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院建设项目规模的扩增、项目难度的增大,如果只停留在建筑师脑海中的CAD设计,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复杂的建筑设计。在设计过程中,会面临主体设计、深化设计等多家单位,不同设计单位、不同专业设计人员在工作衔接界面会面临许多错误。由于缺少一种能够快速发现错误的介质,这些问题往往到施工过程中才会暴露出来,当问题暴露以后,再会同各参建单位进行沟通、对接、确定方案、出图、现场施工,有时候还会造成现场拆改,导致工期延误、投资超概算,工程建设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传统的二维设计图纸,各专业各系统信息、各专项设计材料信息相对分散,通常只能依靠图纸罗列,用对应设备材料表的方式进行信息集合。而利用BIM技术可在前期通过建立数据模型,将建筑各构件信息以统一的方式录入BIM模型,附加相关管理信息,实现建筑信息的集成化和信息化管理。通过一系列BIM应用,在前期对数据模型进行碰撞检查、设计修正。同时,通过三维可视化手段,对功能布局、设计细节进行多角度推敲论证,避免前期设计深度不够,后期频繁变更的情况。在后期实施过程,将成本、进度信息录入数据模型,并根据项目实施进度进行实时更新,通过数据查询和数据分析,实时掌握工程进度,利用无线射频技术及传感装置,将检测的信息实时传递给三维数据模型,辅助现场质量安全管理。
针对医院建设的公共性、公益性、专业性、系统性、复杂性、甲方(群)动态性、不可复制性,以及医院建设的项目管理模式、项目建设团队、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技术要求、对内的需求侧管理、对外的干系人管理等问题,如何从系统和管理角度去解决,是医院建设管理者需要思考的。管理是相通的,特别是建筑与医疗的全生命周期和全人生命周期,都是针对一个动态的系统进行管理,而医学诊疗的发展是以医疗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应用为前提,目前建筑业的发展也是依靠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的应用。通过技术应用改变管理难题,是一条可靠途径。
BIM是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的一种新技术、新方法与新理念,其几何与非几何信息的集成与连续性应用、跨专业和阶段性的立体可视化协同、静态与动态过程信息的实时把控、宏观与微观层次空间的整合等,体现出BIM技术具有十分明显的应用优势。在医疗建设项目中,BIM针对前面提到的重点难点所能做到的有以下八个方面。
(1) BIM的模拟建造可满足专业性、系统性、概算、临时设施、环境影响等需求。医院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阶段,可以根据医院各专业的综合集成设计进行需求模拟,建造出整个待建设的各专业系统,并通过科学合理的参数、工序、环境因素设置,进行临时设施布置、塔吊和吊机的安全分析、日照分析、环境冷热负荷分析、工序模拟、应急疏散模拟等,并可以大致给出模拟工程量作为概算、预算的参考依据。
(2) BIM的碰撞检查等功能可以解决系统复杂性问题。通过需求设置,直接由计算机一键发现各专业系统之间存在的硬性碰撞问题,反馈给设计单位进行修改;可以通过管线综合排布指导土建预留预埋,通过综合支架计算指导、统筹机电安装施工,指导内装设计确定楼层标高和管线装饰处理。
(3) BIM的信息模型可满足不可复制性和全生命周期的应用要求。根据建设进度进行全过程的信息管理,不断维护、修改、完善BIM模型,将材料设备的参数信息、商务信息(生产日期、质保年限)、检测监测信息、故障维修信息保存在模型中,查看设计变更过程信息、验证实际施工与设计相符性、对接资产管理、指导后期运维管理和应急事故处理。
(4) BIM的协同管理平台可满足建设管理流程规范化、扁平化、高效的需求。基于BIM的协同管理平台,将设计、施工、监理、建设方、供货商等参建各方有效组织在一个管理平台上,可以高效地统筹联动,将常规的例会、监理旁站、工程日志、资料管理、图纸管理、工程量审核、价款支付等进行扁平化、信息化综合管理,有效推动工程建设的项目管理。(www.xing528.com)
(5) BIM的VR/AR交互展示应用解决需求侧管理的需求。VR的发展,使医院各类需求方能够直观地将所提需求在虚拟建造的场景中进行检验,并提出改进信息,在项目付诸实施前尽可能将需求明确化,避免建设过程中因专业差异和对空间布局的无体感性而产生较多变更。同时,对于项目决策者,通过模拟建造的虚拟展示,能直观地对建筑方案的比较、功能布局的规划等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
(6) BIM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 mation System, GIS)集成可满足公共性、公益性需求。医院项目应用BIM后交付的数字化医院模型与三维GIS集成,实现了在地理环境下城市三维立体空间的可视化分析应用,为智慧城市的城市建筑模型和智能化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信息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积极体现了医院的公共性和公益性。
(7) BIM天生具备集成的特点。BIM技术拥有强大的数据集成能力,可实现项目全过程管理对象、管理要素的信息集成、共享和传递,各参建单位可基于BIM技术的数据集成能力进行综合管理,统筹协调。不同要素的进展情况或者变更都将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其他要素,单个要素与项目的成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多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使基于BIM技术集成各管理要素并统筹实施成为必然。
(8) “BIM+集成管理”在现阶段医院建设管理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医院建设工程的目标体系应具备能够吸引不同组织人员、管理经验、智力资源、生产技能、资金、设备等因素的条件,组建新的管理体系,目的是为了追求多目标的优化,包括保证工程建设进度、降低建设成本、提升建设质量、按时交付各子项目等。努力做到项目目标驱动项目管理运转的模式,使医院建设管理组织化、秩序化、效果最优化。在建设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过程中,BIM模型作为信息集成的有效途径,它不仅包含了建筑物各构件信息,同时还包含了建筑工程的行为管理。建筑物的BIM模型与该项目行为管理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美的数据载体,可以模拟真实建设工程项目的建筑行为。
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集成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供货商、运营单位等部门数据信息,减少项目各参建单位的沟通障碍,避免无效沟通,提升沟通的效率,降低沟通成本,保证项目多对象、多元素协同对整体目标的推进作用。建设过程中,各参建单位在项目中所担任的角色及职责各不相同,在项目中产生的信息也有差异,基于BIM技术的信息管理平台提供了一个可供各参建单位进行信息交流的平台环境,避免传统纸质工单传递审批、决策流程缓慢的问题。各参建单位运用BIM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项目管理的理论,集成各管理对象、管理元素在各阶段、各环节产生的信息,进行虚拟环境的构建。在平台化办公应用中,赋予各参建单位不同的权限,对所属工作范围内的事务灵活处理、及时落实,并传递给下一级,有效避免了传统工作方式带来的时间滞后、效率低下等问题,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协同工作。
很多大中型项目,设计方案的多元性、人员体系架构的复杂性都将导致管理难度增大,这使得项目建设周期越来越长。工程管理行业亟须建立高效协同的信息化技术管理手段,在质量、成本、人员、工期、安全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计划和控制,避免单一指标控制不合理造成项目整体管理的不协调。而医院建设工程所涉及的医疗模式从“生物”到“生物—心理—社会”的转变,促使现代医院建筑所要具备的条件也发生了变化。从场地、建筑、设备,到医疗配套设备、医疗卫生条件,以及更高层次的需求,使医院建设工程管理的难度要高于住宅项目及传统公共建筑。从医生、患者、家属的使用需求,从建筑设计、机电设计、医疗专项设计等设计规范,从施工总包单位、施工分包单位、材料供应单位的施工管理,从项目规划、建设、验收、交付等,传统建设工程管理模式下,过程交互信息分散,无效沟通导致的工作量大,动态管理成效较差,需要面临的问题极为复杂,应把项目管理计划作为计划管理的一部分,从全生命周期、全参与方、全要素方面实现医院建设工程的数据化管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