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雄踞北方的契丹:一石三鸟,营州举义意外收获

雄踞北方的契丹:一石三鸟,营州举义意外收获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公元696年,营州一带由于连续几年的灾荒,导致农牧无收,民不聊生。“营州之乱”的第二个副产品,可以说是最终促使武则天放弃了立武氏子弟为嗣的想法。最终,在“营州之乱”平叛之后,武则天召回庐陵王李显,这宣告了武则天立嗣态度已由支持武氏转为支持李氏,为后来李氏大唐政权得以恢复奠定了基础。

雄踞北方的契丹:一石三鸟,营州举义意外收获

内附以后的契丹,既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存在和发展着(在契丹族内部已经形成了比较巩固的部落联盟,部落联盟长已经逐渐地由世袭产生),又已成为唐王朝统治下的臣民:大贺氏联盟的“君长”和各部族长,既是契丹人的首领,同时又是唐朝羁縻府州的都督和刺史。

随着契丹经济的发展,政治上的各种制度也开始建立起来,契丹人慢慢开始不满足于作为唐廷的作战工具。矛盾就这样出现了,最终导致了“营州之乱”。在中国历史上有太多的战乱,这一个,也跟大多数的战争一样,在历史的尘埃中渐渐被世人遗忘。令人无法理解的是,这次战争的副产品,却还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只不过很多人已经无法将它们与“营州之乱”联系在一起了。

公元696年,营州一带由于连续几年的灾荒,导致农牧无收,民不聊生。而营州都督赵文翙完全不关心百姓疾苦,继续着自己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奢靡生活。这位赵都督视管辖区内各族酋长为奴仆,稍不如意就对他们非打即骂,屡“侵侮其下”。天灾人祸逼使李尽忠联合妹婿、诚州刺史孙万荣共同起兵反唐,这次起义得到了百姓的支持,一路攻城略地,所向披靡,李尽忠自封为“无上可汗”,契丹君长称“可汗”就是从这时开始的,这是第一个副产品。

“营州之乱”的第二个副产品,可以说是最终促使武则天放弃了立武氏子弟为嗣的想法。契丹起兵的消息传到了东都洛阳,面对一个影响力很小、人力和物力很难与中原抗衡的对手,武则天不分曲直,兴师动众,大张旗鼓地进行讨伐,还煞费苦心地把李尽忠的名字改成“李尽灭”,把孙万荣改成“孙万斩”。其目的就是要通过扩大事件的影响和朝廷对事件的重视程度,为武氏子弟创造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以此来确立武氏子弟的功勋和威望,为立他们为嗣铺平道路。

但让武则天失望的是,武氏子弟在平叛中逃的逃、躲的躲、滥杀的滥杀,充分暴露了他们无才无能,根本不足以继承大统。此间反叛的孙、李二人不但节节胜利,甚至打出了“何不归我庐陵王”的旗号(按:庐陵王,就是武则天的儿子李显,高宗驾崩以后,李显本来已经继承了皇位,但是没多久就被自己的母亲赶下了台,贬为庐陵王,流放在外)。所以,在来自各方面都拥护李唐的压力下,武则天也认识到人心所向的不是武氏,而是李唐宗室,如果再一意孤行,就会有丧失人心的危险。最终,在“营州之乱”平叛之后,武则天召回庐陵王李显,这宣告了武则天立嗣态度已由支持武氏转为支持李氏,为后来李氏大唐政权得以恢复奠定了基础。(www.xing528.com)

第三个副产品,比较“著名”。在武则天所派出的武氏子弟中,有一个叫武攸宜的王爷,当然也是被打得落花流水了。我们要说的当然不是这位王爷,而是该王爷有一个不被重视的幕僚,他的建言上司完全不予理会,军队猛吃败仗,为此这位幕僚郁闷得不得了,就跑到附近景点散心,一时间诗兴大发,就即兴赋诗一首:“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如今,营州之乱时那些带兵的、掌权的、显赫一时的人们,他们的名字在历史的角落里渐渐被世人遗忘。而在当时郁郁不得志的小小幕僚和他的这首诗却流传后世。细读史书,我们会感慨,命运总是公平地对待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只是这种公平表现的方式不同罢了。不得不说,这是历史的奇妙之处,也是人生的奇妙之处吧。

这场战争的结局,是武则天联合后突厥汗国的默啜可汗趁孙万荣领兵南下之机,偷袭了契丹后方,攻破新城,俘虏了包括尽忠、万荣妻小在内的留守人众。消息传来,契丹军心动摇,武周军乘机进攻,奚人又临阵倒戈,从背后夹击,契丹因此大败。万荣突围逃至潞水(今北京通州区附近北运河)东,疲惫至极,在树林中休息的时候,被自己的家奴杀死。这样,以李尽忠和孙万荣为首的大贺氏联盟反对武周的战争,以契丹的失败而告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