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松滋市老区发展史:调整结构,转换机制

松滋市老区发展史:调整结构,转换机制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大力发展私营企业在城镇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政府职能为重点,对全县56家国有企业实行了第二轮承包,理顺了企业与国家的关系。三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坚定不移地把农业放在农村工作的首位。1996年7月,松滋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决定,将原松滋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更名为松滋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松滋市老区发展史:调整结构,转换机制

农业产业结构大力调整

为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在全县农村普遍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亦称社会主义教育)。1990年底,县委在八宝和大岩咀两个乡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试点。在试点的基础上,从1991年春开始,组建工作组,分多批在全县451个乡及乡镇直单位开展社会主义教育。

在农村继续稳定和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体的双层经营体制基础上,逐步实行计划农业向市场农业转变。从1992年开始,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按照稳定发展粮棉生产、突破性发展多种经营、突破性发展乡镇企业的指导方针,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优化种植业,突破畜牧业,开发林特业,提高水产业”的调整方案,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大力调整。通过调整,全县共推广优化种养模式30多种,使优化种植面积达到40多万亩,基中优质稻面积突破10万亩。在区域布局上,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思路,坚持走专业化、规模化的路子,共兴建各类名特优产品基地181个。同时,涌现出各个特色的生产专业村100多个,初步形成了山区、丘陵、平原湖区三种不同的区域特色。

全县乡镇企业发展迅猛。1993年,全县乡镇企业产值达到15.4亿元。有4个乡镇的工业企业产值跨入亿元行列。此外,1990年至1993年,全县粮食、棉花、油料生产先后创历史最高水平,棉花生产跨入全国百强行列,生猪生产量排名全省第一。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大力发展私营企业

在城镇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政府职能为重点,对全县56家国有企业实行了第二轮承包,理顺了企业与国家的关系。在企业内部积极推行企业人事、劳动、分配制度的改革,努力落实企业经营自主权。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行股份制,改革企业产权制度。全县有134家企业推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加速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全县工业总产值以年均17.6%的速度增长,1993年达到15.7亿元,成为全省工业总产值突破10亿大关的县(市)之一。同时,努力探索商品粮改革的新路子,积极推行价格改革,实现了由计划价格、“双轨”价格,再到市场决定价格的平稳过渡。

在改革步伐加快的同时,横向经济联合不断加强,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全县以名优产品为龙头,先后形成三个企业群体,即以矿山机械厂为“龙头”的机械工业群体,以白云边为“龙头”的酿酒工业群体和以棉纺厂为“龙头”的纺织工业群体。全县484家工矿企业中已参加各种形式联合体的有88家,引进人才的有28家、102人。在横向经济联合不断加强的同时,对外开放不断扩大。自县瓷器厂与日本企业联营,引进外资10万美元,使松滋实现利用外资“零”的突破以后,至1992年,已建和立项的外资项目达到21个,总投资8446.36万元,其中外资占30.5%。到1993年,全县开工和申报立项的“三资企业”达到23家。此外,市政府先后在北京、上海黑河等20多个大中城市、边境口岸建“窗口”35个。有20多家企业与大中城市、大专院校、大中型企业和科研单位建立经济和技术联系,有12家企业进行资金合作,金额达2285万元。这一阶段,全县外贸收购连续3年过亿元,平均增长10%以上,被评为全省外贸出口先进单位,县外贸公司也进入全省出口企业50强。

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速发展个体私营经济。

1993年2月,成立县私营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出台《关于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意见》。此后,全县个体私营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全年新增私营企业73家,其中产值、营业额过百万的达13家。私营企业全年实现产值3000多万元,是1992年的9倍多。

撤县建市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初步建立

1994年1月,中共松滋县第九次代表大会和松滋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两会确定了松滋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思路。一是紧紧围绕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不失时机地推进各项改革。二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努力提高外向型经济的比重。三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坚定不移地把农业放在农村工作的首位。会后,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在县委及各级党组织的带领下,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开放步伐,提前和超额完成了“八五”计划。农村经济实现“四大突破”,即人均占有粮食首次突破1000斤,人均出栏生猪首次突破1头,农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农村人均收入首次突破1000元。工业、乡镇企业快速增长,显现“五超历史”,即工业总产值超历史,技改投入超历史,乡镇企业发展超历史,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超历史,工业企业实现利税超历史。财贸经济繁荣活跃,农副产品收购总额、商业纯销总额、集贸市场成交额、外贸收购总额、财政收入、各项存款余额、各项贷款余额等7个方面都有较大幅度增长。“八五”期间,松滋还先后被国家确立为商品粮、优质棉、生猪“四化”和长江中上游水果开发基地,同时被授予农村能源建设先进县。

1996年5月18,撤县设市庆典大会

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各项改革不断深化。企业改革进展较快,全县先后建立股份有限公司3家,有限责任公司32家,股份合作企业200家,兼并、租赁、拍卖和实行一厂多制企业116家,盘活存量资产6300多万元。商业体制改革逐步深入,经济效益开始好转。财税体制改革顺利实施,新旧税制平衡过渡。城镇住房改革全面推开。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健全。金融、投资、计划体制的改革继续向前推进。

1995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松滋县,设立松滋市(县级)。1996年5月18日,上午9时28分,在金松开发区蓝天小区隆重举行建市庆典。

万人空巷,庆祝松滋市成立(www.xing528.com)

松滋撤县建市工作始于1992年,1993年5月获行署同意,9月通过省政府验收,1994年2月省政府行文上报国务院,撤县建市为松滋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1996年7月,松滋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决定,将原松滋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更名为松滋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撤县建市后,市委召开扩大会议,认真审议《松滋市企业改革总体方案》,研究部署全市企业改革工作,并组建企业改革工作组36个,进驻36家企业组织协调改革工作。通过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推动了全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基本建立。

“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党的十四大以后,松滋物质文明建设成效显著。1996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46.4亿元。全市乡镇企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1996年实现产值63.4亿元。个体私营工商业蓬勃发展,到1996年,个体工商户达到27634家。农业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多种经营收入增加。1996年全市农业产值达到13.25亿元,粮食总产超历史,多种经营产值8.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6%。

在物质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也迈出新的步伐,“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科技、教育、文化和计划生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可喜成绩。全市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77个,向上争取科技计划项目5个,农村技术市场工作经省验收合格。教育“普九”工作顺利通过省政府验收,中小学教学条件大为改善,基础教育进一步加强。高考成绩创历史最高纪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有新的发展。文化事业蓬勃发展,被授予全省“文化先进市”。广播电视事业进一步发展,14个乡镇完成了有线电视微波联网工程。计划生育少生快富工程效果明显,计划生育率达到98.74%。卫生“初保”达标并顺利通过省验收。环保、土管、审计和技术监督执法力度加大,气象监测、防震减灾工作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事务工作取得新成果,成功申报成立卸甲坪土家族乡。其他各项事业都取得新的进展。

宣传舆论工作和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市上下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和“十星级文明单位”的评选争创活动,共评出“十星”农户19697户,“十星”单位246家。

加强党的建设取得新的进展。1994年,全市立案调查各类违纪案件1841件,为国家、集体挽回经济损失120万元。1995年以后,逐步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下大力气查处以权谋私、受贿贪污、腐化堕落等问题,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狠抓铺张浪费、请客送礼、公费旅游、大吃大喝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党在农村的政策进一步落实。全市开展减轻农民负担大检查,向农村派驻工作组,清理取消36个增加农民负担的收费项目及其文件,把农民负担“三提五统”的费用控制在上年农民纯收入的5%以内。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召开。为迅速宣传贯彻十五大精神,在全市掀起了学习十五大精神的热潮。为把学习理论与松滋的发展实际结合起来,市委着重组织开展了3项重要活动。

一是在农村开展“百日工作团”活动。1998年2月到5月,市委抽调1500多名机关干部组建农村工作团,深入到全市453个村开展十五大精神宣讲活动。工作团扎扎实实地宣传贯彻十五大精神,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开展资本营运并清理村级财务,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协助春耕生产。通过开展这一活动,党的十五大精神进一步深入人心,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力进一步增强,村级财务进一步规范,农民生产积极性进一步高涨,从而推动了农村“两个文明”建设。

革命老区豆花湖农作物郁郁葱葱

二是组织两万人闯市场活动。随着农业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农产品的产销、供求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与此同时,体制的更替带来了农产品产销脱节、供求失衡等诸多矛盾,尤其是流通滞后、农产品难卖的问题日渐突出,已经严重影响到农业乃至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此,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组织两万人闯市场活动。广大机关干部到农村帮助农户跑市场,销售农副产品,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

三是在机关开展“三大”主题教育活动。从6月中旬开始到7月底结束,针对市直机关干部中存在的思想认识问题和工作作风问题,深入开展以形势教育、纪律教育、宗旨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三大主题教育活动,重点解决机关干部思想不稳、精神不振、领导班子不力、纪律涣散等问题。通过开展教育活动,市直机关干部振奋了精神,转变了作风,增强了纪律观念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市直机关掀起了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扶贫帮困的热潮。

通过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全市党员干部思想获得大解放,特别是在所有制及实现形式等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推动了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企业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1997年,全市改制和新组建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企业390家,股本总额7.2亿元,有20家企业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进行资本营运,资产拍卖发展势头良好,盘活存量资产2.4亿元,吸纳发展资金1.85亿元。特别是从1997年底开始,对国有、集体资产大做“卖”的文章,盘活了存量资产,优化了资本结构,从根本上明确了企业产权,理顺了企业经营机制,优化了企业发展环境,使一大批国有、集体企业重现生机。此外,机构改革小城镇综合试点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等各项改革都稳步实施,并取得了新的进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