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女主浮沉的帝国政坛:女权进行到底

女主浮沉的帝国政坛:女权进行到底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女主沉浮是契丹政坛上的一个亮点,这一特点在很多少数民族中都曾存在。但契丹帝国与其他政权的女主有很大不同,即整个契丹帝国的皇后、皇太后几乎都出于同一个姓氏,这种现象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此后,萧氏与耶律氏通婚:萧氏的女子都嫁给耶律氏,耶律氏的女子都嫁给萧氏。因此,萧氏成为辽国仅次于耶律氏的权贵势力。

女主浮沉的帝国政坛:女权进行到底

女主沉浮是契丹政坛上的一个亮点,这一特点在很多少数民族中都曾存在。比如蒙古帝国时期成吉思汗幼子拖雷的妻子唆鲁禾帖尼,她不但守护着丈夫去世时留下的领地,更是在窝阔台有正统继承人的情况下,把自己的儿子蒙哥扶上了汗位。清王朝的孝庄文皇太后和慈禧太后的例子家喻户晓,就更不必多说了。

但契丹帝国与其他政权的女主有很大不同,即整个契丹帝国的皇后、皇太后几乎都出于同一个姓氏,这种现象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在太祖阿保机建立契丹帝国之初,部族内部“本无姓氏,惟各以所居地名呼之,婚嫁不拘地里”。直到帝国建立,为了提高自己家族的地位,阿保机“始以王族号为‘横帐’”,以显示自己的家族是契丹民族金字塔的塔尖;同时“以乙皇、拔里(两家功臣家族)比萧相国(萧何),遂为萧氏”,以此来表达对汉代辅佐刘邦建功立业的萧何的尊崇。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当时的萧氏对阿保机建立契丹帝国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此后,萧氏与耶律氏通婚:萧氏的女子都嫁给耶律氏,耶律氏的女子都嫁给萧氏。这种政治联姻成为定律,世代沿袭。因此,萧氏成为辽国仅次于耶律氏的权贵势力。有辽一朝,萧氏共出了十三位皇后、十三位封王、十七位北府宰相、二十位驸马。

随着契丹帝国势力范围的扩大,皇帝后宫的女子不再限于契丹族,也曾经有过非萧姓的妃子,但占据绝对主要地位的,仍然是萧姓。皇后只能是萧氏女子,自然太后也都是清一色的萧太后,萧氏成了名副其实的“皇后专业户”。(www.xing528.com)

在契丹族内,“皇后专业户”萧氏还形成了“后族”,相对于王族的“横帐”,后族则被称为“国舅帐”。根据契丹帝国的规定,北府宰相一职由“国舅帐”中选出能者担任,因此一直到辽亡,萧氏后族一直把持北府宰相之位,确实应了“比萧相国”的说法。朝堂之上,“后族”萧氏与“皇族”耶律氏势均力敌;后宫之中,更是萧氏女人的天下,由于有娘家强大的势力作为靠山,尽管是嫁给帝国中至高无上的皇帝,这些萧家的女儿们丝毫没有畏惧之意,并在帝国政治舞台上充分展示着她们的才能。

这样一来,整个帝国的命运,都跟这个国家的女人们息息相关。帝国的草创时期,是述律平一路扶着丈夫阿保机走向帝位,在丈夫去世后,述律太后又操纵了皇帝大选。纵观帝国历史,最风光的女性,无疑应属承天太后萧燕燕,她临朝称制30余年,最后把政权顺利地交给了儿子,也正是在她统治时期,帝国达到了辉煌的顶峰。圣宗升天之后,他的两个妻子齐天皇后和法天皇后斗法,搅得整个契丹政坛动荡不安,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帝国的内忧外患逐渐出现,开始走下坡路。而帝国女人的境遇开始艰难起来是从道宗开始的,道宗因为一首《十香词》而赐给妻子三尺白绫,堂堂的皇后就这样不明不白地被赐死了。而这时的帝国也同这位皇后一样,风光只是表面,内部的重重矛盾随时都可能爆发,将一切摧毁殆尽。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契丹帝国这驾大车,也是由耶律氏和萧氏联合驾驭的,当女人们掌权时,这辆大车在顺利地前行,而当女人的地位衰微到沦为王权的附属品时,这辆大车也在顷刻间坍塌了下来。

契丹帝国退出历史舞台已经800余年,但一些独具特色的治国方略及习俗却影响深远,至今独领风骚。然而这个帝国的历史及其创造的许许多多的辉煌,仍被无情的岁月尘封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