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何挺颖革命历程-汉水文化研究集刊.六

何挺颖革命历程-汉水文化研究集刊.六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以看出,以五卅运动为转折点,何挺颖已经抛弃了实业救国的幻想,投身于革命洪流。毛泽东建军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支部建在连上”,对此何挺颖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一点得到了学界的认可。连队建立支部的思想,来源于何挺颖的革命斗争经验。可以看出,在井冈山根据地时期,何挺颖已经成长为一个坚定的革命者,并成为根据地党和军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何挺颖革命历程-汉水文化研究集刊.六

从 1905年出生,到 1929年逝世,何挺颖的人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个阶段,从 1905年到 1924年去外地求学前,是革命思想萌芽阶段

这个阶段他在汉中求学,受到五四运动和进步思想的初步影响,成为一名进步学生,与传统封建势力做斗争。在这个阶段,他初步接受到五四文化运动的熏陶,并迅速成长起来。有两件事情可以作为标志:第一件事情就是白话文运动事件。他和廖左明、樊尚志等同学组织读书会,阅读进步书籍。1923年3月,何挺颖等创办《汉钟》(后改称《新汉》),以“提倡新文化,介绍实用知识,共谋改进汉中”为宗旨。他受到新文化运动闯将胡适的影响,率先在校书写白话文,并掀起了白话文运动的热潮,迫使校长刘调伯辞职。第二件事是 1922年的纪念五四爱国运动,何挺颖等学生成立学生会,联络南郑农职及高等小学等校学生,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学生爱国运动,并向道尹公署请愿,最后迫使道尹答应“通电全国抵制日货条例,禁止在南郑推销日货,允许学生游行”等,学生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从何挺颖这一时期的表现来看,他主要是一个热血青年,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较大,接受进步思想,也开始投身斗争实践。正如他后来回忆这次学生运动时说:这是我从新文化运动迈向政治斗争的第一步,也是接受爱国主义思想和锻炼的开始。从他这一时期留下的一首诗“散沙枉多四万万,热度只有五分钟!中国不亡非天理?!午夜徘徊心如焚”可以看出,他作为一个年轻学子,对北洋军阀统治下的民族和国家前途深感深忧虑,也充满了情感

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影响深远。正是通过汉中籍外地学生的宣传,终于在20世纪20年代初传播到了交通、信息闭塞的汉中,最早接受新知识的以何挺颖、左明为首的汉中学生,他们立即行动起来,通过白话文运动和游行抵制日货运动,有力地响应了全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五四学生爱国运动,也促成了何挺颖思想的第一次转变。这一阶段是何挺颖革命思想的萌芽阶段。

2.第二阶段,从1924年上海求学到1926年前,是选择革命道路,政治趋于成熟阶段(www.xing528.com)

1924年何挺颖考入上海大同大学数学系学习,后五卅运动爆发,上海学生罢学,何挺颖也积极投入这场运动。同时在这场运动中他政治思想逐渐成熟,他认识到“中国此时最急需的是革命战士,而不是什么数理博士”,他在给同学的信中写道“对数表里查不出救国良方,计算尺不能驱逐横行的豺狼……南京路上圣血殷,百年侵华仇恨深。去休学者博士梦,愿作革命一新兵。”他因而转入社会学系学习。可以看出,以五卅运动为转折点,何挺颖已经抛弃了实业救国的幻想,投身于革命洪流。这一时期他的思想转变与在上海大学所受革命教育密切相关。1922年,中共党的总书记陈独秀决定创办一所干部高等院校,将东南高等师范改建为上海大学。于右任出任校长,共产党人邓中夏任总务长,瞿秋白任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瞿秋白和邓中夏都是党的早期领导人,在学生中积极宣传革命思想,加之何挺颖本来为进步学生,所以很快接受了这些思想,从他1924年先后加入共青团和共产党可以看出,在上海学习阶段,他的思想发生了质的转变,如果说在汉中还是一个进步青年,在上海的学习已经使他成为一个革命者了。

3.第三阶段,从1926年参加北伐到1929年牺牲,参加革命,成为坚定的革命者,并成为党和军队的奠基人之一

1926年,何挺颖被派往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干部连任指导员,后率部参加秋收起义。在三湾改编中,他积极协助毛泽东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是组织改编,将秋收起义部队由原来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第二是确立了“支部建在连队上”的制度;第三是在部队中实行民主主义制度。这些工作对中国革命军队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1928年何挺颖还亲自指挥红军进行了反湘赣边界敌人对井冈山第二次会剿的斗争,取得了著名的黄洋界大捷,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毛泽东专门写《西江月 ·井冈山》对黄洋界大捷给予高度评价: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可是说在当时井冈山红军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黄洋界大捷既振奋了士气,也使党和红军保住了井冈山根据地,促进了湘赣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

井冈山时期,何挺颖最突出的贡献就是在三湾改编中向毛泽东提出“支部建立在连队上”。毛泽东建军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支部建在连上”,对此何挺颖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一点得到了学界的认可。连队建立支部的思想,来源于何挺颖的革命斗争经验。1926年,何挺颖被派往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干部连任指导员,1927年任北伐军李品仙部团指导员,秋收起义时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连党代表,两年的基层连队政治工作,使得他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军队基层政治工作经验。加之何挺颖作为当时部队为数不多的大学生,思想理论素养较高,善于思考,善于总结,从在北伐军中与孙文主义右倾思想斗争,再到秋收起义失败红军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如“兵力分散、收编不当,麻痹轻敌”等,他认识到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党对军队的领导权出了问题。因此他认为“党的组织,就是党的支部,在我们的队伍里不是没有,而是太少了,一个团才有一个支部,连队都没有党的组织,这就不能抓住士兵,等于抓不住部队。我看要把党的支部建立到每个连队,就是班、排也要有党的小组,营以上建立党的委员会,举凡军中的重大事情,都要经过党支部、党委来决定,这样方能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可以看出,在井冈山根据地时期,何挺颖已经成长为一个坚定的革命者,并成为根据地党和军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