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洪湖苏区第一次反“围剿”斗争取得胜利后,蒋介石又集结兵力对洪湖苏区连续展开了第二、第三、第四次反革命军事“围剿”。为支持洪湖苏区反“围剿”斗争,在松滋党组织的配合下,松滋赤色警卫大队、松枝宜第一游击大队和鄂西游击二大队,在松滋开展游击战争,为保卫苏区,夺取反“围剿”的胜利给予了有力的支持。
赤色警卫大队的建立及武装斗争
大革命失败后,湘鄂西地区的革命民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辟了以洪湖为中心的广大苏区,使敌人极其恐慌。1930年11月,蒋介石调集重兵向洪湖苏区发动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此时,为贯彻中央的“左”倾战略意图,红二军团远离苏区,开始南征,致使苏区兵力空虚,反“围剿”斗争形势极其严峻。
为粉碎敌人“围剿”,保卫苏区,湘鄂西特委决定组织一支地方武装——湘鄂西赤色警卫大队,作为反“围剿”斗争的主力。特委所辖各县分别成立1个大队。为便于指挥,又成立江左、江右2个指挥部。
在湘鄂西特委的部署下,中共松滋县委于10月下旬在县委机关驻地豆花湖一带,正式组建松滋赤色警卫大队,又称湘鄂西赤色警卫总队江右军七大队。
1930年11月初,敌人分数路进逼洪湖,开始第一次军事“围剿”,各地地主团防武装亦紧密配合,厉行“清乡”。根据特委和总队部署,赤色警卫大队在县委直接领导和基层党组织及广大群众的配合下,开展武装斗争,进行了一系列的战斗。
松滋赤色警卫大队第1次较大的战斗是智取沙道观团防,这次战斗在豆花湖党支部及外围组织——“十姨妈”的配合下,未费一枪一弹,获得缴枪22支的战果。
湘鄂西特委在领导苏区反“围剿”的同时,并未放松实现将洪湖与湘鄂边连成一片的战略意图。因此,十分重视上游各县,特别是松枝宜的工作。为加强上游各县的领导,特委决定,将松滋、枝江、宜都3县再次合组为松枝宜县委,由王雨三任书记,统一领导这一地区的工作。合组县委后,松滋境内设松沙区委,负责组织领导全县革命斗争,辖豆花湖、沙道观、裴家场、许家场、余家渡、夹马槽、朱家埠、米积台、肖家咀、全美垸10个支部。自此,松滋赤色警卫大队便改由松枝宜县委领导。
11月下旬,在松枝宜县委的领导下,松滋赤色警卫大队百余人,在县委书记王雨三和大队长周海涛的率领下,攻打新江口,奇袭敌县保安第一中队,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新江口战斗结束后,松滋赤色警卫大队撤至豆花湖一带隐蔽休整。1931年3月,松滋赤色警卫大队奉命开赴华容,直接参与苏区反“围剿”斗争,5月,编入红九师,为粉碎敌人的“围剿”继续战斗。
松枝宜第一游击大队游击松滋
1930年12月下旬,红二军团在杨林市战斗失利后,从刘家场向湘鄂边转移途中,收编了一支以欧阳晋为首的农民武装,不久,在鹤峰走马坪将这支武装正式改编为红二军团松枝宜第一游击大队。任命欧阳晋为司令,全大队400余人,编为3个中队、1个特务队。
2月下旬,松枝宜第一游击大队奉命回松枝宜地区,就地开展游击活动,以配合苏区的反“围剿”斗争。第一游击大队3月4日进入松滋,在刘家场与敌殷超部数百人遭遇。初战失利后决定回师湘鄂边寻找主力,当赶到曲尺河时,巧遇东下松滋、公安游击的红十七师。次日,游击队配合红十七师重返刘家场,再打殷超,大获全胜。刘家场战斗结束后,红十七师继续东进,游击队便留在松滋游击。
游击大队在松滋先后攻打2处团防、1处编练队,缴枪数支,毙敌团总1名、联保主任2名、土豪劣绅多名,解救被捕群众30余人。
1931年3月,红二军团改编为红三军后挥师北渡,湘鄂边仅留1个独立团坚持斗争。敌人出动主力部队,对湘鄂边进行“清剿”,对游击大队敌人采取“剿抚并重”的手段。6月,敌人将游击队包围在10余里的狭长地带,游击队部分突围。这时,驻刘家场的县保安第四中队中队长魏竹山开始对欧阳晋利诱拉拢。7月下旬,欧阳晋终于抵不住金钱美女的诱惑,投降了魏竹山,被委任为第四中队副中队长,游击队也被收编。
鄂西游击二大队血染庙河(www.xing528.com)
为配合洪湖苏区反“围剿”,特委决定,另成立一支游击武装,鄂西游击二大队,由孟伯平、龙平分任正副大队长,活动在江北枝江、宜都一带。
松枝县委重组后,特委决定将二大队一部调往松滋活动,归松枝县委领导。在县委的领导下,二大队首先攻打弥陀寺团防,这一战虽无缴获,却极大地震慑了敌人。不久,二大队又与豆花湖、邱家槽坊地区的党员及农民100余人,夜袭长江南岸的涴市团防,缴枪25支。这次战斗之后,二大队即以拉家渡、金鸡山一带为根据地,先后偷袭了金鸡寺、纸厂河、新江口、磨盘洲团防,缴枪40余支。尤其是夜袭新江口团防的战斗,一次缴枪30余支。二大队这一段时间的游击活动,有力地打击了团防武装,牵制了敌人对苏区的进攻,游击队自身的力量也在战斗中得到壮大,由当初的10人枪发展到50余人枪。
1931年5月,二大队不断出击,连续攻打了驻街河市的县保安第三中队和纸厂河、杨林市、麻城垱等地团防,每次均有缴获。就在这时,洪湖苏区军民终于取得了第二次反“围剿”的全面胜利,敌人被迫由进攻转为防守。
6月至7月间,长江上游连降大雨,江水猛涨,堤防多处决口,国民党反动派乘机决堤放水淹没洪湖苏区。与此同时,敌人又开始对洪湖苏区第三次“围剿”。面对水灾“清剿”的双重困难,县委一面领导二大队继续打击团防武装,一面发动饥民斗争,以策应洪湖苏区的反“围剿”斗争。
8月中旬,二大队横渡松西河,一举缴获胡家场团防局全部枪支。以后,二大队又参与发动组织以“吃大户”为主要形式的饥民斗争,使这场斗争迅速兴起,席卷全县,给地主豪绅以沉重的打击。在年关斗争中,二大队攻打新江口和胡家场乡公所,缴获20余支枪。至此,二大队已拥有200余人枪。
1932年3月5日,二大队长途奔袭洋溪,攻打团防,大获全胜,俘敌40余人,缴枪40余支。战斗结束后,随即转往郑家垴隐蔽驻扎。不料,敌人发现了二大队的行踪,当夜,敌急调七十九军1个连及枝江、宜都各1支保安中队,分三路向郑家垴进攻。由于哨兵疏忽,对敌人的包围二大队毫无察觉。7日拂晓,敌猝然发起进攻,副大队长龙平率部分队员掩护,大队长孟伯平率主力突围。是役,二大队损枪数十,龙平等英勇牺牲。
洋溪战斗后,二大队转移到金鸡山一带隐蔽休整。这时,敌人的“清乡”加紧,很多地区的党组织因为配合游击队活动被暴露而遭到破坏。鉴于各地党组织连遭损失,游击队已无相应的根据地隐蔽,松枝县委决定将所有长枪70余支经公安转送洪湖苏区,县内只留10条短枪,由孟伯平率领继续坚持游击活动。
就在二大队将长枪送往洪湖的时候,苏区军民打破了敌人第三次“围剿”。孟伯平率10人枪隐蔽在拉家渡一带,经过1个多月的工作,队伍有所发展,又重新编组为3个分队。在此期间,二大队还先后攻打纸厂河、磨盘洲、麻城垱、杨林市等地团防,几次战斗虽有缴获,却牵连地方党组织连遭破坏,游击队活动愈加困难。这时敌人又发起对洪湖苏区的第四次“围剿”,松滋县保安大队及各区团防相继对二大队进行三次“清剿”。
6月8日,松滋县保安大队第二中队进攻二大队驻地拉家渡,发起第一次“清剿”。在这次“清剿”中,二大队3个分队从沙沟子,庙河、五朝门出发,分3路向敌人反击,敌三面挨打,又不知游击队的实力,只得向麻城垱退去。
6月下旬,宜昌分特委指示松枝县委,为牵制进攻苏区的“川匪”,命二大队袭击江陵埠河与涴市等处敌人。二大队接到命令后,立即攻打江陵弥陀寺团防。战斗中,因敌突然增调川军1个连,游击队进攻受阻,伤亡较大,但经奋力拼搏,终将守敌击溃。接着,二大队再次攻打涴市团防,获得胜利。但因这一带地处平原,不易隐蔽,二大队两战两捷后,经豆花湖短暂休整后撤回拉家渡一带。
7月初,敌人纠集松滋县保安大队第二中队、第三中队及团防武装300余人围攻拉家渡,向二大队发起第二次“清剿”。面对数倍之敌的围攻,孟伯平将队伍化整为零,在群众的配合下,四处反击,敌终不敢深入,再次退走。
7月25日,松枝县委与二大队在拉家渡召开会议,部署反“清剿”斗争。敌人根据叛徒胡霞生提供的情报,调集松滋县保安大队一、二、三中队和七、八、九区团防及各地“铲共义勇军”,总共近900人,将会场团团包围。孟伯平率游击队员奋力抵抗,掩护县委突围。因敌强我弱,力量悬殊,游击队员在撤离中,绝大部分被敌人打死在庙河中,年仅28岁的大队长孟伯平也牺牲在庙河里,二大队也因此不复存在。
紧接着,敌人又在拉家渡、金鸡山一带大举“清乡”,数十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全县党组织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不久,县委书记陈依海在邱家糟坊被捕牺牲,组织部部长胡伯温投敌,县委成员失散,松枝县委无形解体。
在洪湖苏区后期反“围剿”斗争期间,为保卫苏区在松滋开展的游击战如火如荼,特别是鄂西游击二大队,进行大小战斗数十次,其斗争规模在松滋革命斗争史上是空前的,其功绩在湘鄂西革命斗争史上是不可磨灭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