计》《挑袍》《截江救主》《单刀赴会》《左慈戏曹》等汉调二黄传统剧目,尚无口述抄录本。
《大报仇》,又名《伐东吴》,秦腔传统剧目,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八十二回至八十五回以及《三国志·蜀志 ·先主刘备传》。 1980年陕西省文化局《陕西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二十四集,收录唐玉柱口述《大报仇》剧本。(www.xing528.com)
《白逼宫》,又名《衣带诏》《血待诏》《三拷吉平》,汉调桄桄传统剧目,故事取材于《三国演义》第二十回至二十四回以及《三国志 ·魏志 ·武帝纪》。此剧从 20世纪40年代以来常唱不衰,现存1959年陕西省文化局,《陕西传统剧目汇编 ·汉调桄桄》第六集,为张庆云口述《血待诏》本。
《回荆州》,故事见于明代《绵车记》及《三国演义》第五十四至五十五回,又名《女别母》《诸葛撑船》《三气周瑜》,西府秦腔传统剧目,1955年长安书店出版由王绍猷改编的《回荆州》本,1981年陕西省文化局《陕西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二十八集收录《回荆州》。
《过巴州》,故事取材于《三国演义》第六十三至六十四回,又名《收严颜》《两张飞》与《夜过巴州》。汉调二黄传统剧目。1961年陕西省文化局在《陕西传统剧目汇编 ·汉调二黄》第七集中收录山鸣岐口述本。
《借赵云》,又名《北僻借赵》《徐州解围》等,老腔传统剧目,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十一回。西府秦腔也有此剧目。陕西省艺术研究所收有抄本。
《许田射鹿》,又名《青梅煮酒论英雄》,汉调桄桄传统剧目,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二十回至二十一回。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有抄本。
《张松献图》,又名《献地图》,汉调二黄传统剧目,故事取材于《三国演义》第六十四回。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有抄本。
《黄鹤楼》,故事见于元代《刘玄德醉走黄鹤楼》杂剧,清代无名氏的《黄鹤楼》传奇以及郑瑜《黄鹤楼》杂剧。秦腔传统剧目,陕西省艺术研究所仓留芳村存本。
《葫芦峪》,又名《六出祁山》《脂粉计》《上方谷》与《火烧葫芦峪》,秦腔传统剧目,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有抄本,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三回。1949年以后,一般不演全本,只演《拜台》一折。
《鼓滚刘封》,又名《战山》《蝎子山》《鼓滚山》,同州梆子传统剧 目,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六十七回。1961年,陕西省文化局《陕西传统剧目汇编·同州梆子》第一集中收录王赖赖口述本。《战宛城》,汉调二黄传统剧目,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十六回。《反长沙》,秦腔传统折子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