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保机征渤海成功,终于完成了他最大的两个心愿。也许真的是人生从此再无追求、生无可恋,在班师离开忽汉城,军队刚刚走到扶余时,这位帝国的开国皇帝还没来得及交代自己的身后事,就急病升天了。
皇帝去世后,谁来继承这契丹帝国的皇位,成了当时统治集团内部亟须解决的问题。如果在一个封建制度完善的王朝中,也许不会有这样的争议。在封建王朝里,嫡长子继承已经是相当成熟的制度。但是,契丹帝国刚刚建立,部落世选“贤者”的意识还在社会中有一定的残存。于是,在太祖的继承人中,是立长还是立贤,就在这个时候被拿出来讨论了。
根据史书记载,阿保机与述律皇后共有三个儿子:长子耶律倍、次子耶律德光和三子耶律李胡。三个儿子自小就表现出很大的差异。阿保机为了考验三个孩子,曾让他们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日子分头出外去捡柴,结果三子的表现完全不同。长子倍精选了干燥且长短相近的柴草,捆扎得整整齐齐背回家。次子德光则是将出门之后见到的柴草不加选择地统统背了回去,虽然“卖相”没有兄长带回来的好,但速度却快了很多。三子李胡的表现最让阿保机失望,他怕冷嫌累,只是出门随便捡了几根敷衍了事。阿保机最后得出结论:耶律倍和耶律德光各自具有独特的优势,一个力求完美,一个目标明确,都是可任大事之人;而李胡毫无责任心,较两个兄长差得太远,难有成就。
因此,在太祖皇帝骤然病故之后,角逐皇位的人选,除了长子耶律倍之外,还有二儿子耶律德光。就当时的情势看,这两人都拥有引人注目的能力与功绩,而且也各有自己的一批支持者。
长子耶律倍,是汉文化的笃信者,敬仰孔子与儒家学说。据记载,阿保机曾与他讨论何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佛教还是儒教?耶律倍毫不犹豫地回答“是儒教”。在耶律倍的影响下,阿保机登基后,首先建孔庙,并多次派耶律倍主持祭孔仪式,以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崇敬。除了尚孔,耶律倍还博览群书且喜欢藏书,对于阴阳、医药、音律等也颇有研究,尤其是在绘画方面的造诣颇深。(www.xing528.com)
史书上说,他最喜欢描绘的题材是本族人的骑射、鹿群、踏雪等生活场景,一些作品甚至被收进了宋朝的大内秘库,宋徽宗就常常把他的画当成学习的样本。由于受儒家文化影响较深,耶律倍待人宽厚,办事认真。阿保机在称帝之后,借用古老传说中三皇的名称,分别以天皇帝、地皇后和人皇王作为自己和妻子、长子的尊号,以此确立权威。包括耶律倍在内的大多数人认为,阿保机的用意是期待耶律倍在父亲身后接过所向披靡的军队,再以一个博通经史的儒者风范在皇帝的宝座上指点江山。而且,在当时的契丹帝国中,汉族官僚日渐增多,汉化势力显然更希望这位“亲汉”的皇子继承皇位。
次子耶律德光,契丹的名字为尧骨,自幼英勇善战,常年随父亲南征北战,在20岁的时候就做了契丹帝国的天下兵马大元帅,阿保机对他寄予的希望很大,在阿保机的三个儿子当中,他和长子耶律倍都很受阿保机的喜爱。但耶律德光更像他的父亲,在阿保机四处征战时,耶律德光都跟着出征,因此立功甚多。
顺便说一句,在这时,三子李胡没有被列为继承人选,主要的原因还不是他的无能。平心而论,古今中外,无能的皇帝倒也不少。想来他没有入选的原因,大概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年龄问题,阿保机逝世时,李胡刚满16岁,帝国事业刚刚起步,正是南征北战的重要时期,将皇位交给一个尚不够成熟的人,并不是明智之举;另一个原因,大概就是李胡的人品有一定的问题。这个人只是无能也就罢了,还很残暴,尤其是对待下人,动辄取其性命,这样一个人做皇帝,显然不是臣子们希望见到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