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学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古老是指其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从《山海经》里记述的玄圃,到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已持续存在数千年。年轻是指其作为一门现代学科,可追溯至1858年美国设计师奥姆斯特德(F.L.Olmsted)对“Landscape Architecture”一词的提出,随后在美国陆续成立一系列园林设计学校,以1909年哈佛大学成立设计学院并开设“Landscape Architecture”为标志,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古典造园、风景造园等基础上通过科学方式才逐步建立起来新的学科范式。
从中国风景园林学科的高等教育发展来看,基本可分为如下六个阶段:
(1)1949年前的启蒙阶段。在20世纪20—40年代,我国一些农业专科学校和一些综合性大学诸如金陵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广西大学等的园艺系开设了庭园学、造园学、测量学、花卉学、观赏树木学、苗圃学、花卉栽培学等课程;建筑院系则开设庭园、都市设计(少量园艺系也开设此课程)等课程。当时风景园林并没有形成一个专业,大多以植物和传统造园为主,同时涉及城市公园内容及少量城市规划或城市设计内容。
(2)1951—1978年的初始发展阶段。可分为绿化专门化时期和“文革”前后的停滞时期两个分段。l951年清华大学和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成立的造园组先后增加与完善了自身的课程体系,如增加了素描、水彩、制图(设计初步)、城市计划、营造学、中国建筑、公园设计、园林工程等,从而开创了我国风景园林学科的课程体系。随着苏联大学教育模式和教学体系的引入,1956年北京农业大学造园专业调整到北京林学院并改名为城市及居民区绿化专业。1958年同济大学在城市规划专业设置了绿化专门化,成为第一个开设风景园林专业方向的建筑类院校。两个院校对风景园林专业方向的开设使风景园林领域在中国突破了传统园林、庭园的局限,延伸到了城市包括居民区的广大区域,从而开启了我国风景园林专业的先河。而在1965—1978年期间,风景园林专业由于受政治影响几乎处于停滞阶段。
(3)1979—1995年的风景园林发展阶段。1984年,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后与华中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合并为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风景园林系开设了风景园林专业;1979年同济大学成立本科园林绿化专业,1985年改名为风景园林专业;1980—1993年,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将园林专业发展为园林规划设计和园林植物两个方向。风景园林专业的成立和发展标志着中国风景园林学科教育的飞跃,打开了中国风景园林教育面向世界的视野,而后逐渐引入Landscape Architecture(LA)课程并与之相对接。(www.xing528.com)
(4)1996—2006年无序纷争阶段。从1996年开始直到1998年的国家专业大调整,园林统一在农林学科之下,建筑院校以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为教学核心的风景园林专业被取消,成为城市规划或建筑学专业的一个研究方向。而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和延续风景园林教学,各院校逐渐成立了旅游管理、园林、景观设计、景观规划、景观建筑等名称繁多,在学界和社会都存在争论的相关专业。截至2006年,开展风景园林相关本科教育的院校多达109所,但均基本保持了风景园林教学核心内涵,且均称对应于国际通行的LA专业。[1]
(5)2006—2011年的转型共识阶段。2004年风景园林教育委员会成立,2005年12月11日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加入IFLA,三届全国风景园林教育学术年会(2006年于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于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于同济大学)的召开等重大事件,标志着各院校放弃专业名称的争论,逐渐形成共识,纳入到风景园林学科之下,与国际接轨,逐步转型,达成共识,初步形成“规范性、多元性和职业性”为目标的教育体系。
(6)2011年后的正轨阶段。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公布《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风景园林学”正式成为110个一级学科之一,列在工学门类,学科编号为0834,可授工学、农学学位。[17]随后,在风景园林学会和风景园林专业教指委的领导和组织下,先后就学科基础、内涵与外延、专业基础课程目录、教学大纲和教学评估标准、协调学科建设与行业发展、人才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等方面召开了系列化的专题研究和讨论。随着《高等学校风景园林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和《高等学校风景园林专业教育评估文件》的出台,标志着风景园林专业教育进入正轨阶段(图3-1)。
图3-1 中国风景园林学科教育发展历程变化示意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